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錢塘江潮神崇拜研究
      ——兼論政府對民間信仰的引導(dǎo)作用

      2019-08-30 06:21:34楊麗婷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霍光海塘伍子胥

      楊麗婷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水文化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8)

      錢塘江出??诤贾轂惩鈱拑?nèi)窄,呈喇叭狀,起潮時潮水洶涌,加之海風助虐,其力量足以摧毀沿岸莊田、溺斃人畜,釀成潮災(zāi)。死亡的悲劇、無法預(yù)知的災(zāi)難,超越了古代錢塘江沿岸人民有限的理解能力和應(yīng)對災(zāi)難的能力,人們不得不從超自然的神靈信仰那里尋找力量支持。于是,在這種極端自然條件和公眾心理狀態(tài)下,潮神信仰應(yīng)運而生。所謂“楚地多巫風,江南多淫祀”,浙江各地方祠廟繁盛、神靈種類多樣,潮神信仰種類亦不例外。歷史上,浙江省錢塘江沿岸一帶有多處“潮神廟”,民間對潮神的信仰十分興盛。

      1 從“潮神”稱謂的適用范圍看“潮神”名稱的實質(zhì)

      1.1 潮神的多樣性

      伍子胥、張夏、錢镠是現(xiàn)代民眾最為熟知的幾位潮神。除此之外,另有大量的潮神見于文獻。據(jù)描寫成書于南宋的《夢梁錄》記載,南宋時期,杭州有十多位潮神:“(昭貺廟)祠之左右,奉十潮神?!盵1]成書于元代的《錢塘遺事》又有記載:“(協(xié)順廟)旁又有小廟,專祀十二潮神,每位各主一時,其香火不及三女之盛?!盵2]清代章功藻《告潮神文》中同時提及伍子胥和文種兩位潮神:“惟神一則志存覆楚,一則術(shù)在謀吳。幸爾成功,同焉賜死。有若忠誠所激,視以如歸?!逼涑鄙穹N類的多樣性可見一斑。

      1.2 “潮神”名稱的非正式性

      在民間,被公認為“潮神”的伍子胥,也被稱為“水仙”“濤神”“江神”;“潮神”錢镠又被稱為“海龍王”;“潮神”張夏被稱為“張老相公”。對官方而言,供奉伍子胥、錢镠、張夏等神廟的廟額中并沒有明確包含“潮神”字眼。據(jù)描寫成書于南宋的《夢梁錄》記載,伍子胥、錢镠、張夏等為“司江濤之神”。此外,朝廷對他們的封號里也沒有明確提及“潮神”一詞。伍子胥在杭州的廟宇有忠清廟、伍公廟,后世累封為“忠武英烈顯圣福安王”;錢镠的廟為錢武肅王廟;張夏的神廟有昭貺廟、安濟廟,后世累封“靈濟顯佑威烈安順王”。因此我們可以推論,“潮神”既非一個固定的,也不是正式的稱號。

      1.3 潮神廟所供奉神靈的非統(tǒng)一性

      “潮神廟”多是由朝廷主持修建的綜合型神廟,里面供奉著多位被認為能夠平息海潮的神靈,而每一處潮神廟所祭祀的“潮神”也不盡相同?!秲烧愫L镣ㄖ尽酚涊d的潮神廟有三處:第一處在海寧沈家埠迆西,始建于明季,祀敕封“靜安公”的張夏、“寧江王”宋恭、“護國隨糧王運德海潮神”的金文秀、“平浪侯卷簾使大將軍”的曹春;第二處在江干善利院,始建于清康熙43年,為紀念江塘修建成功而立,主祀“諸有功于江塘者”;第三處在海寧小尖山,康熙59年由浙江巡撫朱軾題請建造,祀敕封“運德海潮之神”。[3]

      許多潮神廟里所供奉的神主,在其他眾多的“海神廟”里同樣享受著供奉。例如雍正7年9月在海寧縣敕建“海神廟”,廟里供奉著唐“誠應(yīng)武肅王”錢镠、吳“英衛(wèi)公”伍員、越“上大夫”文種、漢“忠烈公”霍光等18位神主。同樣,民間“龍王”這一常見的神靈概念與“潮神”“海神”的概念亦是混雜通用。錢镠死后被紀念演變成潮神,而他還有另一稱號——“海龍王”;海鹽縣曾有建于明永樂3年的海神廟,亦被稱為龍王廟。

      從上述“潮神”稱謂的適用范圍可以看出,所謂“潮神”,是人們對與潮水有關(guān),或有著抵御潮災(zāi)功能的、能夠掌控海潮的神靈的一種泛稱,而并非是某一位或某幾位神靈的專屬稱謂。對錢塘江下游沿岸民眾來說,“潮神”與“海神”一樣,都只是一種功能性稱謂,人們可以將靜安公張夏、寧江王宋恭等神靈安置在潮神廟朝拜,也可以將其奉入海神廟?!俺鄙瘛鄙裰鞯亩鄻有?,以及民間對潮神概念的混亂與不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民間信仰的非系統(tǒng)性這一特點。

      學界有部分學者將錢塘江潮神納入研究視野,如劉傳武等都分別對伍子胥、張夏、錢镠等潮神的形成背景及成因進行分析探討,但都沒有對潮神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4-7]系統(tǒng)研究“潮神”的成果,也尚未出現(xiàn)。本文以文獻記載中清代杭州府的潮神信仰為研究對象,在梳理錢塘江流域各類潮神信仰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的基礎(chǔ)上,試圖歸納和總結(jié)出錢塘江流域潮神信仰文化的類型。

      2 清代杭州府潮神信仰分類

      清代是大規(guī)模修筑海塘抵御潮災(zāi)的朝代,在重視興修海塘的同時,中央政府也極力在當?shù)赝瞥绯鄙裥叛?。各代皇帝不僅多次下令修建潮神廟、海神廟,雍正帝還特地下諭旨告誡百姓對神靈要“心存敬畏”,才能獲得“永慶安瀾”(后文將對其諭旨進行具體分析)。成書于清代乾隆年間的《兩浙海塘通志》,由專門負責興修海塘的方觀承等地方官員組織編纂,其中祠廟一卷,專錄各類與海潮、海塘有關(guān)之神祠,如海神、潮神、龍王各廟,以示對各類潮神的敬意,而與抗災(zāi)御潮無關(guān)的神靈則概不列入。因此,該志可作為統(tǒng)計潮神的主要資料。

      包括海寧縣在內(nèi)的清代杭州府,是海潮泛濫的重災(zāi)區(qū),朝廷在此興修潮神廟、海神廟也最為頻繁,該地的潮神信仰頗具代表性。限于本文篇幅,我們選取《兩浙海塘通志》中記載的清代杭州府相關(guān)各廟所奉神靈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其他古籍文獻,對其神主名稱、擁有的神祠位置、立祠原因等項進行列表統(tǒng)計(見表1)。[3]

      通過對表1中所列各類潮神的統(tǒng)計分析對比,綜合各潮神形成的背景我們可以將清代杭州府潮神信仰分為4類。

      表1 《兩浙海塘通志》中清代杭州府潮神資料

      2.1 春秋戰(zhàn)國誕生之潮神——“萬物有靈”

      伍子胥、文種的信仰,誕生在錢塘江涌潮最開始出現(xiàn)的時代,民眾對涌潮一無所知,只能將怒潮想象成神靈的怒火,這是原始時期人們對不能理解的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體現(xiàn)出萬物有靈論的原始宗教特點。伍子胥的信仰處于民眾由自然信仰向人格神轉(zhuǎn)化之間,所以伍子胥信仰常帶有自然神的氣息。

      2.2 漢唐時期誕生之潮神——“借力抗潮”

      漢代以后,隨著人類生產(chǎn)技術(shù)的發(fā)展,開始修建海塘與自然斗爭,民眾一邊積極探索抗災(zāi)御患的方法,一邊尋找著強有力神靈,希望借助神靈的力量抵抗潮災(zāi)。因此,霍光等生前手握重權(quán)的將軍成為潮神,是這一類潮神誕生的背景。

      2.3 唐宋以后誕生之潮神——“感念恩公”

      唐以后,隨著工程技術(shù)與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海塘技術(shù)益加完善,于是,生前修建海塘死后繼續(xù)保護沿岸人民的人格神大量涌現(xiàn)。由此產(chǎn)生了大量生前或死后顯靈御潮有功的人格神,這一類型神靈數(shù)量十分龐大。

      2.4 外地傳入之潮神

      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錢塘江下游地區(qū)貿(mào)易往來、人口流動頻繁,外來信仰在杭州的興盛體現(xiàn)了杭州的外來人口結(jié)構(gòu)以及杭州對外來信仰的包容性。外來潮神誕生在錢塘江沿岸以外地帶,其最初被神化的原因可能與涌潮并無關(guān)聯(lián),而外來信仰想要在當?shù)厣l(fā)芽也必須入鄉(xiāng)隨俗實現(xiàn)本土化,于是,擁有抗災(zāi)御潮的能力成為潮神的一員,是本土化的重要一步。

      下文將針對各類潮神較有代表性的潮神進行具體闡述,分析其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歷程。

      3 傳承至清代的各類潮神演變

      3.1 春秋戰(zhàn)國誕生之潮神

      伍子胥被認為是錢塘江最早的潮神,生前原為春秋時期楚國貴族。其父、兄為楚平王所殺后,他逃亡至吳國,成為吳國重臣后率領(lǐng)吳軍攻滅楚國,得報父仇。其后又助吳滅越,并勸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后患,反被越國買通的讒臣誣陷謀反,被夫差賜劍自殺。死前揚言:“以懸吾目于東門,以見越之入,吳國之亡也”夫差命人將伍子胥的尸體用鴟夷包裹投入大江。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伍子胥預(yù)言成真。

      按時間順序整理史料可以發(fā)現(xiàn),最早記載伍子胥故事的《左傳》《國語》和《史記》并沒有任何神話成分?!妒酚洝分环Q伍子胥死后“吳人憐之,立祠江上”[8]。到東漢的《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開始神化:“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盵9]頗有英雄雖死,其魄不滅的悲壯精神。而東漢袁康所著《越絕書·德序外傳》云:“胥死之后,王使人捐大江口。勇士執(zhí)之,乃有遺響,發(fā)憤馳騰,氣若奔馬;威凌萬物,歸神大海;仿佛之間,音兆常在。后世稱述,蓋子胥水仙也?!盵10]明確提出伍子胥是“水仙”的說法。

      伍子胥之所以能夠成為潮神,與他所處的吳國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huán)境,以及他的死亡時間有關(guān)。據(jù)陳吉余、林炳堯等學者考察分析,錢塘江涌潮開始出現(xiàn)大致發(fā)生在約2 500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之際。[11]這便是伍子胥被殺前后的自然條件。最初為伍子胥立祠,只是吳國當?shù)厝嗣癯鲇趯χ伊x之士的憐惜及對有功于當?shù)亟ㄔO(shè)的功臣的感念。而最先開始神化伍子胥的反而是伍效忠吳國時的宿敵——扶越滅吳的功臣范蠡和文種?!秴窃酱呵铩す篡`伐吳外傳》敘述了伍子胥托夢為范蠡等伐吳軍隊帶路的故事,[12]伍子胥被蒙上了一層靈異的色彩。李金操等因此推斷“錢塘江涌潮形成于伍子胥被殺前后,再加上尸體被拋入江中一事廣為流傳,故當時及其后的吳越民眾極易把涌潮視為伍子胥冤魂不散,伍子胥漸被奉為潮神?!盵13-14]

      早期潮神如伍子胥信仰,體現(xiàn)出萬物有靈論的原始宗教特點。在涌潮初現(xiàn)時,古代民眾無法理解,故認為有某種神靈在驅(qū)動海水產(chǎn)生潮水的運動。伍子胥作為早期的潮神,處于自然神向人格神過渡的狀態(tài),后人對伍子胥的形象通常是“素車白馬”,與自然神崇拜特有的自然現(xiàn)象結(jié)合起來。如蕭山的寧濟廟建立在西興鎮(zhèn)沙岸之東,祭祀“浙江潮神”,明初官方常在八月十五致祭,其祝詞曰:“一氣通侯,百川孕靈。勢傾山岳,聲震雷霆。素車白馬,出沒杳冥。”[15]

      3.2 漢唐時期誕生之潮神

      人們祭祀伍子胥,是民眾對自然災(zāi)害無能為力的祈求。生產(chǎn)力發(fā)展以后,民眾的反抗意識增強,但仍然信心不足,需要一位神明庇佑,反抗暴虐的潮神,于是他們一面積極探索認為抗災(zāi)的方法,一面尋找一位強有力的后盾以保佑人類在與惡神的對抗中成功,以霍光為開始新型的潮神開始誕生?;艄鉃槲鳚h名臣,自輔佐漢昭帝后至宣帝地節(jié)2年,掌權(quán)20年,在他的輔佐治理下,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史稱“昭宣中興”?;艄馑篮?7年,漢宣帝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命人畫11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列霍光為第一。此后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并且在民間被譽為護國忠臣。

      至于霍光被尊為潮神則是他死后200多年的三國時期。據(jù)《至元嘉禾志》卷十二《金山忠烈昭應(yīng)廟》引《吳國備史》:“大將軍霍光,自漢室既衰,舊廟亦毀。一日,吳王皓染疾甚,忽于宮廷附小黃門曰‘國王封界華亭谷極東南有金山堿塘,風激重潮,海水為患,下民將為魚鱉所食,非人力能防。金山北古之海鹽縣一旦陷沒為湖,無火神力護也。臣,漢之功臣霍光也。臣部黨有力,可立廟于堿塘,臣當統(tǒng)部屬以鎮(zhèn)之?!炝R,歲以祀之?!盵16]

      拋開“神靈托夢”這一虛幻的故事,它記載了吳主孫皓將已故的西漢大將軍塑造成鎮(zhèn)潮神靈的原委——他希望借用一個強有力的神靈形象以增強民眾抗擊潮災(zāi)的信心。而吳主孫皓選擇塑造的神靈的原型為什么是200年前的西漢大將軍霍光呢?筆者認為,這與孫皓本人的身份背景有關(guān)。孫皓的生平與西漢漢宣帝頗為相似,能夠登基也多虧像霍光一樣的強臣擁立。然而孫皓登基后的表現(xiàn)并不令擁護他的大臣滿意,“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盵17]孫皓在此時為霍光立廟,一方面,霍光在民間有一定的威信,可以安撫潮災(zāi)之下惶恐不安的百姓;另一方面,用霍光映射其擁立漢宣帝后實現(xiàn)“昭宣中興”的歷史,宣揚自己即位的合理性。

      3.3 唐宋以后誕生之潮神

      錢塘江涌潮形成的初期,從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人們創(chuàng)造潮神伍子胥,以解釋新生而神秘莫測的潮水的起因。三國時期產(chǎn)生的霍光信仰,表明民眾與潮水對抗的意識開始覺醒,希望借助強有力的神靈以抵御潮災(zāi)。到唐代漸至明清時期,隨著工程技術(shù)與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們不再單純寄希望于神靈來抵御潮災(zāi),而是逐漸興建和完善海塘來抵擋潮水。于是,生前修建海塘死后繼續(xù)保護沿岸人民的人格神大量涌現(xiàn)。從表1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唐宋以后出現(xiàn)的潮神,都與修建海塘有關(guān)。

      石瑰原為唐穆宗長慶年間杭州人氏,時值錢塘江濤為患,石瑰捐獻全部家產(chǎn),筑堤防御,不幸犧牲。民眾立石姥廟以示紀念。后來傳說其死后屢顯靈異,唐懿宗咸通中封為“潮王”,故石姥廟又稱為潮王廟。

      錢镠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王,曾組織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保護沿岸民眾和農(nóng)田的安全,史載“筑塘以石,自吳越始”。因此民間又稱他為“海龍王”,并把他當成能夠抵抗海潮的神靈來供奉。

      張夏原為北宋時期開封府雍丘縣人,曾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時錢塘江潮災(zāi)為患,以前用柴土混合修筑的防潮堤無法抵御潮水沖擊,屢修屢壞,勞民傷財而潮患不息。張夏開始用石料修筑海堤,大大提高了海塘的抗災(zāi)水平。當?shù)厝嗽谄渌L僚粤㈧艏o念。據(jù)朱海濱考證,廟初建時張夏尚在世,該廟實為一座生祠,超自然的靈異傳說并不多,而張夏死后,關(guān)于張夏神靈異的故事漸漸增多。[18]

      陳旭為明代新城茶商,永樂年間,因沿江七十里北至皋亭山,屢受潮患,陳旭出橐中金筑新塘?!笆棵翊鞯?,奉其神,各方建祀,有上新、中新、下新等祠?!?/p>

      這些潮神都是生前為抵御海潮而作出過貢獻的人物,人們立祠以紀念他們的功德,而后信眾對相關(guān)靈異故事的演繹又使得信仰的傳播更加廣泛。除上述原生于錢塘江沿岸的潮神外,還存在許多外來的神靈,雖然他們沒有潮神的頭銜,卻被當成能夠抵御潮災(zāi)的神靈而被供奉在潮神廟內(nèi),如天妃、胡令公、周宣靈王和晏公等。外來信仰在杭州的興盛體現(xiàn)了杭州的外來人口結(jié)構(gòu)以及杭州對外來信仰的包容性。

      4 清代政府引導(dǎo)民間潮神信仰

      清代是海塘工程興修最為頻繁的時期,同時也是中央政府對宣揚潮神信仰最為重視的時期。修建海塘與推廣潮神信仰,一同成為清代政府對錢塘江沿岸實行統(tǒng)治和治理的關(guān)鍵舉措。

      4.1 修葺廟宇、推崇神靈信仰以安撫災(zāi)后的民心

      修建海塘既滿足當?shù)貏趧尤嗣竦男枰?,也符合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但修建海塘征用民夫加重了當?shù)匕傩盏尼嬉圬摀?,民間因此常有怨氣。清代宋杰《筑塘詞》寫道:

      “塘北西南年年筑,筑塘歌聲聲如哭。

      火精炎炎日三伏,苦恨暑天六月溽。

      口渴江水兩手掬,日食兩餐一飯粥。

      人家飽食晝鼓腹,儂家野處夜露宿。

      近塘田畝加捐派,一畝三百錢未足?!?/p>

      海塘年年修,年年壞,筑塘的速度趕不上塘崩的速度,百姓在天災(zāi)與繁重勞役的雙重重擔下怨聲載道。與此同時,海塘官員貪污瀆職的事時有發(fā)生。在雍正元年九月,皇帝就已經(jīng)對地方官貪污錢糧致貽誤塘工的事情有所了解:“數(shù)年來,督撫等所修塘堤,俱虛冒錢糧,于不當修筑處修筑,以致隨修隨壞?!惫唬赫昶咴率巳?,“海潮大溢,飄溺廬舍人民,縣沿塘決八十三所,圮成、騰等字號石塘一百五十丈,天、地等字號石塘一千四百三十八丈五尺,陷附土石塘一千五百四十五丈五尺?!边@場潮災(zāi)沖毀海塘釀成漂溺人舍的事故,部分是天災(zāi),部分也是海塘修理不力的人禍。然而面對民間百姓,雍正帝完全不提此事,其上諭中宣稱:“浙江又報海寧、海鹽、平湖、會稽等處海水沖決堤防,致傷田禾。朕痛切民隱,憂心孔殷。水患雖關(guān)乎數(shù),或亦由近海居民平日享安瀾之福,絕不念神明庇護之力,傲慢褻瀆者有之。夫敬神,固理所當然。……爾百姓,果能人人心存敬畏,必獲永慶安瀾。”[13]在這篇上諭中,雍正帝極力塑造自己“痛切民隱,憂心孔殷”的勤政愛民之形象,宣稱當?shù)赜廾裢乓攵恍派衩?,以致遭到天譴,同時反復(fù)告誡百姓要信神明而不要信淫祀,如果人人對神明心存敬畏,則必能永慶安瀾。因此,朝廷特別重視潮神廟的修建與維護,從康熙朝開始官方組織正修海塘起至乾隆3年,政府多次新建或重修潮神廟:沈家埠迤西創(chuàng)于明季之潮神廟,祀敕封靜安公張夏、寧江王宋恭、護國隨糧王運德等神。清順治中,負責修塘的僉事楊樹翻新廟貌;雍正10年,總督程元章委州同李宗典督修,拓大廟體;乾隆3年,大學士嵇曾筠委通判楊盛芳又一次重修??滴?9年,浙江巡撫朱軾題請在海寧縣小尖山建造潮神廟;康熙61年,皇帝敕封潮神,享春秋祭祀,欽頒“協(xié)順靈川”匾額。雍正7年9月,在海寧春熙門內(nèi)另有敕建海神廟,奉敕封寧民顯佑浙海之神,以唐誠應(yīng)武肅王錢镠、吳英衛(wèi)公伍員配享正殿,以越上大大文種、靜安公張夏等18位神靈從祀配殿,雍正帝御書“福寧昭泰”四字制,并命內(nèi)大臣、直隸總督等朝廷要員告祭;后乾隆帝又欽頒御書“清晏昭靈”四字匾額,懸于正殿。

      綜上例證,朝廷對錢塘江潮神信仰的重視可見一斑。統(tǒng)治者利用神靈信仰對這種自然災(zāi)害的合理性解釋,將災(zāi)難和不幸歸因于百姓自己和神靈操縱,進而使朝廷免于成為民眾不滿而攻擊的目標。而他極力告誡民眾要信神明(即朝廷承認的信仰)不要信淫祀,其目的就是要把百姓的信仰轉(zhuǎn)到官方承認的具有政治倫理道德的信仰體系中,以便實現(xiàn)對百姓在精神層面的控制。

      4.2 加封符合傳統(tǒng)儒家道德的稱號,向民眾傳播儒家思想

      在興修潮神廟的同時,朝廷也會對廟中所供奉的神靈進行加封。如,伍子胥在唐代景福2年被封“廣惠侯”;宋代大中祥符5年被封“英烈王”,政和6年加封“威顯”,紹興30年加封“忠壯”,到嘉定17年,累封的稱號為“忠武英烈威德顯圣王”?;艄庠谒未B興初年被加封為“忠烈順濟昭應(yīng)王”;石瑰在宋代嘉熙間加封“忠惠顯德王”。對照前文的表1中各神的封號,發(fā)現(xiàn)眾多潮神的廟額或封號,多有“忠”“順”等字。這些封號多包含以下核心意義:第一為靈驗,如顯、惠、佑、護等字眼,符合百姓對神靈信仰的功利性需要。第二是符合朝廷提倡的倫理道德詞匯,如德、仁、忠、順。通過皇帝的敕封或加封,將有道德模范作用的神靈規(guī)范到朝廷提倡的政治倫理信仰體系之中,實現(xiàn)將民間信仰變?yōu)榻y(tǒng)治的工具。當然,敕封這一行為也明確了皇帝在民眾信仰中的權(quán)威地位——皇帝作為天子的神性高于民間信仰的任何一種神靈,因此皇帝能夠?qū)Ω鱾€神靈進行加封。

      5 結(jié)論

      民眾的需求直接導(dǎo)致民間信仰神靈的誕生。人們通過一系列祭祀活動,期待潮神們能為他們捍災(zāi)御患,當拜祭某位潮神的不靈驗時,人們就會轉(zhuǎn)而祈求其他的潮神——這也是種類繁多的浙江潮神(乃至整個中國民間信仰)能夠存在的主觀條件。在早期蒙昧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伍子胥成為潮神,可以給群眾一個對自然異象產(chǎn)生原因的相對合理的解釋,以安撫民心;在民眾決定嘗試建設(shè)海塘以對抗天災(zāi)的三國時期,一個能力出眾、曾經(jīng)手握重權(quán)的霍光成為潮神,可以在精神上成為民眾的后盾,增強民眾對抗天災(zāi)的信心;唐宋以后,生產(chǎn)技術(shù)繼續(xù)發(fā)展,興筑海塘抵御天災(zāi)前赴后繼,這期間涌現(xiàn)了大量有功于海塘的英雄,民眾為他們立廟紀念,并產(chǎn)生了這些英雄死后成為潮神繼續(xù)保佑海塘的傳說。對于政府而言,民眾對這些潮神的崇拜都是有利于穩(wěn)定,有利于地方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利于政權(quán)鞏固的。因此,在錢塘江涌潮出現(xiàn)的早期和人們試圖以渺小的人力和潮災(zāi)抗衡的修塘早期,政府樂于制造潮神;在修塘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的宋元以后,民間潮神大量產(chǎn)生,政府也不遺余力地對這些神靈進行嘉封、立廟,用“德”“仁”“忠”“順”等封號,將各潮神納入符合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神靈體系。

      猜你喜歡
      霍光海塘伍子胥
      虛美隱惡的“藝術(shù)”
      雜文選刊(2022年10期)2022-07-05 18:36:45
      霍光:廢立皇帝的大臣
      奇妙博物館(2022年4期)2022-04-25 12:47:04
      “千金”的由來
      東周列國志(10)
      伍子胥出昭關(guān)
      謹慎的霍光
      燕王的信是假的
      伍子胥巧言保命
      快樂語文(2016年35期)2016-04-10 06:18:15
      浙江杭州五代吳越捍海塘遺址
      大眾考古(2015年2期)2015-06-26 07:21:32
      錢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觀申遺研究
      中國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5
      江都市| 汪清县| 九龙坡区| 定南县| 奉贤区| 石景山区| 沧源| 兴国县| 五河县| 盘锦市| 南城县| 正宁县| 洛川县| 灵宝市| 内丘县| 贵州省| 改则县| 汶上县| 金塔县| 临泽县| 新邵县| 都昌县| 方正县| 阿克| 肥城市| 庆安县| 楚雄市| 凤山市| 峡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保康县| 富川| 容城县| 修水县| 炎陵县| 古丈县| 南昌县| 宣恩县| 巴东县| 玉环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