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痹诒睄u的這句詩里,卑鄙的人可以憑借卑鄙通行無阻,而高尚的人卻因他的高尚而死?!氨氨烧摺焙汀案呱姓摺钡木秤鲆肷钏肌5窃诠糯?,“卑鄙”一詞的貶義色彩并沒有這么濃厚。
“卑鄙”在古代
1.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在我們學過的課文《出師表》中,諸葛亮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革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這句話是說:“先帝不嫌棄我身份低微、見識淺薄,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探望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我由此感動奮發(fā),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在這里,“卑鄙”是身份低微,見識短淺的意思。
2.言語粗俗
清代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卷五中有文:“詞中如劉改之輩,詞本卑鄙。雖負一時重名,然觀其詞,即可知其人之不足取?!?/p>
魯迅先生在其雜文《三閑集·無聲的中國》中也說道:“他們說白話文卑鄙,沒有價值;他們說年青人作品幼稚,貽笑大方。”
在這兩個例句中,“卑鄙”都解釋為言語粗俗。
3.指一個人舉止不端,品性惡劣
清代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中有文:“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之后,又復花天酒地,任意招搖;并串通市儈黃某,到處鉆營,卑鄙無恥。”
這里的“卑鄙”一詞便是指一個人行為不端,品性惡劣。
現(xiàn)代的“卑鄙”作為形容詞,詞義色彩已經(jīng)完全轉(zhuǎn)化為貶義,不再有表示身份低微或言語粗俗的意思。我們現(xiàn)在說一個人卑鄙,通常是說其人格惡劣低下。
我那時還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里也找得著美德。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