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過,任何產品,當技術的發(fā)展達成—定的高度,同質化的俗套就很難避免,堆參數堆配置,“踏踏實實”跟著摩爾定律走,這已然成為了一個定律。只是,“綠廠”不信這個邪,所以搞了—件大事情。
2019年開年之后,各家動作頻頻,紅海之態(tài)顯露無遺。有些友商一反常態(tài)地改變了自己一貫的產品線規(guī)劃和發(fā)布順序,有些大佬一反常態(tài)地開始逮住誰就懟誰。市場就這樣一個市場,殺紅了眼可沒什么溫良恭儉讓。OPPO當然不是圣人,但起碼的底線還是有的,不懟友商,不玩嘴炮。只是,品格換不了熱度,除了R17系列的豬年紀念版,2019年前4個月OPPO沒有發(fā)布任何引人注目的產品。當然,沒發(fā)布實物不代表沒有熱度。從MWC2019上的猶抱琵琶半遮面開始,OPPO的年度大作就在其年輕有為的“生意人”(副總裁沈義人)營銷藝術操作下,一路引人入勝。甚至,不管這幾個月友商出了多少精品,多少旗艦,大眾對其的關注度也都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無論有沒有購機需求)。這就是OPPO Reno,被熱熱鬧鬧穩(wěn)定在搜索引擎排名和社交媒體排名前列的“網紅機”。現在,終于正式發(fā)布了。
它說,l'm Reno。
作為OPPO誕生十五年之后的一款標志性作品,Reno從一開始就給了大眾太多的想象和期待,甚至連一貫的預熱營銷方式也有著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格調。
對于Reno,在發(fā)布之前的熱點有很多,OPPO的營銷團隊和“生意人”也樂得游戲其中。但最“會玩”的還是讀音的調侃式爭論。除了一些無厘頭之外,普遍的讀法還是傾向于英語譯音的方向,“里諾”或者“雷諾”皆可。不過來點特立獨行的藝術氣息或者浪漫主義是“綠廠”所慣有的招數,最終“瑞諾”的念法也印證了這個風格。我本人對這種帶點彈舌的讀法是喜歡的,朗朗上口也算是營銷上的優(yōu)點吧。接下來要言歸正傳了。
我們知道- iQOO之于VIVO是全新的子品牌,可與“藍廠”這步在2019年里最“飄逸”的舉措不同,Reno從一開始就被OPPO反復強調,“這是我們的全新系列產品,但絕不是子品牌”。更明確地說,OPPO在進行了一系列品牌布局和規(guī)劃細分的調整之后,Find和Reno將承載其“雙旗艦”產品的責任,為即將到來的SG時代提供更多產品端的戰(zhàn)略余地和戰(zhàn)術技巧。從這個層面來理解·無論是翹首以盼的10倍光學變焦影像能力-還是繼續(xù)無孔無劉海的高屏占比,抑或者是理所當然的驍龍855平臺與性能主流的驍龍710平臺,都只是“水到渠成”的存在,更深的東西還在慢慢呈現中。畢竟,Reno的開局之戰(zhàn)必須要有足夠的亮點才能立威·這從OPPO的重視程度就可見一斑。
沈義人說-硬件是體驗的基礎,參數之外有很多值得矣注的地方。這話我是深_以為然,任何一個工作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專業(yè)媒體人在“經風逐浪千百回,些許波瀾過眼微”之后,本心都是贊同這話的。的確,手機的用戶體驗為重的原則,且“體驗”這件事本身很抽象又不直觀,這也是很多廠商不愿意多下功夫的原因。畢竟-提升體驗的成本很高且周期很長,還無法在發(fā)布會的PPT上獲得比“參數耀眼”更多的喝彩。所_以之前有家善于玩“期貨”的友商回懟沈義人,說“沒有參數那用戶看什么”,就顯得有點欲蓋彌彰了。后面的劇情我不說,大家自己體會吧。反正沈義人說Reno“治好了自己的強迫癥”,我是明白的。
這里說點題外話,3月1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WIPO)公布了201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 PCT)排名-其中OPPO的專利在全球排名第17位,同時也是TOP 20中唯一一家純手機終端的廠商。我們知道,PCT國際專利申請已成為國際化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進行全球專利布局的主要途徑之一,很大程度代表了一個公司的知識產權實力,截至2019年3月,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5000件-其中發(fā)明專利申請量超過30000件,占比86%(授權數量超過9000件)。這新聞里所指,有多少項目會具象于OPPO的終端并不是重點,重點是OPPO有足夠的籌碼來玩自己擅長的游戲,Find和Reno這兩個旗艦絕對受益匪淺。
還有幾句也是題外話。早在去年我們評析R17系列的時候就說過,OPPO對R系列轉型思路已然明確,從過去以“時尚”為主導的定位轉化至“科技承載時尚”,將大眾體驗和產品受眾黏度進一步完善與強化。今年我們或許暫時看不到R系列的新機,但OPP0并沒有忘了R。這次,為了讓Reno-戰(zhàn)成名,OPPO不僅針對所有型號所有品牌手機實行換機補貼政策(這一招特別“殺人誅心”),還特別針對自家R系列的老用戶準備了額外驚喜,這也算是一種不忘初心的姿態(tài)吧。
當然,按照OPPO-貫的風格,Reno出現各種細分版本完全就在意料之中(不是簡單地在RAM和ROM容量上進行區(qū)別)。針對不同用戶來進行“標準”和“豪華”的配置區(qū)隔,這種類似汽車產品規(guī)劃的市場舉措,OPPO算是玩得比較早的。只不過,Reno作為OPPO充滿全新創(chuàng)造力的合集,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產品。所_以這次它雖然推出了兩個版本,但無論是哪一種的形態(tài)或哪一款定制,都立足于為Reno系列畫龍點睛-是完善系列布局的合理舉措。
有觀點覺得Reno是“OPPO R系列定位升級后的作品,是OPPO不再局限于3000元左右的中高端手機市場而采取的新的高低配營銷策略,_以此進一步提升OPPO在高端手機市場的影響力”,對于這個觀點,可以說正確也可以說片面。更準確地講,在Reno身上我們也看到了OPPO現在能夠成熟且穩(wěn)定地市場化的技術,那都是最穩(wěn)妥的競爭力。
拍照這事,認真就贏了
OPPO讓Reno承載了太多目前自己能量產化的技術要點,但歸根結底,Reno最能讓時間留下印記的東西,就是它的拍照所長。雖然,基于更全面的市場化考慮,Reno的兩個版本在影像拍攝的功能特點上有所區(qū)別,但其素質和迎合受眾的目的都是出眾且明確的。
不管買不買-所有人都肯定對Reno的10倍變焦版更有興趣,我們也一樣。所以,先談談它(本章后文所提的Reno均為Reno的10倍變焦版)c
眾所周知,OPPO對于影像拍攝的癡迷是一貫的,也是頗有歷史故事的。甚至可以說,影像拍攝的技術積累過程就是OPPO這個品牌成長的一種軌跡。所以,談到“大焦段光學變焦”,雖然這欠Reno的正式發(fā)布比另一位實力雄厚且深諳此道的友商晚了些時日,但絲毫不影響大眾對它的期望。
說起來,在兩年前的MWC2017上,OPPO就通過潛望式結構實現5倍無損變焦技術-在當時就引發(fā)了行業(yè)和媒體的強烈反響,成為手機拍照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絕不是謬贊。于是在兩年后的MWC2019上(2019OPPO創(chuàng)新大會更早一些,但只是針對更少的業(yè)內人士體驗),當更多人正式了解到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的時候,那種遞進式的心理愉悅感是不言而喻的。
這種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采用“超廣角+超清主攝+長焦”的三攝結構,以“接棒”方式實現“全焦段”覆蓋,其中包括一顆擁有120。視角的超廣角攝像頭,具備16mm等效焦距;一顆4800萬像素的超清主攝;以及一顆具備160mm等效焦距的長焦攝像頭。為了兼顧10倍變焦的拍攝體驗與智能手機的輕薄設計,OPPO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革新一一其一,全面優(yōu)化的創(chuàng)新鏡頭群組結構,大幅壓縮鏡頭群組厚度,將整個攝像頭模組厚度控制在6.76mm,為整個機身的設計冗余留足了空間;其二,獨特的“共馬達”設計將超清主攝和長焦攝像頭的對焦馬達合二為一,再一次為空間留有冗余,保證鏡頭的長焦端能夠“享受”更大尺寸的傳感器照顧:而且考慮到高倍變焦拍攝時容易出現的抖動問題,Reno還利用共馬達設計的特性在光學棱鏡上使用兩個精度為0.001445。的電機,來補償拍攝時候的抖動。不僅如此,在主攝鏡頭上還設計有一個框架,它與后面的Sensor中間嵌入了陶瓷滾珠,通過馬達驅動整個模組在x、y上的偏移,來補償拍攝中的抖動。這對于“打鳥”而言,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其三,首二欠采用的“D-cut”光學鏡片則幫助進一步降低長焦鏡頭模組的厚度,在輕薄的手機上提供最優(yōu)質的光學結構。
另外,無論是哪個版本的OPPO Reno,均會配備超清夜景2.O模式控件。相較于之前的1.0版本,新版本無論是動態(tài)范圍還是畫面純凈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通過全新的AI補償算法,超清夜景的等待時間也被縮短至3秒以內。這很有競爭力。對于Reno的更多影像攝錄端的功能化表現,我還是建議各位去真切體驗一下,比如可變焦音頻拾取等等。
光談技術層面的東西-當然會有些枯燥。我們更關心的是這套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被賦予Reno之后,Reno到底與競品相比有什么差別-以及Reno到底能夠呈現怎樣的成片效果。對后者,我們策劃有專門的兩篇視覺影像手記,從資深攝影記者和商業(yè)攝影師的角度來全面評析Reno的整個成片素質,稍后請大家持續(xù)關注。至于前者,我們馬上聊。
當然,OPPO從來都不是一個“懟友商”的企業(yè)。不管自己的事做得如何,那都是自己的事。可大眾的好奇心也是一種消費驅使力,不聊透徹了-總有些隔靴撓癢。只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為了在媒體角度務求客觀闡述,我們不提競品的名字,用H指代吧。反正近期和Reno的影像拍攝能力針鋒相對的競品,就那么一款-的確也是很優(yōu)秀的產品。
先說主攝傳感器。有些入主觀上覺得,OPPO Reno的原生畫質是不如競品H的,理由是競品H的主攝傳感器是1/1.7英寸的IMX650,而Reno的是1/2英寸的IMX586。玩攝影的都知道一個常識,“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話從數碼單反時代就被奉為真理,也并非虛言??蛇@事還得細說。當年APS-C畫幅對比全畫幅就差一級-這“一級”的差別真是能讓畫質產生天地差別。但是-競品定制化的IMX650傳感器雖然在面積上確實要比Reno的IMX 586的傳感器要大·可整體差異并非全畫幅與殘幅之間那么大,這區(qū)別還稱不上“一級”。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技術上IMX586與IMX650均采用“Quad Bayer”排列,而且單像素尺寸0.8μm這項技術也是IMX586獨占的,所以只論傳感器素質而言,IMX586不比IMX650差。
況且,作為集成度比數碼相機更高的產品,手機攝像組件的最終成片畫質如何并不只能看傳感器尺寸。攝像頭配置、感光量化標準、系統(tǒng)軟件算法等都會影響手機最終的畫質。在鏡頭配置上,競品H與Reno差不多·兩者均采用超廣角+主攝像頭+灌望式長焦攝像頭三攝設計,這兩臺機型也毫無疑問是目前市售的最強作品。只是-在潛望式長焦攝像頭上- Reno采用1300萬像素F3.0光圈的配置-而競品H是800萬像素F3.4光圈的配置f在望遠端5-8倍的變焦范圍內-Reno是主攝鏡頭和長焦鏡頭同時工作,實現像素1300萬;8倍以上焦段只有長焦鏡頭單獨工作,但依舊是1300萬像素。而競品H在望遠端只有長焦鏡頭單獨工作, 通過算法裁切完成-實現像素固定800萬), 這種望遠端的成像覆蓋面像素差值與通光量的差別-內行都明白意味著什么。
更有趣的是前面我們說過,OPPO給Reno準備的十倍焦段區(qū)間是等效16mm-160mm,這其中160mm長焦端就比競品H的125mm望遠端要更遠,綜合素質的可期待性,各位自己能夠判斷。
至于標準版本的Reno,雖然沒有“10倍誘惑”,但主攝傳感器依舊是IMX586的配置,加上OPPO-貫擅長的影像性能調校,沒什么好擔心的。從實際感受來講-我可以說若不是自己這10倍版本的珠玉在前,標準版的Reno也完全是一款毫無異議的“能打電話的照相機”。
設計變成最難的“簡單事”
現在的手機-在外觀要要做出美感,其實真的不會太難。只要這個品牌的設計部門是由一群三觀正常且審美合理的人組成,那么最終成品都不會難看。實際上,現在任何一款新品,我們這些媒體人對其進行外觀描述時都已經把溢美之詞用得山窮水盡了。也正因為如此,要把外在設計做得美感在線還兼有別致韻昧,這的確是一件最難的“簡單事”(要知道,那種天馬行空又嘩眾取寵的設計并不符合我前面對美感的定義)。
這欠OPPO Reno標準版本的四款配色版本,分別為霧海綠、極夜黑、薄霧粉以及星云紫,其中帶有霧字的配色都是擁有磨砂質感。我們知道,漸變色一般由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顏色構成,R15系列、RI7系列都是采用的這種多色漸變,而在Reno上面,OPPO希望能夠體現顏色的厚重感和內斂感,還原色彩本身的質感,也就是真實的色彩,所以對工藝進行了改變??梢哉f,Reno在色彩選擇上由多色系更換為單色系,以根夜黑為例,其背面包括跑道圓在內均為黑色系,保證了視覺效果上的一體性c更重要的是,它通過“顏色層”表面鍍膜厚度的不同實現深中淺的漸變視覺效果。
這里的技術亮點在于,原本平滑的“紋理層”通過蝕刻工藝實現了磨砂效果,當光線照在Reno的背面,不像鏡面反射那么突兀,讓顏色多了厚重和內斂。對于質感的考慮,OPPO則是“紋理層”紋理由一種增加為三種,三種不同的紋理將光線往四面八方去引導,最終實現有縱深感的三維漸變色。
為了這個結果,OPPO此次還首次實現了在一塊玻璃上做出光面和霧面兩種質感,從工藝上來講非常難實現,因為不同的表面工藝會讓玻璃厚度不一致,有割手感。為了解決這個難題,Reno對工藝進行了革新。最開始,手機背面是一整塊亮面玻璃,OPPO通過遮罩將不需要做霧面處理的部分擋住,運用AG霧面蝕刻工藝,使未遮擋玻璃表面形成磨砂質感:然后將遮罩層去掉,使用雙面化學拋光工藝,消除了亮面區(qū)和霧面區(qū)的高度差,再通過納米級的物理拋光保障亮面光滑,最終的這個差距控制在O.01mm以下,摸上去過渡非常順滑。同時,它還實現類似絲綢般順滑的手感,在光影流動之下在手機背部能夠匯聚成一條誘人“光線”,是否夢幻謎人見仁見智,但別致和韻味是做到了,而且耐看。
前后無孔的機身設計是一個充滿時代感的旗艦機形態(tài),這且不表。單說屏幕,依舊是我們熟悉的COP封裝工藝,促成左右邊框寬度1.63mm,上邊框寬度1.8mm,下邊框寬度3.5mm,以此讓屏占比達到93.1%。這些冷冰冰的參數當然沒有實物帶給我們的舒適感來得直接,我只能主觀地評價一句:非常漂亮。此外,無論是64英寸的標準版還是6.6英寸的10倍變焦版,Reno的都屏幕采用了新型發(fā)光材料,覆蓋完整亮度DCI-P3廣色域,而且功耗優(yōu)fb降低了8%,也通過了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OPPO特別強調Reno的屏幕在低亮度下無頻閃(低亮度DC調光,后文會有解讀)。屏幕玻璃為大猩猩六代玻璃,也是意料之中。
同時,Reno采用全新月牙灣設計,弧度基于人工工學進行了微調,不僅可以將手機底部的開孔歸于一處,也進一步緩解了單手握持手機時對小指的壓力,握持手感再次升級。
另外,正如前文我們聊Reno的影像組件技術時,反復提到“用技術為空間留足冗余”,這不僅在內部設計上取得不錯的布局思路,更表現于外,讓整個鏡頭群組與機身處于同一水平面,保證了完全不凸起的協調美感(由于有版本之分,Reno標準版搭載的是雙攝鏡頭,而10倍變焦版使用了三攝鏡頭)。說實話,Reno這種形態(tài)會把大眾的口味兒養(yǎng)挑剔了,包括OPPO在內的各大品牌以后可都“不好收場”了。畢竟,那會讓鏡頭不凸變成一種消費者判定新機型是否符合潮流的常態(tài)標準。這“禍”是OPPO闖的。
那么繼續(xù)上面的“空間冗余”話題。Reno在設計上的又一個重頭戲來了,那就是被戲稱“芝寶打火機”的特殊側旋升降結構前置攝像頭組件(說“像狗頭鍘”的別跑,OPPO保證不打你)。這個機構隱藏在機身頂部·超20萬次使用標準、11。的黃金轉角,0.8秒優(yōu)雅旋出-配合精細設計的阻尼感,讓機械速度與柔和美感達到完美的平衡,更有智能跌落保護確保鏡頭安全。
為什么要用VOOC3.O
現在的手機,不管是不是旗艦級定位的產品,在充電性能方面的受矣注度,甚至不亞于處理器平臺和影像性能。充得快,那種不可逆向的使用體驗,上癮就回不去了。今年以來,但凡拿得出手的產品,18W已經變成一種標配的底線。OPPO的底線當然在此之上,快充可是它玩得最溜的東西。
只是,這欠OPPO并沒有給Reno系列配備SuperVOOC 50W超級閃充,這似乎從一開始就有點讓人疑惑。畢竟4065mAh的電池容量是需要最快的閃充來錦上添花的。之前用過Find X系列高配版本或者R17 Pro的人都清楚,SuperVOOC那可真是讓人欲罷不能啊。不過-凡事旨有因果,Reno這二欠選擇的VOOC 3.0,也是有說法的。
我們知道,五年前當主流手機廠商都采用5V/1A充電功率的時候,OPPO最先發(fā)力快充技術-為我們帶來了VOOC閃充(它獲得了多項專利,也獲得過包括瑞士IEC在內的多項權威認證),并在OPPO Find 7手機上最先運用。之后洗腦般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讓大眾明白了什么叫安全的快充。實際上,這事兒要說起來也不難c如果在單位時間內想加快充電的速度,必然要增加充電功率,而提升功率的方式無非提升電壓或電流。OPPO的vooc閃充就是在提升電流方面下功夫,采用低壓直充的方式,最快將當年的充電速度提升了近4倍。一年多以后,VOOC 2.0閃充技術又將充電器的體積進一步縮小,并且采用可拆卸USB線的設計-使得我們在使用上更加便利。
之前我們解釋過,SuperVOOC閃充支持50W的超高功率,而為了承載這樣功率的輸入,OPPO不得不為Find X配備了兩塊鋰電池組,_以保證超高的電源功率輸入。這樣—方面雖然保證了充電速率,但在另—方面,雙電池的疊加則勢必會造成手機內部空間需求的增加,而為了容納下雙電池組的結構-則勢必要縮小兩塊電池的容量,_以保障手機的總體體積不會有變化。這也就意味著手機電池絕對容量的減少。所以,搭載SuperVOOC閃充其實是有利有弊的,大容量的電池目前來說是一道坎。另外,無論是給手機設備充電,還是移動電源等設備充電,都存在一個轉化效率的問題,這種轉化效率受限于一些物理的因素-在提升到一定量級之后便很難再度升級,這也是一種瓶頸效應。
這次,Reno被OPPO賦予了全新的VOOC 3.0閃充-在相比于VOOC 2.0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充滿一二欠的時間縮短了近23.8%(VOOC 3.0的提升重點就是在充電轉化率方面),可以說帶來了極為優(yōu)異的充電效率與溫度控制。前面說了, SuperVOOC對于電池的本身的素質和元器件的空間布局都有特別的要求,而Reno是一款大容量長續(xù)航的手機,4000mAh.以上的電池既然是必需品(目前的競品們基本上也是這個容量標準),在充電特性上必然要有一些對根致技術的取舍。
這種取舍,并非魚和熊掌的簡單辯證關系,這其中更多的是一種綜合考慮,包括成本和定位,不然像Reno這種面面俱到的機型如果一股腦把什么都做到最極致,Find怎么辦?自己打自己是很尷尬的。所以,VOOC 3.0是目前看來最適合Reno的方案,續(xù)航與快充的平衡點在于此,并非否定SuperVOOC閃充。
全能體驗勝于“性能水桶”
眾所周知-現在各家都流行把自己產品定義成“水桶機”,這其中的水桶原理,也就是短板效應,均衡的搭配促成盡可能沒有短板的機型,這無可厚非??勺屑氁幌?,這里面“均衡”反而變成一個核心詞匯了。木板如果都“不夠長”,那是不是也可_以叫均衡,也可以稱為水桶?OPPO這次的“大水桶”每塊板子都很長,Reno的有趣之處就在于此。
理性地說,體驗感勝于單純的性能參數,這是公理。況且,無論是驍龍855還是驍龍710-在足夠充裕的RAM支持和足夠流暢的系統(tǒng)優(yōu)化下,這一套數據處理平臺都不會讓我們產生瓶頸感-所以我們不會把筆墨著重于此。當然,8GB RAM能夠有更好的體驗,這是我們的建議。至于銅管液冷散熱的配置,對于驍龍855來說也是錦上添花的事。
如果對OPPO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它對于藍光產品的功力。所以這次OPPO Reno支持杜比全景音和Hi-Res無損音樂,并不讓人意外,這也就是一種基因傳承吧。對,各位期盼的立體揚聲器沒落下,橫向線性馬達也沒落下。此外OPPO Reno還搭載了屏幕指紋技術,并且采用了補償式投光方案。這些不勝枚舉的技術點,實在不用逐一列明了。
對了,Reno新增OPPO錢包,得益于NFC,它支持全國超過150個城市的交通卡-而且熄屏狀態(tài)也可以刷-后續(xù)還將支持部分小區(qū)的門禁卡。
最后,還聊聊前面提到的屏幕調光。對于熟悉OLED屏幕的用戶而言,“PWM調光”與“DC調光”這兩個詞肯定不陌生。其中,DC調光無頻閃的特性能夠降低對眼睛的傷害,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功能。OPPO這次沒讓Reno遺漏這個功能-值得點贊。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OLED DC調光并不屬于硬件DC調光,這個是硬件本身決定的,各屏廠也在研發(fā)如何在OLED上實現真硬件DC調光,此時能做到的都屬于軟方法來實現減少低亮度頻閃。這就意味著,在低亮度環(huán)境下DC調光可能會對顯示效果產生一些影響,所以OPPO的“低亮度無頻閃護眼”功能也有相關提示,即“開啟該功能后屏幕會增加少量噪點”。如何選擇就看自己的需求和應用環(huán)境了。至少,晚上躺床上玩手機的時候,有必要開啟。
正式開啟ColorOS 6
全新的ColorOS 6系統(tǒng),我們等了小半年,從“發(fā)布到發(fā)布到發(fā)布”。正兒八經地來到我們面前,還是因為Reno。對于老用戶來說,OPPO這次“挺過分的”,要知道,吊胃口比不給飯吃更殘忍。話說回來,這新的系統(tǒng)隨著Reno一起正式面世,體驗就很具體也很正式了(之前在R15上的內測完全不能發(fā)揮ColorOS 6的性能)
首先,是“輕”。這個“輕”的感覺當然和原生的安卓9不同,是兩個不一樣的感觀理解和視覺概念的東西。更簡單地講,與ColorOS此前的外觀風格有所不同,ColorOS 6將導航欄上移,并用大量滑動操作替代點擊,提高操作效率與直觀性,大量精簡了信息層級,減少點擊的需求。同時,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引入了“布白”設計,增到了白底的空間,去除了傳統(tǒng)的分割線,讓我們能夠更加舒服的閱讀信息。這也就是所謂“無邊界”的本源。具體來說·卡片式Ul設計一種相當常見的元素,通過將包含圖片和文字的內容賦予矩形模塊,卡片式設計在美學和可用性提供了一種平衡的解決方案。不過OPPO認為,在手機屏幕越來越接近“無邊”的全面屏時代,卡片式反倒可能會加重用戶的閱讀負擔。所以,ColorOS6去掉了大量的分割線,增加界面留白,用更多的“布白”來創(chuàng)建空間。通過這種改變-原本的“背景”、“卡片”與“內容”縮減為了“背景”和“內容”的直接交互,頁面的信息密度減少,非常nice。
從我們的感覺談-相比之前ColorOS 5版本或者其它的定制系統(tǒng),ColorOS 6的動畫過渡是為了求一個“舒緩”。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細節(jié)豐富和幀率飽滿是必須的-但默認的變化速度并不快。實際體驗中還可以發(fā)現,在日歷、手機管家、撥號等APP里,ColorOS 6把色彩進行了有序調整-之前常見的純色與撞色設計被更加淡雅的漸變色所取代。更有趣的是,除了“布白”這個基礎性調整之外,Reno的ColorOS 6在APP圖標、壁紙、過渡動畫等用戶容易可感知的地方,也做了大量改變。比如.OPPO根據功能的不同,將APP圖標顏色進行了歸類,為功能類似的APP匹配接近的顏色,比如“電話本”, ColorOS 5.21上是藍色,在ColorOS6上變成了和“撥號”相同的綠色·讓我們可以從潛意識里進行慣性操作。或者說,ColorOS 6在設計APP的圖標時強化了圖形體系的概念,比如許多同類型APP的圖標內部都有圓的要素在里面,這種內部構建的邏輯性,配合將方形和圓形糅合在一起的質感,讓ColorOS 6的圖標擁有更好的秩序感。人心的愉悅,就是源自這種秩序感。
其次,全新游戲優(yōu)化是必然的。任何人都知道,軟硬件的優(yōu)化功力,才是對品牌的真正考驗,堆參數是無聊的。任何人也都明白,現在不管是不是“游戲機”,不在游戲性上有所作為,不管是發(fā)布會的PPT還是銷售現場的話術,都缺乏痛點。況且,OPPO給Reno準備了足夠好的硬件平臺,不能浪費。ColorOS 6為Reno提供了幾個點來強化游戲性,比如GameBoost加速引擎2.0,其中的核心改進在于Touch Boost和Frame Boost兩個技術。舉個例子,大家在荒野求生里開鏡瞄準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反應延遲和移動緩慢的情況,很大一部分就是觸控反饋沒有做好,而TouchBoost這個技術從整個鏈路進行全盤考慮-對觸控驅動,性能和顯示合成優(yōu)化。而FrameBoost則是通過圖層消耗的速度來預測高負重場景,從而主動提前鎖住大核心,投入更多資源來提升幀率,來保證游戲過程中的幀率表現更穩(wěn)定。
更有野心的Breeno
我之所_以把智能助理Breeno單獨拿出來說,是有更深層二欠原因的·雖然它本身亦是ColorOS 6的重要功能點。要知道,這個全新Breeno智能助理和之前我們熟悉的OPPO語音助手有著本質的不同。Breeno可以通過感知技術與基于情景的多模態(tài)交互,更好地理解戶需求,從本質上說也是AI性能的一種實戰(zhàn)化呈現。其實,類似的智能助理在各家的競品里也都有涉及,我主要談點Breeno的不同,即“全覆蓋”性。
在Breeno的幫助下,日常需要多個步驟才能完成的動作,僅需要一句簡單的語音指令即可搞定。例如識屏功能,可以幫助我把一條短信里的多個信息點直接提取和歸納,并用不同的APP來對應處理,這種體驗的便利性真正算是和“人工智能”有了關聯。
至于以往備受好評的“智能負一屏”功能上,這次0PPO也進行了界面重做,讓整體更加的直觀。我們的感覺是,在整體流暢方面,ColorOS 6雖然設計了大量的動畫效果讓整個交互過程更加靈動有趣,但內核優(yōu)化比較到位,加上現在的硬件支撐,操作的順滑感和相應力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以這么理解,Breeno是OPPO未來構建“泛生態(tài)中樞”的連接點,也是OPPO整合AI能力以求在SG時代提前布局融入IoT、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等設備和平臺的必然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談,Breeno的遠景意義甚至會超過ColorOS本身。
工程師點評
對于手機,無論操作系統(tǒng),無論網絡制式,無論使用習慣,消費者的需求雖然隨時隨勢而變,但回望過去十年甚至過去十五年,對于“美”和“好”的定義始終圍繞那些以小及大的細節(jié)。Reno有著任何成功品牌所能運作的全新系列開篇的特質,也有好幾項針對消費痛點的明確特性(甚至包括“不做期貨,敞開供應”),況且它還被OPPO賦予了旗艦的身份,這就決定了我們能夠挑剔的地方并不太多。在公布售價之前我曾想,若非要吹毛求疵,那OPPO實在沒辦法讓Reno的價格變得便宜,這算不算缺點可當標準版2999元(起)和10倍變焦版3999元(起)的正式價格出來后,我們幾乎所有的媒體同行都吃驚了,對于竟品來說其針對性和“侵略性”太強(這還不算以舊換新的補貼力度)。要知道,現實中價格真的不是阻礙產品覆蓋的關鍵要素,品、質、格、悅這四個要素才是決定競爭力的核心,但真沒想到Reno會用這樣有殺傷力的價格來玩2019年的紅海游戲。或者說,OPPO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行文至此,不談技術只談格調,這就是我個人特別喜歡OPPO的原因,也是足夠讓人不斷超出想象的驚喜之理由。這話不是奉承,體驗過自然就知道。
DETAILS參數表
顏色:霧海綠、極夜黑、薄霧粉以及星云紫
CPU:驍龍710(標準版)&驍龍855(10倍變焦版)
RAM: 6GB、8GB
ROM: 128GB、256GB
屏幕:6.4英寸2340x1080像素(標準版)&6.6英寸
2340x1080像素(10倍變焦版)
前置攝像頭:1600萬像素
后置攝像頭:4800萬像素+500萬像素廣角(標準版)
&4800萬像素+800萬像素廣角+1300萬像素長焦
系統(tǒng):基于Android9開發(fā)的ColorOS6
電池容量:3765mAh(標準版)&4065mAh(10倍變焦版)
網絡制式:全網通,支持雙卡不限運營商
價格:2999元起(標準版)、3999元起(10倍變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