沈烈毅
如今,很多人已經失去了對于自然的敬畏之心,試圖以各種力量創(chuàng)造另一個由人類主導的神話,也就是說,人類并不滿足于自然原始的力量和生命源頭,于是要以自身的力量介入,得到“統(tǒng)治權”。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語言,在它的述說中,不僅隱藏著其他生命的奧秘,也蘊含著我們人類自身命運的形態(tài)。人與自然好像是站立在河的兩岸,彼此是互相分離的。人類不是通過某種手段去改造自然,就是將自然當成觀看的對象,作為緩解身心壓力的風景,試圖在田野、高山和森林中獲得休憩?;蛘哒f,我們將自身從大自然中劃分出去,形成了主體與客體之分——人類是主體,大自然是客體。但我們恰恰忽略的是,人類也屬于大自然的一員。
作品《囿》所要表達的內涵正在于此?!班蟆弊值谋玖x為古代帝王圈養(yǎng)動物的園林,并用以狩獵游玩,后被引申為“局限、被限制”。中西方哲學不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道家主張“無為”,講求的是萬事萬物按其天性而演化,任何人的干涉都會給他者造成束縛和困擾,進而給自己造成困擾。
實際上,盆景中的框架,不僅僅是人內心的異化,更是現(xiàn)實中人與自然之間的縮影。當人們去制造這樣的園藝或是盆景時,雖然是為了“寄情于山水”,實際上是用束縛的方式令其生長。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姿態(tài)是一種被糾正過的“美”,存在對自然性的剝奪以及人類欲望的痕跡。如同人們所飼養(yǎng)并馴化的金魚,它體現(xiàn)的也是人的欲望。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