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梅
“當(dāng)明月升起,升起的時候,我深深地懷念親愛的故鄉(xiāng)……”
不知哪里傳來的歌聲,它讓我想起故鄉(xiāng)的麥芽糖,故鄉(xiāng)的麥芽糖,它的甜、脆、嫩,在不知不覺間叩開了我的心扉。
故鄉(xiāng)的麥芽糖,甜而不膩,酥脆而嫩滑,外面撒上芝麻,甜中夾雜著芝麻的香味。這種味道有別別于一般麥芽糖,它需要一個人的耐心和專注才能制作出這樣的口感。
我小時候跟著外婆,看過一次鄰家叔叔制作麥芽糖。他將燜熟的糯米與切碎的麥芽轉(zhuǎn)擠榨出的汁液,先用大火煎熬成糊狀,然后慢慢用兩根木棍去攪拌,冷卻后糖塊會成琥珀?duì)睢`徏沂迨骞庵蜃?,肩膀上搭著一條白毛巾,把那琥珀?duì)钐菈K掛在屋檐下已準(zhǔn)備好的樹丫上。雙腳一前一后,拉一下麥芽糖又把它掛上樹丫。大熱天,他一邊拉扯麥芽糖,一邊擦汗,累了雙手摩擦一下,很用力咳嗽兩聲又再繼續(xù)把琥珀?duì)钐菈K上去。汗珠子在他厚實(shí)的脊背滑下來,像一粒粒黃豆打跟斗。就這樣發(fā)復(fù)拉扯糖膠大概一個小時后,麥芽糖成了奶白色。鄰家叔叔把這些糖塊放在一個鐵盤子里,上面撒點(diǎn)芝麻,再用剪刀剪成一條狀,又再剪成顆粒狀的麥芽糖,把他們分為一斤或半斤稱好,放點(diǎn)生米粉用塑料袋一包包裝好。留下一大圈沒剪好的,走街串巷換廢品。
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這樣的小販。他們推著自行車,后面綁著鐵盤子,里頭裝了麥芽糖用一塊布遮蓋著,一邊吹著小喇叭,或敲著小銅鑼,一邊吆喝著:“牙膏罐、雞毛、鴨毛,爛銅爛鐵……”。吆喝聲非常有韻味,這種歌謠般的“廣告語”就像巨大的磁鐵,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們的耳朵。我們這些嘴饞的孩子,一聽到這聲吆喝,“呼”地就圍上去,不一會兒,又“呼”地散開,跑回家翻箱倒柜尋找廢品。
為了吃上麥芽糖,我們不顧一切向前沖啊,就像上前線一樣血拼。有一次我從柜子里找出一個戒子,非常精致,上面還鑲著顆寶石。我拿著這顆戒子興沖沖地跑到賣麥芽糖的小販跟前,小販琢磨了一會兒說:“給你十顆糖?!拔液退憙r還價。小販說:”十顆糖還加2元錢?!八€用像煙斗一樣的鐵條“咯、咯、咯”地敲打著麥芽糖。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彎腰正要撿一塊麥芽糖塞進(jìn)嘴里的時候,奶奶剛好從大門口干農(nóng)活回來,一看到我手里拿著的戒指,沖過來搶過去說:“你這敗家仔哇!這戒子咋就找得出來呀!”
小販對奶奶說:“給孩子買塊糖吃吧,不貴!看孩子都哭了”,奶奶頭都不回拉起我的小手直接回家,一路邊嘮嘮叨叨說,你咋就找得出來呀,邊遞給我一個剛從樹上摘回來的石榴??晌疫€是嘴饞,偷眼望著漸行漸遠(yuǎn)的小販,不斷咽著口水。不管怎樣,石榴是無法跟散發(fā)著芝麻香、又脆又甜的麥芽糖比的。那時候我認(rèn)為,這世界上再沒有比麥芽糖更好吃的食物了,含著它,我可以甜上—個上午。
至于那戒子是廣州一位親戚送給姐姐的紀(jì)念品。想想也是啊,這紀(jì)念品怎么能賣掉呢?但我心里總是覺得沒有比麥芽糖更令人向往的。
其實(shí)那些離鄉(xiāng)背井的游子,回家買得最多的禮物就是麥芽糖。如今,商鋪林立,糖果品種,一眼望去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只要回到家鄉(xiāng),泡上一壺茶,幾個知己邊沏茶邊吃著自家做的麥芽糖,聊著家常,說一下兒女的讀書的事情,那種滋味,是不管走到哪里,都無法忘記的,故鄉(xiāng)的麥芽糖,永遠(yuǎn)甜在每個游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