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虎 孟嬌嬌
[摘要]在五四運動爆發(fā)的過程中,海外僑界受愛國主義情懷和現實不公正待遇的雙重驅動,以不同的活動方式參與了五四運動。其中留學生群體通過通電抗議與請愿示威的方式阻止簽約;華僑商人積極抵制日貨,倡導國貨;海外華工也為阻止簽約奔走呼號,踴躍捐款。他們的積極行動為五四運動的勝利貢獻了海外力量。海外僑界對五四運動的有力聲援也推動了華僑華人中華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
[關鍵詞]華僑華人;五四運動;巴黎和會;抵制日貨;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 D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9-928X (2019) 06-0007-05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直接導致“五四”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的爆發(fā)。五四愛國運動在國內如火如荼開展的過程中,又如一陣強大的沖擊波輻射到海外華僑社會,在海外僑界引起了強烈的愛國反響。海外留學生、華僑、華工三類群體滿懷愛國熱情,以不同的形式對國內五四運動進行了有力的聲援與支持,他們不僅積極行動阻止簽約,震懾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打擊了賣國的北洋政府,為五四運動的勝利貢獻了強大的海外力量。從而推動了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在海外各界的傳播和擴展,進一步促進了海外僑界的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
一、海外僑界對五四運動的聲援活動
海外僑界群體身份不同,參與五四運動的方式也各有側重。其中,海外留學生群體在得知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后,紛紛向國內通電抗議,反對出賣國家主權,同時還向各國使館請愿示威,以給日本政府造成壓力。東南亞華商及華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抵制日貨與倡導國貨行動,給日本經濟以沉重打擊。海外華工不僅踴躍捐款捐物,還聯合留學生群體采取請愿、逼迫等必要手段阻止中國代表簽字。
(一)留學生群體:通電抗議,請愿示威。國內學生向來被稱為五四運動的先鋒和主力軍,而實際上海外留學生在對五四運動的準備、組織與支持等方面也發(fā)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早在1915年3月,為反對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留美學生就積極開會商討抵御日本侵略的方法并通電北京政府“請求拒簽亡國條件”。1918年,為抗議日本企圖擴大勢力范圍的《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的簽訂,留日學生發(fā)動了集會、講演、游行示威以及散發(fā)傳單等拒簽活動。留法學生呼吁全國同胞一致反對段祺瑞內閣與日本寺內內閣簽訂密約。留學生的通電呼吁以及發(fā)動的拒簽運動為日后聲援五四運動的開展做了充分準備。
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自1919年1月巴黎和會開幕以來,海外留學生就強烈關注,并為爭取中國主權而積極抗爭。2月初,留日學生救國團即致電北京外交團各公使,強調“自歐戰(zhàn)以來,吾國政府為日本誘脅訂立之一切不平等不自然條約,吾國民皆誓不承認”。留美學生愛國會也積極發(fā)行China vs Japan和China's Claim at thePeace Table等有關在巴黎和會上爭取中國主權的英文宣傳冊。4月底中國代表爭取山東權益的努力遭遇嚴重挫折,外交失敗己成定局。得知此消息后,留美學生群體以全體中國留學生名義通電巴黎和會,抗議其將山東主權轉交日本的可恥行徑。此外,他們還致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要求他們務必堅定立場。留學生積極的函電聲援,表達拒簽立場,對國內賣國政府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這既是對北京學生運動的配合和聲援,也充分彰顯了他們濃厚而自發(fā)的愛國熱情。
在得知國內爆發(fā)五四運動的消息后,留日學生便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請愿示威活動,積極配合國內五四運動的發(fā)展。留日學生于5月6日在東京神田區(qū)中國青年會召開全體留學生大會,并決定于7日開展向各使館請愿活動。而由于段祺瑞政府與日本當局的勾結,學生原定的會場受到日本軍警的圍戒,留日學生不得已臨時決定分成兩組向各國公使館遞交宣言書。7日下午兩點,千余名留日學生排著長隊向駐日各國公使館進發(fā),在隊伍行進途中遭到日本軍警的鎮(zhèn)壓和屠殺, “可憐赤手空拳,力無縛雞之學生,乃輾轉呼痛于馬蹄涂炭之間”。但學生們并未屈服,除了被捕和受傷的學生,其余仍先后到達英、法、美、瑞、俄駐日使館投遞了外交問題意見書。同日,“大阪留學生在川口賓日俱樂部召開國恥紀念會,醫(yī)科大學和高工學校特別生,全都參加了大會”。留學生請愿示威活動,矛頭直指日本帝國主義,雖然向其他帝國主義國家請愿并不能阻止日本的侵華行徑,但在日本民眾間和國際上引起了一定反響,擴大了五四運動的海外影響。
(二)華僑群體:抵制日貨,倡導國貨。海外華僑對五四運動的支持以抵制日貨和倡導國貨為中心。尤其是東南亞華僑眾多,經濟實力相對較強,且許多僑商經營日貨,與日本的商貿發(fā)展有一定聯系。他們進行抵制日貨運動,重創(chuàng)了日本經濟,支持了中國民族企業(yè),也提升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民族氣節(jié)。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檳榔嶼等主要城市的愛國華僑抵制日貨運動開展得較為激烈,成為華僑抵制日貨運動的主要戰(zhàn)場。5月4日以后,新加坡各地都出現了宣傳抵制日貨和華僑愛國的標語。同時,當地經營日貨的僑商以及為日方服務的華人雇員都收到匿名恐嚇信, “警告他們與日本斷絕關系,否則后果自負”。許多華僑商店紛紛銷毀日貨。到了6月,新加坡人力車夫為抵制日本侵略中國舉行罷工?!叭肆嚪驌v毀在新加坡的日本人商店以及出售日本商品的華人商店”。此時,在華僑群體中,日貨被禁止買賣,舟船、車馬也拒絕為日本人服務。不斷高漲的抵制日貨運動和排日情緒遭到軍警的鎮(zhèn)壓,并引發(fā)流血事件。在檳榔嶼,抵制日貨運動也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華僑為抵制日貨開始向社會散發(fā)傳單。群眾在華僑的影響下,“襲擊日本商店,焚燒馬路上的東洋車,后來還發(fā)生了搶奪倉庫米糧的事件”。新加坡華僑為抵制日貨不惜蒙受經濟損失,不怕流血犧牲。這給日商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
與此同時,菲律賓與印度尼西亞等地也先后爆發(fā)了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運動。在菲律賓,馬尼拉的華文報紙先后刊載《華僑急起》和《抵制日貨中的重要問題》等文章,明確提出抵制日貨的六條方法、組織救亡團體、發(fā)展中國實業(yè)等問題。6月22日,數百名菲律賓華僑學生在華僑會館集會商討抵制焚燒日貨、響應國內五四愛國運動號召的問題。之后,學生開始向各地華僑進行抵制日貨的宣傳,當地僑商也對其活動予以支持。印度尼西亞也掀起了抵制日貨的浪潮。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爪哇島巴達維亞華僑為配合國人,抵制日貨日益興盛。如,當地“一華商前自某國(日本,筆者注)定大宗貨物若干,此貨不久即可寄到,其原有之某貨,華人皆不與之購買”,最終導致該華商虧本三十萬盾,因無計可施而逃走。而日商經營的商品在當地也無處可售,堆積如山。泗水、巴城華僑的日貨店為了抵制日貨共同議定出禁止銷售日貨的最后日期,如若逾期還有華人買賣日貨便對其進行嚴苛的經濟處罰。在抵制日貨的同時,泗水、巴城華僑在倡導國貨方面也尤為激烈。為提倡國貨,兩地華僑擬酬資數百萬,籌建國貨公司, “并派人回祖國采購國貨”,用以在當地出售。
(三)華工群體:阻止簽約,積極捐款。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為支援協約國作戰(zhàn),大量的華工被派遣到歐洲戰(zhàn)場。據統計,華工總數約有二十多萬人,其中法國華工不下五萬人。這些華工為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戰(zhàn)后,相當一部分華工留在歐洲,成為旅歐華僑華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歐華工雖身在歐洲,但心系祖國,民族意識濃厚,斗爭意志堅決。尤其是法國華工與辛亥革命后到法國留學的中國青年學生積極聯系,相互配合,組成了聲援五四運動的前沿陣地。 旅法華工為阻止中國代表簽訂條約積極奔走呼號,采取了一系列斗爭舉措。合約簽訂前不久,以華工為主的兩千余位華僑紛紛聚集于專使館,聲言“公等如屈從賣國政府,背叛民意之主張,擅行簽字,公等休想生入國門矣”!然而北京政府卻于6月23日電告巴黎和會專使代表如果青島問題不能保留時,即須簽字。為阻止《凡爾賽和約》簽訂,在和約簽訂的前一天,萬余名在法華工集體奔赴中國代表在巴黎的住所,請求他們拒絕出席第二天合約的簽字儀式,并表示如果簽字,大家就用像國內學生對待曹汝霖一樣的辦法對待他們。而在和約簽訂的前兩天,巴黎和會的中國首席代表陸征祥還收到了在法山東籍華工畢粹德投寄的夾有手槍的包裹,里面寫著“茍簽名承諾日本之要求,請即以此槍自裁,否則吾輩必置爾于死地”。6月28日即為和約簽訂當日,旅法華工集合至三萬余人,他們積極聯合留學生一起包圍了巴黎和會中國各專使的住所,“不準他們出門,并且揚言‘如果出門當捕殺之”。在五四運動浪潮沖擊下,中國代表缺席《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儀式。海外華僑華人以高漲的愛國熱情,阻止中國代表簽訂合約,助推五四運動獲得直接勝利。
雖然中國代表拒絕簽字,但帝國主義在巴黎和會上的種種卑劣行徑表明弱國無外交。廣大旅歐華工同中華兒女一樣認為必須使祖國強大起來,才能避免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因此他們除單純抗議示威外,還向國內捐款,以助國威。 《僑歐華僑宣言書》就明確提出:“謹將月得工資節(jié)省以待。俟國內有一定機構時,即行匯寄。愿國人亟起自救毋使五萬萬同胞作人牛馬也。”甚至一些華工捐贈自己的全部積蓄以示對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其中,一位叫邰魁義的華工將自己全部的五百五十法郎捐贈于政府以振興國家,而另一位法國華工也將自己兩年的全部積蓄捐贈于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要求他們堅定維護國家利益。旅法華工也踴躍地為國際和平促進會捐款,華工領袖在參加促進會的活動時多次表示:“愿意出錢出力,如有需要,隨時可動員三四十華工作為我方后援?!比A工們積極踴躍的捐款行動,充分表達了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操,也為實現五四運動的斗爭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海外留學生、華僑、華工三類群體對五四運動的聲援活動伴隨運動的始終。他們身份不同,所處地點不同,參與活動方式也不盡相同。但他們的愛國情懷一致,他們阻止簽約的目的也相同。同時,三類群體的活動各有交集,并非完全有別,他們更多的是相互配合。
二、海外僑界支持五四運動的緣由
海外各界華僑華人作為中華民族的海外支脈,素有愛國主義傳統。海外華僑華人對五四運動的聲援和支持首先源于傳統的愛國情懷,這是他們自發(fā)參與運動的內在力量。而寄人籬下的民族壓迫和不公正的海外待遇又是直接促使其支持五四運動的外在原因。
(一)傳統愛國情懷的內在滋養(yǎng)。華僑華人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個特殊群體,秉承了中華文化基因,延續(xù)了中華民族血脈,素來就有愛國傳統。習近平曾指出:“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辈还苁侨A僑、華工還是留學生,雖然他們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中華兒女的身份,始終懷揣濃厚的家國情懷。正是這種對祖國濃厚的民族意識和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得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依然心系國家。顯然,傳統的愛國情懷是聯結祖國與華僑華人的橋梁,更是滋養(yǎng)華僑華人民族認同的精神源泉。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近代的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瓜分,面臨亡國滅種的深重危機。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華僑華人群體則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貢獻了海外力量。爆發(fā)于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為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愛國運動。海外華僑華人群體受傳統愛國情懷的滋養(yǎng)和影響,對這場愛國運動態(tài)勢頗為關注。五四運動爆發(fā)前后他們自發(fā)地慷慨助餉、沖鋒在前,積極響應國內革命運動。傳統愛國情懷正是支持華僑華人積極參與響應五四運動的根本動力支持。
(二)海外不公正待遇的外在驅動。中華民族傳統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海外華僑華人民族意識覺醒的內在基礎,但同時,華僑在海外遭受的種種壓迫與歧視則是激發(fā)他們民族意識的現實因素。身處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在身份上被置于“二等僑民”的羞辱地位,常遭外國人的歧視和欺壓。華僑商人在推動當地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受到殖民政府苛捐雜稅等種種剝削。海外華工不僅為一戰(zhàn)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還為當地社會的發(fā)展積極服務。但他們卻被西方政府視為最低等級的居民,毫無平等地位而言。華僑華人在海外遭受百般奴役,使得他們對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產生了極度憤恨,他們深切認識到改善自身命運與改變國內落后狀況是緊密聯系的。海外華僑華人急切盼望能有一個獨立富強的國家給予他們支持和保護。愛國華僑陳嘉庚曾說過,廣大華僑受盡了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的壓榨與迫害,所以他們“一向期望祖國自由、民主、獨立、強盛”。五四運動正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的愛國運動。海外華僑華人的期盼同五四愛國運動的斗爭目的高度契合。嚴酷的現實條件點燃了他們的愛國激情,增強了他們聲援五四運動的決心和信心。
三、海外僑界參與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前后,海外華僑華人的參與,在率先響應國內五四運動的同時也推進了運動的高漲。海外僑界的聲援活動直接阻止了合約的簽訂,使日本對華貿易遭受重大損失,為五四運動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促進了海外華僑華人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
(一)阻止合約簽訂,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海外留學生和華工在國內五四運動爆發(fā)之前就極其關注巴黎和會動向,根據形勢不斷發(fā)出通電抗議。之后為響應五四運動,他們高舉“打破軍國主義”“直接收回青島”等大字標語進行游行示威。華工也積極為籌備愛國運動出錢出力。他們以高昂的斗志和愛國熱情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捍衛(wèi)祖國統一。這些愛國之舉與國內愛國活動匯合成強大的力量,迫使北京政府調整外交政策。運動爆發(fā)后,在國內外愛國運動的重壓之下,國務院即函電各省議會及公共團體,指出“此事關系國權,政府極為注重,正在悉力爭持,總以完全主權交還中國為目的,希酌量轉告,用釋群疑”。而海外華工的壯舉還直接力阻巴黎和會代表簽訂條約。在中華民族面臨危機之時,海外留學生和華工站在斗爭的前沿,通過抗議、游行、捐款等斗爭方式,阻止了簽約,沉重打擊了北京賣國政府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領土與主權完整。
(二)重創(chuàng)了日本對華貿易,間接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囂張氣焰。東南亞各地的華僑華商開展的抵制日貨活動,與國內五四愛國運動遙相呼應。他們不但拒絕與日商合作售賣日貨,還在當地創(chuàng)建報刊,積極宣傳抵制日貨。華僑報紙明確提出抵制日貨的主張,號召華僑商人斷絕與日本人的一切合作。他們用經濟手段沉重打擊了日本在東南亞的利益,也助推了國內各界抵制日貨的熱潮。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到了1919年7月“致日本對華貿易已較前減去總額之半數”。另據報道,受抵制風潮影響, “日貨于一九一八年在華銷售之價值達四萬萬元以上,今于三個月短期內至少減去一半”。馬來島華僑抵制日貨的行動使得“日本在戰(zhàn)時所享受之商業(yè)盛況刻以過渡……其衰敗也欲速,大有相率結束開戶之勢云”。華僑華商與國內抵制日貨的活動重創(chuàng)了日本在當地的商業(yè)發(fā)展,對華貿易損失更甚。這就間接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不管是海外留學生的通電抗議,請愿示威,還是東南亞華僑倡導的抵制日貨和提倡國貨運動,亦或者是華工群體為阻止簽約奔走呼號,積極捐款,雖形式不一,但目的相同。正是由于他們在海外的積極配合,才實現了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拒絕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首次勝利。也正是這一次堅決地不妥協,使得山東問題于1921年華盛頓會議上得以徹底解決,最終以中國收回山東主權標志著五四運動獲得重大勝利。留學生和華僑華工在海外進行的一系列英勇斗爭為這一勝利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有力一筆。他們在海外開展的抗議斗爭也成為華僑華人關心祖國命運前途、積極進行反帝反封建運動的發(fā)端。同時,也促使海外華僑華人群體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得以進一步升華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