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蕊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湖南長沙410004)
柑橘屬于蕓香科果樹的一類,包括橘、柑、柚、橙等一大家族。柑橘栽培范圍遍及五大洲,以巴西、美國、中國、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居多。中國為柑橘重要的原產地之一,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等地都是柑橘的主產區(qū),貴州、云南、江蘇、陜西等地也有種植[1-3]。柑橘物種繁多,包括乳橘、甜柑、柚、檸檬、血橙、沙橘、冰糖桔等,經過不斷的栽培選育,柑橘的品種日益增多[4]。柑橘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 000~5 000 多年的歷史[5]。柑橘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不僅可以食用,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元素、蛋白質、維生素C 等[6-8],而且可作為藥用水果的優(yōu)良選擇,如橘子不僅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等藥效,而且對于患有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有一定的功效,其皮、核、葉等都可入藥,果肉也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9]。
柑橘是采后仍然具有較高活性的代表性水果之一。雖然采后一般會對其進行一系列的商品化處理,但是果品新鮮度的下降速度依然很快,不僅降低了柑橘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不利于市場銷售。因此,除了對它們進行采后處理外,還必須通過了解它們的生理特性,為其創(chuàng)造適宜的貯藏條件,提供適宜的貯藏方式,使之在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基礎上,適當?shù)囊种菩玛惔x,從而減少自身水分及營養(yǎng)物質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果品成熟和衰老的進程、延長采后壽命。近年來,其鮮果及加工產品已經在國際貿易中取得重要的地位,柑橘的貯藏保鮮技術也越來越受到果農的關注。因此,了解柑橘的貯藏條件、貯藏方式及影響因素,掌握貯藏的技術要點對于促進柑橘產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貯藏柑橘一般要求果實的成熟度達到70%~80%,具體表現(xiàn)為果肉質地較硬,果皮顏色深度接近完全成熟果實的70%~80%。一般檸檬類果實耐貯藏性最好;其次是甜橙類,如錦橙、大紅橙等,貯藏期在半年左右;再就是柑類,如蕉柑、溫州蜜柑等;耐貯性較差的為橘類,如四川的紅橘等[10]。
一般根據(jù)柑橘的成熟期,將在11 月初成熟的作為早熟品種,如溫州蜜柑等;12 月~1 月中旬成熟的作為中熟品種,如沙糖桔等;1 月中旬~2 月以后成熟的作為晚熟品種,如沃柑等。一般在同一類型中,果實的耐貯性排序為早熟<中熟<晚熟。
柑橘屬于典型的非呼吸躍變型水果,沒有后熟作用[10],呼吸速率較低,其在樹上經歷早熟到完熟的時間相對較長,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不如呼吸躍變型水果(如蘋果、香蕉、芒果、番茄等)明顯。在成熟過程中,果實主要發(fā)生糖分逐漸增多、有機酸減少、類胡蘿卜素形成等變化[11]。采后果實內乙烯的生成量不多,出現(xiàn)乙烯呼吸速率高峰的情況也較為稀少。柑橘貯藏主要是通過控制溫度、濕度和氣體成分等外界條件并采取一些技術措施,將果實的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且無害的水平[11],柑橘屬于耐貯性較好的水果。
果實大小可以決定果實內部成分及其成熟腐爛的速度,是影響果實貯藏效果的因素之一。不同大小的柑橘果實,耐貯藏性不同。大小合適的柑橘外果皮較厚且有彈性,能抵抗外界的機械沖擊,對果肉的保護效果較明顯。一般來說,相同種類或品種的柑橘,過大果實的耐貯性都比較差。
溫度、濕度、氣體成分都是影響柑橘貯藏效果的環(huán)境因素,其中濕度對柑橘貯藏效果的影響較大,柑橘在貯藏期間容易失水、失重[11]。失重主要是由水分蒸發(fā)所致,呼吸作用消耗也會導致失重。蒸發(fā)失水往往是因為貯藏環(huán)境中的空氣相對濕度較低,但是,當濕度過高時,柑橘易發(fā)生病害。
柑橘采后病害是影響果品貯藏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柑橘果實可以正常貯藏6~8 周,相對腐爛速度較慢[1]。但果實的采后病害通常會造成果實腐爛變質,不但降低了食用價值,也引起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柑橘部分品種及貯藏特性見表1。
表1 柑橘部分品種的貯藏特性Table 1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citrus varieties
2.1.1 溫度
柑橘果實需要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貯藏,溫度過高或過低都無法達到理想的貯藏效果[1]。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降低,柑橘果實的呼吸強度、呼吸消耗都會隨之減弱,果實耐貯性也會增強,但溫度過低,柑橘易發(fā)生冷害、水腫病等。溫度過高,可能會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條件,從而提高果實染病的幾率。不同品種對于貯藏溫度的要求不同,如甜橙適宜在溫度為3~5 ℃下貯藏;溫州蜜柑為4~6 ℃;柚類為7~8 ℃;檸檬類為12~14 ℃等[1]。
2.1.2 空氣濕度
果實在貯藏過程中水分逐漸流失,當果實失水過多時,就會出現(xiàn)萎蔫、腐爛等現(xiàn)象。大多數(shù)柑橘果實適宜在相對濕度90%的條件下貯藏,如溫州蜜柑和紅橘,適宜在相對濕度85%左右條件下貯藏,檸檬適宜在相對濕度80%~90%條件下貯藏。不同種類、品種的果實對濕度的需求有所差異[11],因此貯藏環(huán)境中應根據(jù)果品需要保持適宜的空氣濕度。
2.1.3 氣體成分
二氧化碳和乙烯是影響柑橘貯藏效果的主要氣體。柑橘類果實對二氧化碳反應敏感,貯藏過程中適當增加CO2的含量,能抑制柑橘的呼吸作用,減少自身消耗,延長貯藏時間;但是,如果CO2的濃度過高,果實會發(fā)生缺氧呼吸,出現(xiàn)生理病害并帶有酒精氣味。另一方面,貯藏環(huán)境中的乙烯含量過高會加快果實的腐爛速率,這是因為果實在成熟過程中釋放乙烯,乙烯積累會加快果實成熟,減少貯藏時間,因此在柑橘貯藏過程中應注意定期通風換氣,排除不良氣體。
2.1.4 果實采后病害
柑橘果實在采后主要發(fā)生病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在病理性病害中,主要有黑斑病、褐腐病、酸腐病、水腫病、炭疽病等[11]。褐腐病多因果實傷口侵染引起,酸腐病多發(fā)生在貯藏中后期,炭疽病多發(fā)生在貯藏后期。果實出現(xiàn)生理性病害的現(xiàn)象主要有果實失水萎蔫、果肉異味等。果實生理失調多發(fā)生在貯藏中后期。果實采后病害加大了果品的貯藏損失,阻礙了柑橘產業(yè)的發(fā)展,不利于果品保值、增值。因此,在貯藏過程中應采取適當措施對病害進行有效防治。
根據(jù)果實的生理特性、貯藏時間、市場情況等,采用適宜的貯藏方式,如常溫貯藏、冷藏、氣調貯藏等方式。
2.2.1 常溫貯藏
常溫貯藏是目前柑橘貯藏中應用最普遍的方式。常溫貯藏條件下,貯藏期一般可達2~4 個月。如甜橙等品種,常溫可貯藏4 個月,果實損失率在5%以下。常溫貯藏的主要方式有通風庫貯藏、窖藏、窯洞貯藏等。通風庫貯藏適于大規(guī)模商業(yè)貯藏,具有貯藏面積大、操作方便、成本低等優(yōu)點;地窖貯藏和窯洞貯藏普遍用于貯藏甜橙類果實,也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等優(yōu)點,利于果農將果實分散貯藏。但是,常溫貯藏不能人為控制溫度,貯藏空間的溫度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貯藏效果有限。
2.2.2 冷藏
冷藏中研究較多的是低溫條件對柑橘果實風味品質的影響、低溫冷害及其機理的探討[11]。王日葵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低溫貯藏能降低錦橙有機酸、糖等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較好地保持果實品質,但溫度不能過低;冷藏可以通過控制果實內部的生理活動,減少果實病害和腐爛,從而延長貯藏時間。他還發(fā)現(xiàn),冷藏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較嚴格,冷藏期間需要對果品進行適當?shù)耐L換氣。部分柑橘品種的冷藏條件見表2。
表2 部分柑橘品種的冷藏條件Table 2 Refrigeration conditions of some citrus varieties
2.2.3 氣調貯藏
氣調貯藏通常以冷藏為基礎,將果品置于貯藏庫中,同時控制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等因素。氣調貯藏常用氣體有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有時也會使用二氧化硫等氣體。氣調貯藏多用于貯藏呼吸躍變型果實,如蘋果、獼猴桃等,柑橘類屬于非呼吸躍變型果實,氣調貯藏應用較少。不少專家認為柑橘不適合氣調貯藏[13],也有報道稱柑橘采用氣調貯藏的方式效果不明顯[14]。但國外也有柑橘采用氣調貯藏取得成效的報道,如Dubodel 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氣調貯藏調節(jié)氣體成分為3%~6% O2,1%CO2,93%~96% N2貯藏溫州蜜柑,2 個月后與未進行氣調貯藏的相比,果實的糖、酸、果膠及維生素C 的含量都較高。
2.3.1 果實按要求采收
根據(jù)果實的果皮色澤、果肉質地等條件,對果實的成熟時間做出基礎判定,剔除殘次果,盡量避免在采收過程中機械損傷果實。果實采收時,宜選擇晴天或陰天[16],雨天、霧天等都不適宜采收果實,一般雨后隔3~5 d 再開始采果。
2.3.2 對果實進行消毒處理
貯藏前對果實做適當?shù)那鍧嵪?,有利于提高貯藏效果。柑橘消毒殺菌的方法包括高溫殺菌、中溫殺菌和瞬時殺菌,高溫殺菌的溫度大于110 ℃;中溫殺菌的溫度為60~110 ℃;瞬時殺菌的溫度瞬間升高至設定值(一般范圍為60~180 ℃)保持小于30 s;殺菌方式采用高溫噴淋、高溫蒸汽等方法。
2.3.3 果實防腐處理
在貯藏之前,對采收的柑橘及時作防腐處理,防腐措施最好在2 d 內完成。目前,化學防腐劑處理仍在常溫貯藏中普遍應用,常用的防腐劑有多菌靈、托布津、橘腐凈、噻菌靈等[11,17]。將防腐劑配制成適宜濃度的溶液,把柑橘放入其中浸泡20 s 左右,再將果實取出,自然晾干或擦干果實表面的防腐劑溶液,包裝后貯藏。
2.3.4 對果實進行預貯
果實在包裝入庫之前,可以預先進行時間較短的貯藏。預貯可以降低果實溫度,使貯運溫度適宜;通過預貯還可以適當散發(fā)果實表皮水分,表皮變得柔軟,增強其對機械損傷的抵抗力;經過預貯處理后,已受傷的表皮組織通常變色或腐爛,便于貯藏前識別并剔除,保證果品貯藏質量[17]。
2.3.5 包裝入庫
一般使用保鮮袋對果實進行包裝,放進果筐等進行貯藏。此外,聚乙烯薄膜袋包裝也較為普遍[18],這種包裝材料既可以保濕,又可隔離果實病害。果實入庫后需要定期檢查,提高貯藏效率。
2.3.6 及時上市
果品采收處理后,注意運銷環(huán)節(jié),及時上市銷售,以便獲得良好收益。
柑橘的采后損失是橘農關注的熱點問題,采后果實因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及外界條件的影響會出現(xiàn)一系列品質退化的現(xiàn)象。了解柑橘的自身特性及所需要的貯藏條件等,可以為柑橘的貯藏保鮮提供依據(jù)。貯藏保鮮技術既可以促進柑橘產銷市場的發(fā)展,也能進一步提升柑橘的栽培價值。我國柑橘果實的貯藏方式在不斷進行著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貯藏保鮮技術也正逐漸向著成熟化、高效化、靈活化的趨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