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愷 王玲
斑蝶是從藍、白花色溪蓀自然雜交后的實生后代中選育的溪蓀新品種,2017年通過了國際鳶尾協(xié)會新品種登錄,適宜在中國北方地區(qū)推廣應用。
1.特征特性。該品種兩年生植株花期分蘗株數達25~30株。株高85厘米左右,冠幅40~60厘米,株形整齊?;~片條形,較直立,長70~90厘米、寬約1厘米。每株叢花葶數20~30個,單葶花朵數2~3朵,花朵藍紫色,直徑8厘米左右?;ㄇo光滑且有白粉,高60~80厘米、直徑0.45厘米,莖生葉1~2枚。外花被裂片3枚,闊倒卵形,基部具黑褐色網紋及黃色斑紋,頂部藍紫色,邊緣具白斑紋,中心有白色網紋,無附屬物,長5.2~6.0厘米、寬3.8~4.3厘米。內花被裂片3枚,狹倒卵形,邊緣具白色斑紋,長3.8~4.5厘米、寬2.0~2.5厘米?;ㄖ种Ρ馄剑敹肆哑嗜切?,長3~4厘米、寬0.8厘米,邊緣有白色斑紋,具淺鋸齒。花被管長0.65~0.85厘米、直徑4~5毫米,雄蕊長2~3厘米,花藥紫色,花絲白色。子房三棱狀圓柱形,長1.8厘米左右、直徑0.4~0.5厘米。果實長卵狀圓柱形,頂端開裂,長4.5~5.5厘米、直徑1.1~1.3厘米。花期6—7月,單朵花期2~3天,群體花期可達20天左右,果期9—10月。
該品種在哈爾濱地區(qū)栽植可露地越冬,一般4月末萌芽,10月中下旬枯萎。葉片綠色期長,適應性強,耐寒能力強。
2.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耐陰性,適宜在濕潤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或輕黏土上生長。于春、秋兩季進行分株繁殖,4~5個芽為1株叢,定植間距30~40厘米。栽植前先將栽植穴灌滿水,待水滲下去后再栽植分株苗。栽植后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直至植株恢復生長,不需施肥。病蟲害發(fā)生極少,雜草可采用人工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