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有兩件事讓人印象深刻,一是在上海電視節(jié)的論壇上,王勁松怒斥一些年輕演員不專業(yè),“我真的很遺憾,什么時候我們這個職業(yè)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yè)了,背臺詞是什么?背臺詞是你上戰(zhàn)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zhàn)壕里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哪?”二是曾經的“超女”曾軼可在首都機場辦理入境手續(xù)時,民警反復提示她脫帽進行面相比對,但其拒絕配合并出言不遜。離開現(xiàn)場后,曾軼可在微博上抨擊北京邊檢,公開當事警察證件信息。盡管她事后再三道歉,但是卻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兩件事,反映出娛樂圈的一些人的錯位,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什么不能做,什么應該做。這些人的行為,如同“拿錯了劇本說錯了詞兒”,實在讓正常人難以理解。
第一件事,演員的臺詞。臺詞是什么?聲形臺表,背好臺詞是演員的基本功,只有臺詞熟悉了,才能談得上塑造角色。作為一名資深演員,王勁松在《瑯琊榜》《破冰行動》等電視劇中有優(yōu)異的演出,也在《聲臨其境》節(jié)目中展示出出神入化的臺詞功底。他把臺詞比喻成槍,反映出對臺詞的看重。而目前一些年輕演員,或者年輕明星為什么常常在臺詞上出錯,是因為他們“拿錯了劇本說錯了詞兒”,一些人到劇組不是來演戲的,是來掙錢的,他們的劇本是“演戲掙錢”,角色是“明星偶像”。這就難怪他們真正拍戲時,不會好好背臺詞了。他們以為觀眾看他們的那張臉就夠了,至于臺詞,助理提詞,副導演提詞,最終可以靠配音完成。于是出現(xiàn)數(shù)字小姐、數(shù)字先生,也不足為奇。
和他們相比,那些背了臺詞的年輕演員已經靠譜多了,因此有些得意希望被表揚,從某種意義上說情有可原,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是他們對于表演的標準降低了。
什么是真正的表演,怎么對待臺詞,看這些老戲骨怎么做的。斯琴高娃每次拍戲的劇本都寫滿了字,她將自己的臺詞畫上線,把自己的理解寫上去,反復準備,這樣才有了一段段經典的表演。張少華在《娘道》中,有一場戲,90多句臺詞一氣呵成,一遍過,原來張少華每次把自己的臺詞都手寫一遍,畫出要重點表達的句子和詞,反復琢磨才達到如此效果。李雪健如今聽力不太好,因為擔心拍戲時穿幫,李雪健不用助聽器,而是除了熟悉自己的臺詞外,還把對方的臺詞背下來,看口型演戲。面對這些老演員,現(xiàn)在不背臺詞的年輕演員難道不覺得羞愧?
可以說,這些年,我們的影視劇取得了極大的進步,比如制作、后期的特效等等,但是于表演上來說,進步不大,甚至表演標準有所降低。這種“拿錯劇本說錯詞兒”,不把自己當演員而把自己當明星的事情的出現(xiàn),是快餐式的拍攝帶來的弊病,是行業(yè)中重視偶像輕視演員帶來的弊病,值得警醒。
同樣,超女曾軼可也是拿錯了劇本說錯了詞兒的典型,作為曾經的超女,在機場演出了一場把自己包成粽子的鬧劇,連安檢需要看她的真面目也不樂意,她還生活在自己是某某某,一露面就有無數(shù)粉絲蜂擁而上,要保護好自己的電視劇中。于是,她開掛似的出言不遜,之后更是在網上抨擊邊檢,真把這個當成了一場戲了。原以為自己的影響力可以引導大眾偏向自己,沒想到這場戲完全演砸了。
劇本拿錯,很多事情就會偏離方向,法律面前沒有明星通道,曾軼可得好好反思。定位不清,也許演藝這條路走不長,年輕演員,好好的演戲,把聲形臺表好好地操練好,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好,多向老演員學習,才能練就好本領,不負年華。要不然,被前輩一聲怒斥,多丟人。
讀者點評
這個地震報道很精準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fā)生了60級地震。 18日中午12時開始的央視新聞節(jié)目,對地震情況作了報道。除了作為頭條播出、體現(xiàn)了對災情的重視、對生命的敬畏以外,報道還有幾個特別值得肯定之處。
一是時間長。半個小時的新聞節(jié)目,對地震情況的報道時間超過了十五分鐘,占了一半以上;二是容量大。既報道了災情及傷亡情況,也報道了救災的投入及進展;三是精細準確。不僅有許多具體數(shù)據(jù),而且按時間進度,將地震發(fā)生后不同時間點上的救援情況作了報道。這種全方位大容量精準度高的報道,不僅使觀眾對地震的最新情況有了全面了解,也使人們更加容易對一些不實傳聞做出判斷。
《向往的生活》也應傳播勞動技巧
《向往的生活》是一檔創(chuàng)作者傾力打造的大型生活服務紀實節(jié)目,目前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的已是第三季。節(jié)目內容主要是幾位“常駐”嘉賓,在一個獨立的民居院落中(當然是為節(jié)目需要而制)接待各方明星客人來此“一日游”。在此不僅品嘗“主人”的廚藝,也會參加一些“勞動”。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身份不同、閱歷各異的人來此產生不同的表現(xiàn)。年長者生活閱歷豐富,因而可以為“主廚”分擔“家務”;而年輕的“小鮮肉”的表現(xiàn)則與此大相徑庭,真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毫無勞動技能。如近期播出的一集中,幾位年輕人插秧的情景,穿著防水服在水田里,手捏一棵秧苗的動作表現(xiàn)簡直讓人“不可直視”,而且還時常的“打鬧”,根本不是勞動的樣子。這樣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出的“明星樣子”,對年輕觀眾會產生有益的影響嗎?
再有一個“爆米花”的場景,因沒有人告訴“米花機”的正確使用方法,結果是“米花”滿天飛。這種在城市已淘汰的“爆米機”,不僅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更主要的是機器的內膽涂有鉛,對人是有害的。而此次所制的爆米花卻是給小學的孩子們,著實不夠妥當。
《向往的生活》的“蘑菇屋”不應是“世外桃源”,在“劇情”設計中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采購外,很少看到他們與當?shù)厝罕姷慕涣鳎缟鲜龅囊恍┗顒幽苷埉數(shù)孛癖娭笇?,既可讓來出鏡的年輕人學到一些勞動技能,也會對他們日后的文藝創(chuàng)作有所幫助。如這檔節(jié)目日后還有下一季,希望拍的能更“接地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