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英,陳興振
(1.山東省費縣國有塔山林場,山東 臨沂 273400;2.山東省棗莊市林業(yè)局,山東 棗莊 277000)
干旱是瘠薄山地造林的最大障礙。傳統(tǒng)的造林方式分為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為探索不同季節(jié)低成本造林技術,我們做了以下試驗研究。
試驗在棗莊市山亭區(qū)境內(nèi)進行。該地土壤為石灰?guī)r山地粗骨褐土,屬于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氣候適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溫較高、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特點。
造林苗木主要為側柏、黃櫨,種子進行大拱棚育苗,培育1年生、2年生苗、容器苗。
2.1.1 側柏苗不同培育方式進行雨季造林的對比試驗
選擇1年生容器苗、基質(zhì)培養(yǎng)生根苗、2次蹲苗、裸根苗作對比,選擇4個造林地塊分別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基質(zhì)培養(yǎng)生根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測定造林成活率。
2.1.2 黃櫨苗不同培育方式進行雨季造林的對比試驗
選擇黃櫨1年生容器苗、2次蹲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
2.2.1 側柏秋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1年生容器苗、2次蹲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在大拱棚內(nèi)進行,2次蹲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實驗4次重復。
2.2.2 黃櫨秋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黃櫨1年生容器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四次重復。
2.3.1 側柏春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1年生容器苗、2次蹲苗、基質(zhì)培養(yǎng)生根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2次蹲苗、機制生根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
2.3.2 黃櫨春季造林對比試驗
選擇黃櫨1年生容器苗、裸根苗作對比進行造林實驗,裸根苗栽植前均進行根部蘸泥漿處理。泥漿均用生根粉、地菌靜等處理。
表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實驗
3.1.1 側柏苗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在4個地塊栽植4種苗木的成活率對比,雨季造林,當年栽種的側柏苗木,在相同地塊,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其次是基質(zhì)苗、2次蹲苗,裸根苗成活率最低,4個地塊規(guī)律相同,從圖1更能清晰的看出變化規(guī)律。容器苗、基質(zhì)苗和2次蹲苗的成活率基本在90%左右,相差不大。從生長表現(xiàn)上看,成活的裸根苗比容器苗在石灰?guī)r山地上的生長狀況要好。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容器苗能最大程度的保證成活率,而裸根苗植株發(fā)育生長的更快,有利于林木的快速成長,保證了林地的快速建成。
圖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取前三個地塊的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2可以看出,3個重復,4個處理,處理間差異極顯著,F(xiàn)>F0.01,即側柏容器苗、基質(zhì)苗、2次蹲苗和裸根苗對比成活率差異極顯著,而地塊間無顯著差異。
表2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實驗方差分析表
3.1.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3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實驗
由表3和圖2可以看出,黃櫨1年生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平均可達91.75%;2次蹲苗成活率還可以,平均75.25%;裸根苗成活率最低,平均56.75%。地塊之間變化規(guī)律相同,差異不大。因黃櫨苗木不耐澇,雨季很多山地地表水豐富,在一些季節(jié)性泉眼地段和頁巖山地低洼地方都有短期內(nèi)的積水現(xiàn)象,因而對造林成活率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圖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雨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取前3個地塊的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4可以看出,3個重復,3個處理,黃櫨處理間差異極顯著,F(xiàn)>F0.01,即黃櫨容器苗、2次蹲苗和裸根苗對比成活率差異極顯著。而區(qū)組,即地塊間差異不顯著。
表4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預計造林實驗方差分析表
3.2.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5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試驗
圖3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從表5可以看出,通過在4個地塊栽植3種苗木的成活率對比,秋季造林,當年栽種的側柏苗木,在相同地塊,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平均96%;其次是2次蹲苗,平均88.5%;裸根苗成活率最低,平均75%。4個地塊規(guī)律相同,從圖3更能清晰的看出變化規(guī)律。
表6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實驗方差分析表
取側柏苗木秋季造林的前3個地塊的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6可以看出,側柏處理間差異極顯著,F(xiàn)>F0.01,即側柏容器苗、2次蹲苗和裸根苗的秋季造林對比成活率差異極顯著。而地塊間差異不顯著。
3.2.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7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試驗
黃櫨秋季落葉后造林成活率高,容器苗和裸根苗栽植成活率差異不大,實驗證明黃櫨等落葉樹種秋季裸根造林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見表7。
圖4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3.3.1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8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試驗
圖5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從表8可以看出,通過在4個地塊栽植3種苗木的成活率對比,春季造林,當年栽種的側柏苗木,在相同地塊,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平均94.75%;其次是2次蹲苗,平均68.75%;裸根苗成活率最低,平均60.5%。4個地塊規(guī)律基本相同,從圖5更能清晰的看出變化規(guī)律。
表9 側柏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試驗成活率方差分析表
取側柏苗木春季造林的前3個地塊的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通過表9可以看出,3個重復,3個處理,側柏處理間差異顯著,F(xiàn)>F0.05,即側柏容器苗、二次蹲苗和裸根苗的秋季造林對比成活率差異顯著。而地塊間差異不顯著。
3.3.2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對比
表10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秋季造林試驗
圖6 黃櫨不同培育方式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對比
從表10和圖6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黃櫨春季造林,還是容器苗成活率高,但和裸根苗栽植成活率相差不是特別大,春季造林成活率都一般。
側柏不同季節(jié)造林效果見下表。
從表11、12和圖7可以清晰的看出,按季節(jié)來看:側柏在春、夏、秋三季采用容器苗造林的成活率相差不大,無顯著差異,在四種培育方式中成活率最高。采用基質(zhì)苗造林,雨季造林成活率相比容器苗成活率略低。采用2次蹲苗和裸根苗方式造林的側柏,春季造林成活率明顯偏低,夏季和秋季造林成活率較高。2次蹲苗的側柏在不同季節(jié)造林成活率都比裸根苗高。按培育方式來看: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高;基質(zhì)苗和2次蹲苗造林成活率較高,相差不大;裸根苗成活率最低。
表11 側柏不同季節(jié)造林效果對比
圖7 側柏不同季節(jié)造林成活率對比
表12 側柏不同季節(jié)造林效果對比方差分析表
綜上數(shù)據(jù)分析,無紡布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基本不受季節(jié)影響,春夏秋冬1年四季栽培都沒問題,但是就是栽植成本高。裸根苗春季栽植成活率不行,主要原因就是北方春季十年九旱。特別是5、6月份干熱風嚴重,造成春季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上不去。夏季雨水充沛,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雨季造林效果明顯。秋冬季節(jié)雖然雨水比夏季少,但是一般比春季多,氣溫較低蒸發(fā)量少,地溫尚可。在秋雨過后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造林,效果非常好。因此,山地側柏造林,在運輸方便的地方可以采用側柏容器苗造林,運輸不方便山高路陡偏僻的地方最好采用裸根苗2次蹲苗后選擇雨季或者秋季造林。
黃櫨不同季節(jié)造林效果見下表。
表13 黃櫨不同季節(jié)造林效果對比
表14 黃櫨不同季節(jié)造林效果對比方法分析表
從表13、表14和圖9可以看出,按季節(jié)來看:與側柏一樣,黃櫨無紡布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無顯著差異,基本不受季節(jié)影響,春夏秋冬1年四季栽培都沒問題,但也是栽植成本高;2次蹲苗在春季和雨季造林成活率基本相當,秋季造林成活率略低;裸根苗雨季栽植成活率不行,秋季栽植成活率比較高。從培育方式來看:還是以容器苗成活率最高,其次是2次蹲苗,裸根苗次之。因此,裸根苗可在秋雨過后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造林效果非常好,2次蹲苗適用于春季和雨季造林。綜上所述,山地黃櫨等落葉樹種造林,在運輸方便的地方可以采用側柏容器苗造林,在運輸不方便山高路陡偏僻的地方最好采用裸根苗選擇秋季造林,春季和雨季選擇2次蹲苗造林。
圖8 黃櫨不同季節(jié)造林成活率對比
造林時間要根據(jù)立地條件和造林樹種科學確定。山地丘陵造林難度特別大,造林物資運輸極其不方便,我們不可能也不方便使用容器苗,只有應用低成本的小苗才可能更好栽植。造林時間上要根據(jù)樹木生長習性而定,對于常綠樹種來說春夏季栽植最好,而落葉樹種更適合于秋季落葉后及春季發(fā)芽前造林。而側柏春夏秋造林成活率都很高。采取頭年或翌年春天育苗、根據(jù)苗木習性采取低成本苗木小苗蹲苗后選擇雨季和春、秋季成活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