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循循善誘,言辭懇切,不卑不亢,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長輩口吻。
一、自貶、自謙中又自我肯定
諸葛亮在行文中稱呼自己為“布衣”,在南陽時處境窘迫,是“卑鄙”的,只能茍且保全性命;對自己的才能形容為“猥自枉屈”“駑鈍”,讓人覺得很平凡。同時,他也自我肯定,如做事是“謹慎”的,對“當世之事”也是了然于胸的,“受任于敗軍之際”已“二十有一年”,先帝臨崩是將“大事”托付的。這些自貶并沒有降低諸葛亮的身份和格調,反而凸顯了他的謙虛謹慎,表現(xiàn)了真摯的君臣之情,“父子”之愛。更可貴的是,諸葛亮并未因此驕縱,而是對劉禪恭敬有加,提意見欲北伐時,言辭懇切,希望陛下能同意,而且主動提出若北伐失敗,就“治臣之罪”。
二、規(guī)勸后主,借先帝的身份支持自己
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提出建議、安排內政軍事人才始終搬出“先帝”,懇切得體,既沒有以丞相身份強壓接受并執(zhí)行之感,又因為有“先帝”身份有了權威性,使勸諫更有分量,增加了表達的力量?;仡櫷?,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希望劉禪能全力支持北伐,并有穩(wěn)定的后方讓自己沒有后顧之憂,也是頻繁提到“先帝”,以先帝遺訓告誡劉禪,同時激勵劉禪不忘遺志,以先帝為榜樣,勵精圖治,興復漢室,進退有度,懇切得體。
諸葛亮被稱為“人臣的楷?!保闹倚牟粌H是因為知恩圖報,更與憂國憂民、匡扶漢室的責任感緊密相連。在這篇表文中,他的措詞用語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問題呈現(xiàn)
《出師表》一文中作者敘寫自己二十一年來的情況,其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難點分析
作者敘寫自己二十一年來的情況,歷數(shù)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顧茅廬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傾覆之際委以重任。這一處敘述,看似與前后文內容聯(lián)系不緊,其實是貌分神合。這是因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圖報之情,說明以上進言純屬忠諫,讓后主易于接受。第二,以自身不負先帝殊遇舍命驅馳,作為后主不忘先人之業(yè)的榜樣,進一步啟發(fā)后主發(fā)奮圖強。第三,以二十一年不平凡歷程,說明創(chuàng)業(yè)艱難,激勵后主不可半途而廢,更不能前功盡棄。第四,敘述先帝的功績,希望后主也能效法先帝知人善任。更重要的是,這部分內容,突出表現(xiàn)了“表以陳情”的特點,即以陳情的方式敘述自己的心愿,極力表達自己對先帝知遇之恩的無限“感激”,將出師代魏視為“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參考答案
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達忠先帝報陛下的決心,激勵劉禪勵精圖志成就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