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平花
【摘要】目的:研究無縫隙護理管理用于急診-ICU轉運交接中的價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急診科接診的急危重癥病患92例,隨機均分2組。研究組采取無縫隙管理,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管理。對比轉運時間等指標。結果:研究組轉運時間(9.65±2.41)min、交接時間(3.21±0.46)min,比對照組(13.58±3.79)min、(6.25±0.98)min短,P<0.05。研究組家屬滿意度97.83%,優(yōu)于對照組82.61%,P<0.05。結論:于急診科中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利于急危重癥病患轉運交接效率的提升,及家屬滿意度的改善,建議推廣。
【關鍵詞】ICU;滿意度;無縫隙護理管理;轉運交接
【中圖分類號】R969.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51-01
醫(yī)院急診科乃急危重癥病患救治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對患者進行緊急檢查和診斷后,部分患者會被送入ICU中接受治療[1]。但多年臨床實踐表明,對急診-ICU病患來說,其轉運交接過程中存在有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則會影響患者ICU治療的效果[2]。為此,筆者將著重分析無縫隙護理管理用于急診-ICU轉運交接中的價值,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急診科接診的急危重癥病患92例,用隨機數(shù)表法均分2組。研究組女性20例,男性26例;年齡在19-67歲之間,平均(41.58±6.92)歲;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10例、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7例、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1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15例。對照組女性21例,男性25例;年齡在19-68歲之間,平均(42.05±7.13)歲;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9例、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8例、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者13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16例?;颊卟v信息完整,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病情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組常規(guī)管理的內容有:體征監(jiān)測、用藥護理和病情觀察等。研究組配合無縫隙護理管理:(1)組建無縫隙護理管理小組,任命護士長為組長,選拔多名臨床經驗豐富且各方面能力都強的護士入組,并對其進行專業(yè)培訓。(2)準確評估患者用藥情況、生命體征、轉運期間存在的安全隱患與呼吸道情況等,明確其轉運ICU的可行性,并對各類管道與呼吸氣囊等設備進行妥善的準備。轉運期間,配備好護士、綠色通道轉運工人和醫(yī)生各1名,并安排綜合素質高且經驗豐富的護士參加患者的轉運交接工作。轉運交接時,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實施關注患者各項體征,做好應急準備工作。(3)完善轉運交接工作,規(guī)范交接內容,制定健全的《醫(yī)院急診患者轉科交接記錄》,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內容有:患者性別、姓名、到急診科時間、神志、年齡、藥物交班情況、特殊檢查結果、診斷、護送護士簽名、皮膚黏膜情況、生命體征、藥敏史和血糖等。將患者轉運至ICU后,需要和ICU護士一起把患者轉運到病床上,同時協(xié)作完成各種管道和設備的連接工作,并對各項參數(shù)進行設置。兩科護士需要進行準確的交班,ICU護士需要立即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和急診科護士一同在《醫(yī)院急診患者轉科交接記錄》上進行簽字。(4)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無縫隙護理基礎理論等知識的培訓,同時在培訓結束后組織護士進行考核,若考核成績不達標,需對其進行第二次培訓。若護士連續(xù)三次考核都不達標,需將之調到其它科室。
1.3 評價指標:記錄2組轉運時間與交接時間。
患者出院當天,組織家屬調查滿意度,并對調查結果采取百分制。等級劃分標準如下:不滿意<65,一般65-84,滿意>84。(一般+滿意)/例數(shù)*100%即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SPSS20.0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分析工作,用t來檢驗計量資料(x-),同時用χ2來檢驗計數(shù)資料[n(%)]。當P<0.05時,提示組間的差異較為顯著。
2 結果
2.1 轉運交接效率分析:研究組轉運時間和交接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如表1。
2.2 滿意度分析:研究組家屬滿意度97.83%,優(yōu)于對照組82.61%,P<0.05。如表2。
3 討論
目前,無縫隙護理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在我國臨床上有著一定的運用,能夠不斷改善科室護理質量,并能有效維護患者的健康,從而有助于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提高患者滿意度[3]。特別是對于急診-ICU病患來說,其病情十分危急,若不能在轉運交接過程中予以其細致的護理管理,將會引起諸多的不良事件,危急生命健康。諸多研究表明,于急診-ICU病患常規(guī)護理管理中合理運用無縫隙護理管理法,可顯著縮短其轉運交接時間,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確保生命安全[4]。此研究中,研究組轉運和交接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研究組家屬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
綜上,急診-ICU病患轉運交接用無縫隙護理管理,利于其轉運交接時間的縮短,及家屬滿意度的提升,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明飛霞,余曉燕.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8(9):77.
[2]牛輝妮,解婭昕.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4):192-193,196.
[3]聶亞利,聶亞輝,崔京京, 等.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分析[J].東方藥膳,2019,(10):102.
[4]劉靜,王敏.無縫隙護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轉運交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10):27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