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這是給大眾消遣的“土味視頻”,不如說這是對人生中不公和壓迫的“控訴”,只是方式不同罷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完這些“網紅”的結局而心生悲哀。大山是鄉(xiāng)村與城鎮(zhèn)的天然屏障,過去的人,跨不過這道屏障,不為人知;現(xiàn)在的人,借助“網絡”這個利器打破了這道屏障,不為人知的人也可以以另一種方式為自己與城鎮(zhèn)人口截然不同的命運“發(fā)聲”。
—月半噠(讀2019年第17期《鄉(xiāng)村網紅的挽歌》)
我不喜歡這類甜寵劇,大概是因為感覺少了生活的“復雜而美麗的平凡”,看完之后容易戴眼鏡去看人吧—很難去接受身邊人的不完美,有“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莫名優(yōu)越感,然后就不容易去和身邊的人有交集。不反對甜寵劇,甜可以是電視劇的基調,但是生活中會有的矛盾,情緒,意外是不是也可以加進去。雖然世事很煩,但是當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電視劇中一并呈現(xiàn),也可以給我們提供不一樣的思路,這樣不是更好嗎?
—可可菌(讀微信公眾號文章《甜寵劇的夏天》)
應該警惕一切社會領域的資本邏輯,量產和規(guī)?;乃悸芬呀洶烟嗳送粕狭怂髑笾笜撕蛿祿馁惖?。而復雜多樣無法預測方向的社會問題卻不是用單純的數據累積就能衡量的……
—肖防圓(讀2019年第17期《警惕教育領域的資本邏輯》)
眾多的美國槍擊事件揭開了“自由美國”社會的傷疤。美國社會的貧富差別日益拉大、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分裂、一些群體被邊緣化,導致一些人心理極不平衡、失落而走向極端。美國的種族歧視是社會矛盾頻發(fā)的主要原因,“白人至上”讓白人仇視其他族群,近年白人槍殺其他族群是美國槍擊事件的大多數。諸多現(xiàn)象表明美國社會的不滿與暴戾之氣日益上升,“一言不合就開槍”已司空見慣—人人自危,又不能人人自衛(wèi)。
—傅文華(讀微信公眾號文章《一天87起槍擊案,留美的朋友們還好嗎?》)
從人類文明誕生開始,男性就一直擔任著社會性的角色,女性一直擔任著家庭性的角色。幾千年的文明建立于這種生物基礎之上,人難免在潛意識中會產生男性打工掙錢、女性相夫教子的想法,這種想法不能因為社會進步發(fā)展而定義為錯誤,只能說男女雙方的角色已經逐漸弱化,男性也可以承擔家庭中帶孩子做家務的任務,女性也可以承擔社會角色中賺錢養(yǎng)家的角色。
—August Rush(讀微信公眾號文章《你家男人洗衣、做飯、帶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