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張英英
摘要:目的:針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探討護理干預對其康復影響。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雙向情感障礙患者48例,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分成實驗組和參照組。實驗組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比護理前后兩組的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結果:護理后,兩組的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均有所改善,但實驗組MMSE(28.45±4.27)高于參照組MMSE(23.33±3.52), 實驗組HAMD(9.01±2.35)低于參照組HAMD(15.15±5.6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護理干預;雙向情感障礙;康復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11-02
雙向情感障礙是指既有躁狂發(fā)作,又有抑郁發(fā)作的一類心境障礙[1]。該疾病會導致患者健康壽命縮短、人際關系受損等,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颊甙l(fā)病時可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障礙,情緒低落,嚴重者可發(fā)生自殘行為[2]。筆者在本次研究中提出了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方案,并探討了其對患者的康復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48例。將其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實驗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39.5±1.3)歲;參照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40.5±1.6)歲。兩組基本信息無明顯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均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2)意識清楚,自愿參與本次研究;(3)本次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排除標準:(1)排除精神分裂癥及癡呆等精神疾病患者;(2)排除有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等嚴重身體疾病者[3]。
1.2護理方法:參考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按照精神病科護理規(guī)定,囑咐患者按時用藥,進行基本的健康教育等。
實驗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包括: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其病情進行全面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計劃。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介紹雙相情感障礙發(fā)作的特征、危害以及治療方案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③當患者出現(xiàn)抑郁癥狀時,要多與患者交談,減輕其焦慮感;同時要仔細觀察患者的行為,對有自殘自殺傾向的患者進行風險評估。④當患者出現(xiàn)狂躁癥狀時,對其情緒進行安撫;若出現(xiàn)暴力行為,在讓其得到宣泄的同時,做好安全管理。⑤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告知患者按時用藥的重要性、用藥劑量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⑥在患者入院治療3周后,如果情緒狀況穩(wěn)定,可開始康復訓練,鼓勵患者開展一些中低輕度的活動,比如太極、慢走、下棋、聽音樂等,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改善心理狀態(tài)[4]。
1.3護理評價標準: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定。分值與抑郁程度呈正相關;2)采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對護理前后的認知能力進行判定,得分越高,表明認知功能越好[4]。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以()的形式表達計量數(shù)據,行t檢驗。P<0.05為統(tǒng)計值差異標準。
2結果
護理前,兩組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情況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雙相情感障礙的發(fā)病原因復雜,可能與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神經生物因素等有關[6]。起病年齡一般在15~19歲,好發(fā)于中年人群,發(fā)病率約為5%~8%,這可能跟中年人面對的社會壓力較大有關?;颊甙l(fā)病時,可能會失去自控能力和判斷能力,導致情緒和行為的反常,甚至是自殘,危害到生命安全[7]。因此,有必要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減少病情的發(fā)作,更好地回歸正常的社會生活。
本次研究采取了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發(fā)作期護理、用藥指導和康復訓練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對疾病的認知,自身能及早識別發(fā)作的癥狀,進而能夠有效控制發(fā)作;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于抑郁和狂躁兩種癥狀,進行針對性的護理,緩解其心理壓力的同時,對其發(fā)作行為做好安全管理,降低自殘自殺的風險;由于雙相情感障礙疾病是終身疾病,需要進行長期藥物治療。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讓其認識到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有利于服藥依從性的提高;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通過適當?shù)?、科學的運動,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其身心放松,改善心理狀態(tài)[8]。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tài)均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認知能力和心理狀態(tài),促進了康復,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呂小月. 觀察心理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J]. 包頭醫(yī)學院學報, 2019,35(03):89-90+114.
[2] 張逸飛, 祁偉. 干預護理在提高雙相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生活質量中的運用[J]. 2016, 6(19):263-264.
[3] 程欣媛. 情感宣泄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J]. 心理月刊, ,2019,14(15):43.
[4] 王美朝, 李密. 雙相情感障礙發(fā)作間歇期的護理要點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18(55):242+245.
[5] 李春文. 全程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7, 12(35):181-182.
[6] 劉曉霞. 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09):226.
[7] 黃秀輝. 心理護理干預對雙相障礙患者沖動行為的臨床效果觀察[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7, 21(12):1532-1533.
[8] 鄧社能. 運動療法配合積極心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影響[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