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什么植物在中國文學中越來越枯萎?

      2019-08-30 08:38阿來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9期
      關鍵詞:博物意象文學

      阿來

      從古至今,我們的文學一直跟自然界有聯(lián)系,自然植物作為投射情感的意象頻繁地出現(xiàn)在詩歌中。什么是意象?它不再是自然植物,變成了一種寄予我們情感的事物。

      不知道誰幫我起了這樣一個題目,這也算是一個命題作文,因為博物學這三個字要把它說清楚已經(jīng)非常困難了。我現(xiàn)在正在追蹤一個真正的博物學家,一個美國人,麗江的價值就是由這個人發(fā)現(xiàn)的,他叫約瑟夫·洛克。洛克本是奧地利人,沒怎么上過學,他父親是歐洲貴族家族的管家,所以約瑟夫·洛克從小有一個野心,特別想出人頭地。后來他覺得在歐洲這樣等級分明的國家很難實現(xiàn)抱負,于是去了美國。

      真正的博物學是從歐洲發(fā)端的,約瑟夫·洛克也深受歐洲博物學的影響。雖然沒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但是他從小就很會觀測動植物,而且知識豐富。他到美國時說自己是植物學博士,卻沒人懷疑他,因為他的水平確實達到那個高度。他教什么呢?教植物學。他還是第一個把夏威夷植物弄清楚的人。約瑟夫·洛克還不滿足,希望到東方、到中國來,后來終于得到一個機會來到中國青藏高原東南部,地理上是橫斷山區(qū)幾十萬公里的其中一個地方。這是世界上植物基因最豐富的地方之一,有人預估它占全世界植物基因的十分之一左右。

      我前年去美國講學,看到了他在美國地理雜志上發(fā)表的9篇文章。后來我就想,我要去追蹤這樣的人,他當時到過的地方,他發(fā)現(xiàn)的地理奇觀、文化奇觀,當然包括他當年發(fā)現(xiàn)、制造的標本,命名的動植物,不是一種兩種,也不是一兩百種,而是上千種。通過這一過程走進過去時代的人,領會過去時代的人,即是一個寫作者以他為藍本寫新作品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寫每本書的過程是自己學習、自己體會的過程。

      大家覺得我適合寫這本書,因為我對博物學感興趣。中國人從古到今就有一個博物的理想,比如古文中有說要多識花鳥蟲,但我們總是做得不夠。很多人一講國學,其實強調的是第一層關系一一社會關系、人跟人的關系。但是更重要的,人生活在哪里?人生活在更廣泛的自然界中。老祖宗有一個樸素的愿望,但是我們忘記了,所以走到自然環(huán)境中是陌生的。

      中國老祖宗還有一個詞:格物致知。從古至今,我們的文學一直跟自然界有聯(lián)系,自然植物作為投射情感的意象頻繁地出現(xiàn)在詩歌中。什么是意象?它不再是自然植物,變成了一種寄予我們情感的事物。比如杜甫的“恨別鳥驚心”,鳥叫本不驚心,我們聽見鳥叫非常美麗、婉轉、清脆。為什么杜甫說“恨別鳥驚心”?處在離別之時,我們聽見鳥叫就有另外一種感受,這就是意象,也是投射。我們也經(jīng)常遇到一個詞:象征。荷花是什么?從《愛蓮說》開始就有這樣的意象,它變成一個象征事物,梅花、蘭花等也有其意義。當賦予植物象征意義的時候,其自然意義就慢慢在中國文化中萎縮了,作家只書寫被賦予某種象征意義的意象。四大名著中,《水滸傳》看不到自然,都是人在斗爭;

      《三國演義》在更廣泛的地域中展開,但很難看到真正的地理,還是人跟人的斗爭;

      《紅樓夢》出現(xiàn)一些花花草草,但是都被人造的園林包圍起來,最后來來去去都是人。

      西方文學就很不一樣,我年輕時讀俄羅斯文學,讀到森林里的各種樹木、花草、果實、蘑菇……它們雖然沒有被特別賦予象征性的意義,但是類似西方油畫的方式,讀者能客觀認知它的美、認識事物本身。中國文學跟歐美文學在處理自然植物時產(chǎn)生了差異,中國發(fā)展成象征式的系統(tǒng),而歐美沒有這么寫。所以西方世界中第一個現(xiàn)代詩運動就是向中國古典詩歌學習一一賦予自然植物象征式的意義。這是西方向中國學習,叫意象派運動。

      中國也在向西方文學學習,但對自然的關注卻不夠,尤其是在歐洲思想史、文化史上起了重大作用的博物學上。歐洲人一直有一個傳統(tǒng),盡量把身邊的事情搞清楚,比如動物跟植物首先要建立一個系統(tǒng)。中國也有一些植物研究,比如《本草詩》,這是出于經(jīng)驗,不是出于科學系統(tǒng)。其中收錄了自然界中200多種可以吃的野菜,在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大家可以用這本書。中國人只關注極其有用的少部分,而歐洲人則不管它有用沒用,先建立對它的全面認識,建立一個系統(tǒng)。近代有好幾個自然學科的誕生發(fā)展是跟博物學有關系的,有幾個學科就是博物學家建立的。

      比如說地理學。有個德國人叫洪堡,他用父親留給他的遺產(chǎn)雇了一艘輪船去了拉美,對歐洲與拉美的地理作了對比性的研究,后來成為了現(xiàn)代地理學和氣候學的創(chuàng)始人;另一個喜歡博物學的人達爾文,遠航到了印度洋、太平洋的孤立島嶼上,回來后發(fā)表了偉大的著作《物種起源》,就是今天說的進化論;還有一個不出遠門,更窮的人叫林奈,他對植物非常有興趣。他發(fā)現(xiàn)通過研究可以給植物分門別類,即建立植物分類學,我們今天說這個植物是什么門、什么屬、什么種,就是從這兒來的。

      我們的博物學不發(fā)達,比如今天說的“絲綢之路”,就是德國的地理學家斯坦因發(fā)明的。晚清時期,斯坦因研究了中國的史料和阿拉伯的史料,發(fā)現(xiàn)這條封閉的道路原本是暢通無阻的。而這條商道最主要的商品是絲綢,所以他就把這條商路命名為“絲綢之路”。岑參為什么偉大?因為他真正去過絲綢之路,出過陽關、玉門關,他寫的“春風不度玉門關”會讓大家一下就想到嘉峪關。但是今天中國人很少討論地理,更多是在講一個人的故事,而沒有著眼于當時的環(huán)境。過去中國有這么多文化人,也在格物致知對人倫、理、法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對具體地理空間、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視度是不夠的,甚至是完全漠視的。我自己要去絲綢之路只好帶斯坦因和伯希和的書,雖然無奈,但是他們的日志和書確實很有作用。

      說到考古學家,他們在書中記錄沿途的蘋果、木薯、胡蘿卜,還有很多其他植物,記這些干什么?考古就考古,去長城、敦煌不就可以了嗎?早期我不理解,后來我想他們是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在某地發(fā)現(xiàn)蘋果是一種樣子,到了新疆發(fā)現(xiàn)蘋果發(fā)生了變化,他在暗暗考究,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氣侯對同一種植物的影響。作為考古學家,他管這個干什么?因為做學問是非功利的。

      中國文學起頭是多么生氣勃勃,后來越來越干枯,最后只剩下那么幾種被賦予象征意義的植物。如果有人連周圍十種植物都不認識,我們應該感到恐懼,他要么是愚昧無知,要么是自大狂。這個情景確實有點可怕,但大部分人還處于這種對環(huán)境茫然無知的狀況中。

      我們沒有專門做博物學,但是我們到處行走,帶一雙眼睛看一看,回去翻翻書就可以認識一個東西。很可惜,今天中國人寫小說,甚至寫散文、詩歌,都進入了無名時代。無名時代是什么?就是寫不出自然環(huán)境的花草樹木、石頭、山峰的名字,鳥也是不知名的。文章里寫不知名的小鳥在歌唱,這是什么意思?你居然好意思這么寫?老前輩都不這么干。魯迅是很“宅”的吧,《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寫“我”家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寫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蜈蚣、斑蝥。然后又寫到植物,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最后寫到覆盆子。大家算算寫了幾種昆蟲、植物?要是寫院子里有不知名的小蟲、植物就完了,那還有三味書屋嗎?而且文章里頭還有人物活動一一他怎么拔何首烏,這就是作文的方法。

      博物學不是玩古玩,不是針對文物賣多少錢。要是熱愛就不會問值多少錢,這是很簡單的事情。我對大自然是抱著這樣一種心態(tài),我看大自然就是一場生命奇跡,人只是眾多奇跡中的一個奇跡。

      美國一個作家有一句話:我看到一朵小花匪夷所思的結構時,我就回頭望向藍天,我以為一定能看到上帝。但文學還只是著眼于人跟人的關系,而人跟人的關系怎樣呢?很危險,我們只愛很少的幾個人,別的人都是放在柵欄外邊要防備的。所以今天中國文學的深刻,是在寫人的時候往往只能寫到暗黑、丑惡。如果只看人跟人的關系,必然造成這樣的結果。

      如果把自然關系抽空以后,只剩下人的關系,會導致這個社會不能建立足夠的溫情和信任。防備人很容易,怨恨一個人也很容易,但愛很難。這個時代里有人感到無聊、空虛,伴隨著他什么都沒干成,功不成名不就,所以就產(chǎn)生焦慮,越無聊越空虛越焦慮……推薦大家去讀一讀艾略特的《空心人》,今天的中國有點像那樣的時代,需要人重新尋找位置。

      我寫第二個長篇是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沒有留意到博物學的因素,但是不能忍受自己的作品中只有人有名字而花草沒有名字。比如我寫的長篇小說《空山》,其中最主要的主題,除了寫人以外,就是人與森林的關系。我還有一本書。那年我做了個手術,醫(yī)生說不準去高海拔。我就手癢,剛好春暖花開,拍了成都20多種植物。后來一個出版社主動來說幫忙編好書了,就請你提供一些照片。那時候還有一個網(wǎng)站,問能不能做一個網(wǎng)絡版。這本像博客一樣的書,已經(jīng)出第三版了。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大家對我們身邊的這些東西有認知的愿景,不管是學校教育的渠道,還是家庭教育的渠道,我們都該更多地去獲取到這些信息和知識。

      猜你喜歡
      博物意象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博物館奇妙頁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過長知識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最美最美的博物書》
      “玉人”意象蠡測
      我與文學三十年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同德县| 云梦县| 禄丰县| 水富县| 紫阳县| 九龙坡区| 凉山| 普定县| 江都市| 贵南县| 大同市| 上思县| 山丹县| 鹤岗市| 阳江市| 建水县| 新沂市| 涞源县| 威海市| 新密市| 横峰县| 德化县| 墨江| 兴文县| 滨州市| 阳朔县| 阆中市| 桓仁| 上犹县| 乐亭县| 定陶县| 三原县| 丹凤县| 孟州市| 青阳县| 咸宁市| 巩留县| 韶关市| 湖口县| 宁武县|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