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天
摘要:該文通過借助舞蹈的藝術理論并結合國際標準舞的美學特征以及教學與訓練經驗,闡述了制約高等學校國際標準舞藝術表現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藝術表現能力做了詳細的分析以及為我國高校國際標準舞教學和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際標準舞;藝術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F5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3-0033-01
國際標準舞是一項復雜的競技運動項目,集音樂、表演、體力、技巧于一身,藝術性高,技巧性強。在國際標準舞中體現的藝術以及人們對它欣賞的需要,勢必將國際標準舞的地位提升到一定得高度,使之成為一種時尚、高雅而喜聞樂見的美的健身項目?,F今,國際標準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在社會生活中個人的氣質、自己本身所體現的魅力是大學生在就業(y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好多大學生就是因為不夠自信而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失之交臂。
1 舞蹈的藝術理論及體育舞蹈的美學特征
1.1 舞蹈的藝術理論概述
舞蹈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形式,是有音樂伴奏的,人們能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又指表演舞蹈。舞蹈起源于遠古人類勞動生產(狩措、農耕)、圖騰崇拜、巫術宗教祭祀活動和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內在沖動的需要。我國有很多學者主張舞蹈起源于勞動的理論,因為勞動是人生存和發(fā)展的第一需要。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現狩獵和種植以及各種勞動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舞蹈是以人體為媒介的藝術,人體的動作姿態(tài)是舞蹈藝術的最基本的元素。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國際標準舞正是借助豐富多彩的肢體動作來詮釋情感及美感的。
1.2 國際標準舞的美學特征
國際標準舞把身體語言發(fā)揮到了極致,是身體藝術的極致,手腕臂肩、足腿膝胯、背胸腹臀、頸頭目面甚至到口耳鼻舌,都獲得強勁的表現力。
(1)國際標準舞的人體美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人體是心靈的鏡子,最大的美就在于此。”國際標準舞的人體美包括形態(tài)的勻稱即肉體美和身體的協調即姿勢美。勻稱美和協調美是舞者的基礎美,在評價國標舞者身體曲線時,最基本的是脊柱曲線正常,膝部曲線正常。形體動作是國際標準舞最根本最基礎的要素,是舞者為了表達舞蹈意境而做出的姿態(tài)。要求動作精確到位,流暢有力,面部表情豐富,并且舞伴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也是藝術表現力的體現。
(2)國際標準舞的音樂美
沒有人體動作無法構成舞蹈,而沒有人體動作的意象美,就不可能有優(yōu)美感人、意象深邃、形神兼具的舞蹈。人體動作的意象美是根據音樂的旋律來表現,音樂渲染著人的一種情感,人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音樂中的情感,這就是人的意象美與音樂美的結合。音樂還能配合并幫助運動員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因此,可以說音樂是國際標準舞的靈魂。
(3)國際標準舞的運動美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秀雅合度的動作美才是美的精華”。國際標準舞的運動表現力是通過各種身體動作,清新的節(jié)奏、悠揚的音樂、優(yōu)美的舞蹈韻律,綜合的反映內在的情感,從而使參加者展現出青春和生命的活力,給觀眾帶來各種美的享受的一種舞蹈技術。舞蹈表現力是影響舞蹈選手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
2 關于提高學生國際標準舞藝術表現力的建議
2.1 注重對學生藝術性格和藝術表現力的培養(yǎng)
藝術性格是用藝術語言來執(zhí)著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事物。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要做到實施規(guī)范教學與因材施教并存,用科學的方法手段來解決問題,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藝術審美觀,用發(fā)展的眼光觀察國標舞教學動態(tài)。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啟發(fā)學生領悟身體與心靈的和諧配合、技術與情感的自然融合,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對音樂的理解、通過肢體來抒發(fā)心中的情懷,將舞蹈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的要求貫穿于教學始終,提升學生綜合專業(yè)素養(yǎng)。
2.2 用工匠精神來加強基本功訓練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yè)精神,對細節(jié)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zhí)著的堅持和追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舞蹈教學中,基本功的訓練尤為重要。舞蹈基本功在舞蹈柔韌素質和體能訓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塑造藝術形象、提高藝術表現力的基礎,充分的體能訓練是為完成高質量、高難度的舞蹈提供體能上的保證。
2.3 鼓勵競賽和激勵機制,營造積極的校園文化
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加校內或校外的比賽活動,同時學校也應促進表演能力的表達,同樣也能讓學生積累比賽經驗,克服怯場的心理障礙。所以鼓勵
3 結論
國際標準舞在我國發(fā)展迅速,以她獨有的舞蹈風格和特色吸引住廣大舞蹈愛好者,隨著各大高校對該專業(yè)的引進和開展,很快地展現出了她的優(yōu)越性。因此,在以后學習舞蹈的過程當中要加大對舞蹈藝術表現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吳曉邦.新舞蹈藝術概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
[2] 江蕓,鄭鴻.體育舞蹈審美要素[J].福州師專學報,2002(2).
【通聯編輯: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