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現華
2019年8月31日,洋河股份(002304.SZ)卡在最后一天公布了半年報。就在半年報姍姍來遲之際,一份舉報材料送到了《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手中。洋河股份收入和業(yè)績增速放緩背后,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舉報材料顯示,洋河股份內部存在人事糾葛、業(yè)務獨立性等問題,矛頭直指上一任董事長張雨柏和現任董事長王耀。2018年年底發(fā)生的洋河股份部分員工罷工事件或許說明,公司的內部管理可能真的有問題。
在與洋河股份牽連的諸多公司中,己所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己所欲公司”)是較為典型的一家,其官網號稱是洋河的兄弟單位,同屬蘇酒集團,公司背后的股東同樣烙著深深的洋河股份痕跡。這其中,張芮葆和洋河股份前任董事長張雨柏最為引人注目。
對于這些舉報資料,截至發(fā)稿,洋河股份并沒有回復《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的采訪。
舉報材料首先指出現任董事長王耀并不適合擔任洋河股份的董事長。
材料稱,王耀此前在洋河最高的職務不過是擔任公司粉碎制曲車間主任,后調任相對邊緣的、從事生產包裝的下屬印刷公司。在2000年左右國企改制時,從事輔業(yè)的印刷廠作為包袱被甩開,負責人王耀與其他管理團隊成員一起受讓國有股份。至此,王耀與洋河股份也沒了關系,其人成為一家民營印刷廠的管理人。
2010年是改變的一年,當年王耀空降江蘇雙溝酒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雙溝酒業(yè)”)紀委書記一職,隨后任雙溝酒業(yè)副總、江蘇蘇酒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直至洋河股份總裁助理、雙溝酒業(yè)總經理……這樣的升遷速度堪稱坐上了火箭。
2015年年初,1965年出生的王耀接替1964年出生的張雨柏擔任了洋河股份的董事長,剛過知天命之年的張雨柏選擇了急流勇退。但舉報材料披露,張雨柏名義上不在洋河,實際上仍影響著洋河股份,直至2019年2月張雨柏的名字才從洋河股份的OA系統(tǒng)中消失。
對于張雨柏急流勇退的原因和王耀快速提升的經歷,洋河股份并沒有回復《證券市場周刊》的采訪郵件。
洋河股份的招股書和年報也似乎印證了些許事實。無論是在招股書抑或早期年報中,王耀從未在公司董監(jiān)高名單中出現過。
2009年年中時,王耀還是洋河股份下屬子公司的一名經理,尚屬于中層員工。不到3年后的2012年,其一躍成為洋河股份的副總裁,3年后的2015年上任董事長成為公司一把手,這樣的晉升速度堪稱驚人。
根據洋河股份2007年和2009年的兩份上市招股書申報稿,公司第三大股東宿遷市藍海貿易有限公司的一名持股人為王耀,2009年的上市招股書顯示,這時王耀是子公司經理,屬于中層正職,即屬于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
按照職級出資的宿遷市藍海貿易有限公司是洋河股份員工的持股平臺,共有63人參與入股,另一員工持股平臺藍天貿易由股東不存在重合的另外63人組成(其中一人離職后降為62人)。在百余名包括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及業(yè)務、技術骨干組成的管理隊伍中,處于中層位置的王耀并不突出。
2012年4月,王耀迎來了職業(yè)生涯的關鍵一躍。彼時洋河股份公告稱,公司聘任王耀等3人擔任公司副總裁一職,此時的王耀已經不再是子公司經理那么簡單了,升任副總裁的公告中其已經是洋河股份的總裁助理、雙溝酒業(yè)總經理。
2010年之前,洋河股份持有雙溝酒業(yè)40.6%的股份,這一年年初洋河股份宣布收購雙溝酒業(yè)59.4%股份從而實現完全控股。2010年年報顯示,洋河股份的副總裁鐘玉葉兼任雙溝酒業(yè)總經理一職;在2011年年報中,王耀已經成為雙溝酒業(yè)總經理。
直至2011年年報之前,王耀從未出現在洋河股份的主要領導名單中。2012年4月的這次董事會會議讓王耀躋身公司高管行列,之后的故事無須贅述。
王耀看似“意外”成為了洋河股份的一把手,離開洋河股份董事長職位的張雨柏就和洋河股份沒有任何關系了嗎?事實或許并非如此。一家從股東關系上和洋河股份沒有任何關系的公司——己所欲公司,卻在市場上打著洋河股份的旗號開展業(yè)務。
在己所欲的官網介紹中,公司表示,其是蘇酒集團健康業(yè)務板塊的核心企業(yè)之一,旗下主要產品有己所欲亞麻籽油、亞麻籽油維生素E膠囊等。在公司微博中,己所欲不止一次宣稱,公司分屬蘇酒集團大健康業(yè)務板塊,是洋河酒的親兄弟,與洋河股份是“一母同胞”。
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一、蘇酒集團是誰?二、己所欲公司與洋河股份是“親兄弟”嗎?
舉報材料透露出的信息顯示,己所欲公司與洋河股份并無股權關系,公司背后的實際控制人是張雨柏及張芮葆,兩人合計持有己所欲公司45%的股份。
舉報材料稱,己所欲公司對外號稱是洋河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單位,是再造洋河的重要發(fā)力點,但實際上洋河股份并沒持有任何股份,該公司就是利用洋河的資源,是張雨柏搭建的平臺。
在公開信息中,己所欲確實將自己與洋河股份“牽上了關系”。根據市場公開報道,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蘇酒集團順應趨勢變化,在做強以洋河股份為核心的酒業(yè)板塊的同時,積極布局非酒類板塊,成立江蘇己所欲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洋河股份對這家“兄弟”公司也頗為照顧。公司官網信息透露,2017年10月,洋河股份就舉辦了“己所欲”杯知識競賽。要知道,此時己所欲公司剛剛成立不到4個月。
工商信息中,己所欲的股東名單中沒有洋河股份的身影。天眼查顯示,成立于2017年6月的己所欲公司曾經使用的名稱就是江蘇己所欲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有12個股東,包括9名自然人和3名機構股東,沒有任何洋河股份的身影。
根據2018年年報,在己所欲公司的12名股東中,出資最多的是安遠君禾企業(yè)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其以2000萬元占到了出資的40%。穿透后,這家公司僅有的兩名自然人股東是張芮葆和張雨柏。
此外,張芮葆還直接出資250萬元占到了己所欲出資額的5%,兩者合計出資份額達到了45%,張雨柏和張芮葆成為了己所欲公司的最大持有人。唯一能與之接近的是持股30%的江蘇藍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色同盟”)。
藍色同盟是洋河股份的員工持股平臺,目前以21.44%的持股保持著洋河股份二股東的位置,這或許是己所欲公司能與洋河股份扯上關系的唯一證據了,但這種關系也只是與洋河股份的部分員工有所牽連,與洋河股份同樣沒有任何關聯(lián)。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己所欲公司在工商信息中留下的電話和郵箱等聯(lián)系方式也是藍色同盟的聯(lián)系方式。種種跡象似乎在說明,兩家公司的關系或許并非僅僅是股權上的一點牽連。
己所欲公司3名機構股東中的最后一家是安遠同創(chuàng)企業(yè)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舉報材料指出,該公司實際上是己所欲公司的職工持股平臺,其持股人員均為洋河股份的人馬。其中,趙其科是洋河股份原財務總監(jiān),耿立兵是洋河銷售部長。
那么,己所欲公司與洋河股份是否有關系、張雨柏和張芮葆是否有關系且是己所欲公司第一大股東、洋河股份是否在銷售己所欲產品等一系列問題,截至發(fā)稿,洋河股份始終沒有回應《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的采訪。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證券市場周刊》早前的報道,洋河股份在股東大會上介紹,公司其他業(yè)務收入增長的原因主要系運輸收入和促銷品銷售收入增加。至于運輸收入和促銷品銷售收入的各自占比,洋河股份沒有介紹。
疑問由此而生,洋河股份的促銷品是否包含了己所欲公司的產品呢?如果是,又貢獻了多少收入呢?再者,己所欲公司有沒有利用洋河股份的渠道銷售產品呢,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交易是否盡到了披露義務呢?
在諸多宣傳中,己所欲公司一直聲稱自己與洋河股份是兄弟單位,同屬蘇酒集團,是集團的非酒類板塊。那么蘇酒集團又是怎樣的存在呢?
公開檢索蘇酒集團,出現的結果都是洋河股份的信息。洋河股份的官網早在2012年就出現了蘇酒集團的身影,“洋河股份(蘇酒集團)”反復出現在公司的官網中。
洋河股份就是蘇酒集團,蘇酒集團就是洋河股份?二者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根據洋河股份官網的信息,前任董事長張雨柏卸任后,2016年就以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的身份出現在了洋河股份的官網中。此次任命是否發(fā)生在張雨柏卸任洋河股份董事長之后呢?洋河股份同樣沒有回復《證券市場周刊》的采訪。
直至2019年1月,張雨柏的身份仍是蘇酒集團的董事局主席。4月份,在洋河股份舉辦的公開活動中,王耀的身份變成了蘇酒集團、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雨柏也出現在領導成員名單中。
從卸任洋河股份董事長到擔任蘇酒集團董事長,張雨柏似乎并沒有離開洋河股份。根據2015年換屆時的公開報道,蘇酒集團董事局側重于對顛覆性創(chuàng)新業(yè)務的推動,從經營業(yè)務向經營生態(tài)轉變,包括轉型轉制,尋求長遠的爆發(fā)性增長。
工商信息中并沒有蘇酒集團這樣一個公司的存在,那么蘇酒集團與洋河股份、己所欲公司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呢?之前一直由張雨柏領導的蘇酒集團在洋河股份和己所欲公司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呢?
前任董事長參股了打著洋河股份旗號的己所欲公司,現任董事長王耀呢?江蘇御珍酒業(yè)有限公司(下稱“御珍酒業(yè)”)持股80%的大股東名為王靜,另一股東王友利持股20%,兩者與洋和董事長王耀同姓。
近年來,御珍酒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根據公司所在地宿遷當地的《宿遷日報》報道,2018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8億元,上繳稅收8000萬元。
蹊蹺的是,在御珍酒業(yè)的網站上,公司介紹其2017年銷售收入6.8億元,實現稅利8000余萬元。
在此之前御珍酒業(yè)的業(yè)績如何呢?天眼查顯示,2014年,御珍酒業(yè)的銷售總額為9985萬元,凈利潤799萬元,納稅1697萬元。2015年,御珍酒業(yè)的收入基本變化不大為9986萬元,凈利潤飆升至6148萬元,納稅1698萬元。
結合工商資料的年報信息和宿遷當地的媒體報道不難發(fā)現,御珍酒業(yè)的收入在近幾年確實呈現出爆發(fā)式增長的好景象。
公開檢索不難發(fā)現,御珍酒業(yè)多款白酒同樣主打綿柔,其外包裝與洋河股份也極其類似??谖断嗤⒎且馔?,外包裝同樣相似,又當如何解釋呢?此外,洋河股份在泗陽縣也有生產基地。
2019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實現營收159.99億元,同比增長10.0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82億元,同比增長11.52%,洋河股份繼續(xù)保持了穩(wěn)定性的增長。
但分季度來看,2019年二季度,洋河股份的營收為51.09億元,同比增長2.0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61億元,同比僅僅微增了2.03%。洋河股份2019年二季度的收入和凈利潤增速是2016年三季度以來的最差表現。
中金公司認為,下半年,洋河股份的營收增速將進一步放緩,省內市場二季度末開始通過控貨來降低渠道庫存,三季度高基數下增長壓力進一步顯現;省外營收有望維持穩(wěn)健增長,公司在主動控制增長節(jié)奏,以避免出現類似省內渠道高庫存、低利潤的情況。
在茅臺和五糧液(000858.SZ)等龍頭紛紛高速增長之際,洋河股份的增速明顯放緩了。曾經的行業(yè)第三,如今正欲重新奪回市場排名的瀘州老窖(000568.SZ)繼續(xù)著高增長,并沒有放慢追趕的步伐。
在2019年5月份的調研中,面對機構關于渠道庫存的問詢,洋河股份還曾表示,公司通過嚴格的配額制、發(fā)貨機制等手段管理渠道庫存,目前整體渠道庫存比較合理,公司也會積極想辦法幫助做動銷。
洋河股份5月回應稱渠道庫存尚比較合理,半年報中二季度的動銷就出了問題,洋河股份的渠道庫存似乎并沒有公司在調研中所輕描淡寫的那么簡單,那么,公司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雙雙放緩的背后,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