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娟娟(南華大學附屬長沙醫(y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
琳琳最近休年假到泰國游玩,回國后身上卻莫名出現(xiàn)瘙癢,手指表面、脖子后面、腿部都長了透明狀凸起的“粒粒”。據(jù)琳琳說,泰國目前溫度在38℃左右,白天日曬較多,自己有一天和朋友在海里泡了幾個小時,每天的飲食以蝦類等海鮮為主,水果多為榴蓮、山竹等熱帶水果。經(jīng)診斷,琳琳患上的是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俗稱曬斑或紫外線過敏,是因日光過度照射后,在皮膚暴露部位出現(xiàn)皮疹、紅腫、水皰的皮膚急性光毒反應,與光線強弱、日照時間、個體膚色、體質等有關。
預防日光性皮炎,防曬是首位的。陽光中的紫外線是造成曬傷的元兇。人們在外出時一定要采取防護措施,如撐太陽傘,戴遮陽帽,穿淺色長袖衣褲,暴露在外的皮膚應涂抹遮光劑、防曬霜,等等。日常生活防曬品以SPF15為宜,海邊游泳和日光浴推薦使用SPF20-25的防曬品。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紫外線可由大氣層散射而來,因此在陰天同樣需做好防曬。
發(fā)生日光性皮炎,和食用海鮮等食物也有一定關聯(lián)。有些敏感體質的人,如果吃多了光敏性食物,再經(jīng)陽光一照,如同引爆了體內的炸彈,皮膚極易發(fā)生損傷。光敏性食物包括香菜、芹菜、香椿、薺菜、莧菜、柑橘、檸檬、無花果、芒果、菠蘿以及蝦蟹類海鮮。還有一些藥物也具有光敏性,如磺胺類抗菌藥物(如復方新諾明)、噻嗪類降壓藥物(如氫氯噻嗪)、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尤其是多西環(huán)素)、喹諾酮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尤其是酮洛芬)、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抗真菌藥灰黃霉素和伏立康唑、治療痤瘡的維A酸類等。在服用這些藥物時,每日服用一次的,比如維A酸類,宜在睡前用;如果是一日多次服用,應在服藥后盡量避免日光照射。
可用礦泉水等飲用水冷噴或冷敷皮膚紅腫處緩解不適,并在曬傷24~48小時后涂抹修復霜(比如冰溪皮膚屏障修護乳,藥店有售)。如果皮膚瘙癢明顯,可口服抗組胺類藥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曬傷后的皮膚應避免涂外用的激素類藥膏(如尤卓爾等),該藥雖可減輕局部癢痛,但不利于曬傷皮膚的修復愈合;曬傷后24小時內也應避免使用含樟腦或薄荷的藥膏(如薄荷膏等)。當嚴重曬傷導致皮膚出現(xiàn)大皰或出現(xiàn)畏寒、發(fā)熱、嘔吐、脫水等全身癥狀時,一定要去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