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們夫婦游覽了安徽齊云山,這是我 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風光奇絕,清泉飛瀉,是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江南名山。歷代 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富商都曾云游到此,如李白、 朱熹、徐霞客、唐寅(唐伯虎)、李時珍都曾留下 過墨寶。清朝乾隆皇帝還譽其為“江南第一名山”, 被醒目地鐫刻在白岳峰的正面絕壁上。
當時游覽齊云山一般不過夜,但要在山上一 農家小店用午餐。菜肴平平,無特色可言。我匆 匆吃了些,便走進廚房看看。廚房里沒什么食材, 只見一只較大的“行灶”,后面有一大塊空地,好 程爾曼 1984 年在上海電視臺舉辦的家宴設計賽上獲一 等獎,1999 年在東方電視臺舉辦的“廚王爭霸賽”上獲“廚王” 稱號,之后被某國際知名食品企業(yè)聘為技術顧問,在供應 鏈生產線上任高級工藝師。著有《上海家常菜》等 10 本菜 譜書,屢獲“全國暢銷書”獎。
奇心驅使我向空地走去。誰知空地中央擺放著兩 個竹扁筐,用木椅子墊襯著在曬什么東西。走近 一看,大吃一驚,里面堆放著淡黃色又薄又脆香 的“鍋巴”,這正是我尋覓已久,無法覓得的傳統(tǒng)、 經典美食啊!驚喜之余,急急找到飯店老板。我 強壓心中竊喜,故作鎮(zhèn)靜地問:“這鍋巴有這么多, 你們怎么吃的?”店主是個憨直、忠厚的中年農民, 他答道 :“這些是燒飯‘結出的鍋底飯糍,平時 從來不吃,我們只吃‘米燒粥,不吃 ‘飯燒粥 的”。我又問:“那么怎么處理?扔掉也‘罪過啊, 便宜點賣給我吧!”我緊張地等他開價,誰知他說 :“你要就拿去,不要你付錢,我們平時是給豬 吃的?!薄笆裁?!豬吃?怎么吃?”他笑瞇瞇地說, 加水后與下腳拌和即是。我再次確定了鍋巴的“身 價”,連說“多謝”“多謝”,欣喜若狂地拿出一只 大拎包,把所有鍋巴一股腦兒裝入袋中。因為怕 被壓碎,我不敢將它們裝入大旅行箱,只得空出 一只手拎。
我悄悄地將喜訊告訴了丈夫。別人有的還在吃 飯,有的在閑談,沒有人注意到我那只“寶貝袋”。 突然,有一位眼尖的同游者指著“寶貝袋”問:“你 的鍋巴哪里買的?”不怪她緊張,自從上海人家中 用電飯煲以后,休想再“燒”出鍋巴來。她這一問, 不得了了,不少人圍上來,又是問“出處”,又是 要與我分享。我咬緊牙關不肯說出實情,心想不能 難為了那位慷慨贈我珍貴食材的飯店老板。
事后我才明白,當?shù)厝嗽顼堉怀韵★?,是?米燒煮成的,即“米燒粥”;而鍋巴加水燒煮成的 被稱作“泡飯”,即“飯泡粥”,當?shù)厝耸侵怀悦?燒粥不吃飯泡粥的。再說,當時旅游社在齊云山 上只組團吃午餐,沒人住宿,也就沒人吃早餐, 鍋巴只好當豬食。
回到家,我將鍋巴放入淘籮,攤開放在陰涼 通風干燥處,因為它既不能受潮,也不能在太陽 底下暴曬。至今,我用鍋巴已試制過“茄汁鍋 巴”“蝦仁鍋巴”“肉末鍋巴”“拉絲鍋巴”,最近 還從飯店里學到了“咸蛋黃鍋巴”。一般我是不大 舍得燒鍋巴菜的,只有貴賓上門才開一次“葷”。 所以直到如今,那時帶回的齊云山鍋巴還剩約 300 克,由于保存妥當,仍可食用。
寫到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少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感謝店老板。于是我衷心地雙手合十,心 里默念 :祝齊云山小飯店老板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