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旭(意大利名Sepe Agostino)
摘 要:“畢竟”、“到底”、“究竟”三個語氣副詞使用頻率高,詞義空靈虛化,是意大利漢語學習者學習的重點、難點。因此首先辨析了三個詞在語義、語用和句法方面的異同,而后指出了意大利國內(nèi)權(quán)威的漢意詞典對譯時的偏誤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教學建議。
關(guān)鍵詞:畢竟;究竟;到底;意大利學習者;詞語辨析;詞語對譯
0 引言
近年來中意兩國在各個領(lǐng)域的合作不斷拓展深入,意大利國內(nèi)對漢語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空前緊迫。2019年意大利領(lǐng)先其他歐盟國家首先宣布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劃,這一消息也為全意的漢語學習者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如今漢語教學的熱潮早已從大學擴展到了中小學,對學習者水平的要求也跟著“水漲船高”,漢語學習目標也不再局限于簡單地完成交際任務,而必須提升到得體、精準的境界。而在漢語學習的中高級階段,學習者不免要遇到一些虛詞的挑戰(zhàn),而在這方面基于漢意兩種語言對比的研究成果又相對較少,因此具有展開研究的必要。
“到底”、“究竟”、“畢竟”三個語氣副詞是很有代表性的虛詞,匡昕在《面向?qū)ν鉂h語教學中的語氣副詞考察》中調(diào)查了35個語氣副詞的使用頻率,三者分別以4577次、2816次和2671次排在這些語氣副詞的第二、六、七位。而且這組語氣副詞語義相關(guān),詞義虛化,使用與否不影響語句基本意思,但會增加重要的語氣性或含蓄性的附加意義,因此能否正確地運用這類詞是學生打破學習瓶頸期,從正確表達過渡到準確、得體表意從而實現(xiàn)語言水平實質(zhì)性飛躍的重要表現(xiàn)。而這三個詞除了詞義難以把握之外,還在語義、語用和句法方面存在相互交疊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
1 “畢竟”、“究竟”、“到底”的辨析
“畢竟”、“究竟”、“到底”三個語氣副詞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其中“畢竟”和“畢竟”又包含相同語素,這很容易使對表意文字不太熟悉的意大利母語學習者混淆,將前者當成后者,或者出現(xiàn)相反的情況,因此我們首先從這兩個詞開始辨析。
1.1 “畢竟”與“究竟”的辨析
“究竟”多用于特指疑問句表示追究。
例1:他總說要走,可是究竟要去哪里,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
另外“究竟”還可用在是非疑問句中,用來表示事情仍然存在疑問或者要求對方給出最終的答復或解答。如:
例2:你一會兒說有,一會又說沒有,你究竟有沒有?
除此之外“究竟”又有名詞詞性,指出事情的真相、原委等。
例3:案子再難破,好偵探總會調(diào)查出個究竟來。
“畢竟”雖在語義上與“究竟”有相通點,二者均表示事情的本質(zhì)、真相等,但在句法和語用上差別明顯。用“究竟”時,說話人是向他人追問、審問事情的本質(zhì)、緣故等,而“畢竟”是用于主動指出并強調(diào)這些信息。“畢竟”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其蘊含著語句外的附加信息,可用來表達因果關(guān)系、讓步轉(zhuǎn)折意義等, 而“究竟”并無此功能。
例4:他漢語不錯,但他畢竟沒有去過中國。(不可能說得那么自然流利。)
例5:他畢竟是老人。(記憶力再好也不如往年。)
例6:印度近年來經(jīng)濟快速增長,但畢竟是發(fā)展中國家。(生活水平照發(fā)達國家還是差一些。)
在以上例句中,“畢竟”分別指出了“沒去過中國”,“是老人”和“是發(fā)展中國家”三個事實,括號部分內(nèi)容則是隱含的附加信息,即使在句子中不出現(xiàn),也不會影響意思的表達。
1.2 “到底”與“究竟”的辨析
在這三個語氣副詞中,“到底”與“究竟”應當是用法最為相近的兩個。“到底”也可用在特指或是非疑問句中來表示追問,深究,例1、2中的“究竟”都可以換成“到底”。而名詞的詞性則是“究竟”所獨有的,因此例3若換成“到底”則為錯句。另外“到底”有表示最終、終于的意義,在三個副詞當中,此義項為“到底”所特有。
例7:非常無聊的電影,演了兩個多小時,到底結(jié)束了!
例8:耽誤了我們這么長時間,他到底走了!
除此以外,“到底”與“畢竟”相似可以強調(diào)事情的本質(zhì)、真相等,而“究竟”已不再有這種意思了。
例9:他到底/畢竟是青年人。
例10:畢竟/到底是想幫助你。
例11:獅子老虎畢竟/到底是猛獸。
總結(jié)起來,在疑問句中表示深究這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用法上,除了語體色彩略有差別之外,“到底”和“究竟”基本可以通用。然而兩個詞各有各的特殊用法,“到底”可表示最后、終于,而究竟可作名詞表示事情的真相,在這些義項上兩個副詞決不可互換。因此在對意大利母語者的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強調(diào)這些,以免學習者將二詞的相通點過度泛化而出現(xiàn)錯誤。
1.3“畢竟”與“到底”的辨析
上文已論及,表示“最終”、“終于”的功能是“到底”獨有的,“畢竟”也并無此義。而在疑問句中來追問是“究竟”和“到底”所共有的功能,而“畢竟”卻沒有。另外“到底”和“畢竟”都可用于陳述句中來強調(diào)事情的本質(zhì)、真相等。而且與“畢竟”一樣,到底也可含有因果關(guān)系、讓步轉(zhuǎn)折意義的附加信息,因此例9-11可擴展如下:
他聰明伶俐,才華橫溢,但到底/畢竟是青年人,接人待物的經(jīng)驗肯定會欠缺一些。
他沒有解決你的問題,可你還是應該感謝他,畢竟/到底是想幫助你。
獅子老虎畢竟/到底是猛獸,雖說有人在家里當寵物養(yǎng)著,我覺得還是有危險。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用為此義項時,“畢竟”可以置于句首而“到底”不可以。
例12:畢竟,人生當中最靠得住的還是自己。
2 “畢竟”、“究竟”、“到底”的意語對譯情況
近幾十年應用語言學及第二語言教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達到語言學習中高級階段時,學習者最好應當力求脫離母語的思維方式,教學者也應該盡量從目的語本體出發(fā)來進行教學。但是在海外漢語教學背景下,學習者因目的語輸入量不足,操練機會偏少,往往還是依賴自己的母語,根據(jù)母語的詞義體系來理解目的語的詞義。因此控制學習者母語的負遷移,優(yōu)化正遷移成為教與學的關(guān)鍵。在外語學習過程中,雙語詞典是學習者所依賴的主要工具,也是進行翻譯工作的主要參考資料。而由于兩種語言詞匯系統(tǒng)的不同,詞典中的譯法未必準確,有時會讓學習者產(chǎn)生偏誤。因此本文考察了幾部在意大利國內(nèi)使用廣泛,最具權(quán)威性的意漢詞典,了解“到底”、“畢竟”、“究竟”三個詞的對譯情況,并分析與漢語詞義、用法的符合程度。
總體上來看通用的權(quán)威意漢詞典所提供的譯法基本符合三個副詞的主要詞義,但也有許多不確切之處。例如:“究竟”的名詞用法翻譯成意大利語的risultato,conseguenza,直譯為漢語的“結(jié)果、后果”不符合“究竟”所表示的“真相、真實情況”這種意思。例如:“不管什么事兒,他總愛問個究竟”被翻譯為“Di qualunque cosa si tratti, vuole sempre sapere come va a finire.”這個句子意為“他總想知道最后的結(jié)果”,而漢語原句更強調(diào)關(guān)于事情的全部情況及細節(jié),因此這種翻譯法與漢語本義不相符。此外,一些詞典還用“tutta la storia(全部情況)”來對譯“究竟”表示整個事情經(jīng)過這一義項,應該說翻譯得相對準確,但不如“verità(真相)”更簡潔明了,更切合實際。另外,這些詞典都注出了“究竟”表示總歸、終究等義項,雖然過去“究竟”確有此意義,但在現(xiàn)今漢語的使用過程中已經(jīng)被淘汰,因此對譯這一義項的實用意義不大。
關(guān)于“到底”和“究竟”在疑問句中表示追究的義項,大部分詞典都選用了alla fine,alla fin fine兩種譯法,直譯成漢語意為最后、最終,強調(diào)事實真相,其總結(jié)性意思更強,因此這樣翻譯欠妥。筆者認為此時用si può sapere和insomma在疑問句中的用法來對譯則更為適合。
另外,在“畢竟”和“到底”的譯法上,大部分詞典選用了in definitiva, tutto considerato, in ultima analisi 直譯為綜合考慮、總的來說、總的來看,是指經(jīng)過反復考量與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結(jié)論。這種翻譯與“畢竟”“到底”強調(diào)事情本質(zhì)不符合,從而引起翻譯的不貼切,也會使學生誤用。例如有學生造句“這本詞典有不少錯誤,但畢竟是好詞典”這句中畢竟的用法是不對的,應換成“總的來看”一類詞,這很可能是受詞典的影響所導致的偏誤。
除此之外,這些詞典也未能指出三個副詞各自的特性,不能夠為學生辨析副詞之間的細微差別而提供更大的幫助。
3 “畢竟”、“究竟”、“到底”的教學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畢竟”、“究竟”、“到底”在意大利語中存在與之相似的對譯詞或短語,這一點為學習者提供了母語正遷移的可能。教學者應抓住這種有利條件,將學習者接觸這幾個詞的時機適當提前,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并運用。同時要提醒學習者注意相近不等于相同,即使最權(quán)威的意漢詞典的譯法也或多或少存在誤差。在兩種語言的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不要機械地將某一種譯法與該詞或該詞的某一個義項對等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教學者可以采取描述性的對譯方式并交代語境,指出或引導學生指出幾個詞所隱含的言外之意,以彌補詞典的局限和不足。教學者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習者的回避策略,鼓勵他們盡可能多地用這些語氣副詞來表達。
結(jié)論
綜上所述,“畢竟”、“究竟”、“到底”翻譯成意大利語時,譯者不能完全照搬詞典上的對譯詞或短語,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處理方式。同時,對于這三個詞教學者和學習者都應予以重視,因為雖然這類詞使用與否并不影響說話人的基本意思,但卻能使表達更加充實生動,是學習者突破以基本交際為特點的初級語言學習階段,邁向以準確得體為特點的中高級語言學習階段的重要標志,而在漢語中這類詞語還有很多,都需要我們一一發(fā)掘研究。
[參考文獻]
[1]蔡羅一.“畢竟”類語氣副詞的教學研究與設計[J].國際漢語教育研究,2015(00).
[2]儲澤祥.辯證性——“畢竟”的使用基礎[J].當代修辭學,2019(02).
[3]蔣欣.語氣副詞“到底”、“畢竟”、“究竟”的對外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意)卡薩齊,白玉崑.Dizionario cinese-italiano[M].威尼斯:Cafoscarina,2015.
[5]匡昕.面向?qū)ν鉂h語教學中的語氣副詞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
[6]呂海燕.語氣副詞“畢竟”的語義語用研究綜述[D].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
[7]史旭盼.“到底”和“畢竟”的考察及對外漢語教學策略[D].吉林大學,2016.
[8]張世華.漢意-意漢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9]張秀松.“畢竟”的詞匯化和語法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5(01).
[10]趙秀英.漢意意漢雙解詞典[M].博洛尼亞:扎尼捷里辭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那不勒斯東方大學 亞非及地中海研究部,意大利 那不勒斯 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