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娣
一、案例背景
課改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經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人為本”就是要讓每一名學生真正地走進課堂,在課堂中多參與、多思考、多練習,讓他們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有所收獲,讓每一個學生體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但是,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還是會出現一些“觀眾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對于這些學生該怎么辦呢?
二、案例描述
1.他給我的“措手不及”
陽光明媚,快樂的體育課又開始了,一年級的學生特別興奮。本課的內容是廣播操預備節(jié)和游戲“抱球接力跑”。游戲時,隨著我的一聲哨響,學生們像小野馬一樣沖了出去,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
不一會兒,比賽到了關鍵時刻,加油聲越來越響亮了。這時,只見第4組排頭的學生高高舉起球來:“耶……”第4組的學生都歡呼雀躍起來,慶祝勝利。接著其他3個組也相繼完成了比賽。于是,我大聲宣布:“第1名是第4……”我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一個響亮的聲音打斷了:“老師,第4組賴皮,小杰根本沒跑?!逼渌瑢W也紛紛討伐第4組:“小杰賴皮……”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小杰身上。聽到這樣一個不和諧的“意外”,一股無名之火涌上頭來,我立刻一聲哨響,學生全都安靜了下來。小杰膽怯地站在隊伍的最后,似乎在等待我的嚴厲批評。此時的我,真的想狠狠地批評他!好好的比賽,因為他而變成這樣!小杰看到我一步步走向他,雙手攥得緊緊的,畏懼地往后退了幾步??吹竭@樣的他,我的心又軟了下來,心想:“這么膽小的他,狠狠批評有用嗎?是不是他身體不舒服?”這樣想來,我心中的怒氣也稍微平息了,調整了情緒,輕聲問道:“你身體不舒服嗎?為什么不參加?。俊彼皖^無語,默默地站著。我壓住火氣又問了一遍,他還是這樣,不給我任何回答,這讓我怒氣難消,卻又束手無策。為了讓比賽繼續(xù),我只好讓他到一旁坐下,讓第4組一個體力較好的男生跑2次。在我的組織協調下,學生們玩得很開心,下課鈴聲響了,有的學生說:“時間太快了,還沒玩夠呢!”有的說:“老師,下次我們再比……”只有小杰低頭不語,跟在隊伍的最后。
2.我對他的“主動出擊”
下課后,我叫住小杰,他有些膽怯地站在那里,原本可愛、胖嘟嘟的小臉又低了下去。我走過去,蹲下來,溫和地說:“你不喜歡上體育課嗎?”他沒有回答我,只是搖了搖頭。“你不喜歡王老師上課嗎?”我繼續(xù)問,他仍然沒回答,依舊搖了下小腦袋?!澳悴幌敫蠹乙黄鹜鎲??”“想!”出乎我的意料,他開口跟我說話了。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又繼續(xù)跟他聊。通過這次交流,我了解到小杰不是不想好好上體育課,而是害怕其他同學的嘲笑、老師的批評。因為他上幼兒園的時候身材比較胖,跑不快,動作也遲緩,別的小朋友經常嘲笑他,捉弄他,久而久之,就變得膽怯、畏縮,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敢跟同學們一起玩,也很少鍛煉,成了體育課的“觀眾”。
3.我倆的第一次“手牽手”
對于這個膽怯的“觀眾”,我想慢慢地幫他找回自信,然后再激勵他,讓他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星期一的體育課中,我做了精心的布置,課一開始,我就告訴大家,我們要做一個“大漁網”游戲。在講明規(guī)則后,我說:“今天是我們第一次做這個游戲,老師想變成‘大漁網來抓你們這些‘小魚,你們覺得怎么樣?”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好!”“不過我要請你們中的一位來跟老師一起組成‘大漁網。”說著我便走到小杰身邊,牽起他肉乎乎的小手:“小杰,我們一定會抓到‘小魚的!”我這樣的舉動,顯然讓小杰有點不適應,驚訝、茫然的表情寫在他的臉上。我彎下腰來對他說:“別怕,牽好老師的手,我們一起加油!”
“預備,開始!”命令下達,“小魚兒”們都已經在“魚塘”里了,我和小杰手牽著手跑向“魚兒”最多的角落。在我倆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抓了好幾條“小魚”。“你看,我們真厲害!來,擊掌!”“耶!”他終于笑了,看到他的笑容,我知道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后面的時間里,我們又合力抓了好幾條“小魚”。游戲結束時,我們一共抓到了10條“小魚”,學生們紛紛向小杰表示祝賀?!澳阏姘簦 薄澳銈冋鎱柡?!”“我也要和你一起玩”……聽到同學們的贊揚,小杰有點不好意思了,臉紅得像蘋果。
4.我的故意和他的努力
在隨后的體育課中,我有意多安排了合作類的學習內容和游戲,我不僅帶著他進行練習,我還找了幾個愿意跟小杰做朋友的學生主動去“拉攏”他,把他帶到課堂練習和游戲中。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小杰的笑容越來越多了,雖然他的速度依然不快,動作也依然不那么敏捷,但在我眼里,他不再做“觀眾”,努力參與到體育課中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進步了。
家長開放日的那天,在分組比賽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要求每組推薦一名學生代表本組參加“終極PK”,這時小杰高高地舉起手來,自信地說:“老師,我力氣大,能抱好幾個墊子!”我原本以為這么多家長在旁邊觀看,小杰會很緊張,沒想到他這么積極,我當然要讓他做代表啦!
一聲哨響,比賽開始,只見小杰一下子抱了3個墊子,全組同學都在為他加油吶喊,就連家長們也被帶動起來:“小杰加油,小杰加油……”雖然他的速度不快,但是他穩(wěn)穩(wěn)地抱著墊子前進,沒有浪費時間。小杰不負眾望,獲得了第1名,掌聲、歡呼聲響徹了整個操場。事情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了,可每當教師節(jié)收到小杰的賀卡時,我總是無比欣慰。每次卡上都寫著這樣的話:“王老師,謝謝您牽著我的手……”
三、案例反思
1.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生本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要從實際出發(fā),了解學情,剖析教材,制定學生跳一跳能夠達到的分層目標,讓更多像小杰一樣的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體育課堂上應該努力做到精講多練,循序漸進地對每次練習提出相應的要求。同時在學生練習時預設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本課堂。
2.關注每一名學生,因材施教
十個手指長短不一,學生也會千差萬別。有的學生思維敏捷、運動天賦較強,有的孩子反應遲緩、膽怯害怕、不敢嘗試,我們要尊重差異,正視差異。面對學生的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讓每名學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達到相應學習目標,體驗成功的喜悅,讓課堂充滿成功的歡樂。
3.藝術的批評,“走心”的教育
小杰不是不愛運動,而是膽小害羞不敢參與運動,施加強迫性壓力,他會主動參與嗎?結果可想而知!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和自尊心極強,教師的批評出發(fā)點固然是好的,但他們不會領情,反而會認為教師沒有尊重他們,更不愿意聽從教師的安排了。遇到這類學生要慎用批評,講究批評的藝術,多一些引導與鼓勵,產生應有的“期待效應”。
4.把握評價尺度,給予真實評價
體育課中的“觀眾”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但是課堂評價要真實,不能過分地虛假和夸張。假如小杰跨出自信的第一步時我就表揚說:“你是全班做得最好的!”這樣并不真實。學生能明白這種表揚很虛假,教師的激勵和夸獎在他心中會大打折扣。真實的評價,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被尊重,這樣才有繼續(xù)努力的動力。
現在,每次收到小杰的祝福,我內心深處的柔軟總是被觸動,也堅定了我要更多地關注到像他這樣的學生的信念。只要我們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換位思考,并且堅持做到四心,即“真心、細心、愛心、耐心”,再輔以正確的方法,我相信他們也一定會從“觀眾席”上走下來,去參與到那些令人愉快的體育運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