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陳海妮 朱艷 張丹丹
摘要:目的 通過觀察并分析產婦產后出血情況,研究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及臨床推廣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進行陰道分娩的204例產婦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將其均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每組產婦102名。實驗組全程采取預見性護理模式,常規(guī)組沿用一般性護理模式。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量,評價預見性護理對降低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結果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實驗組發(fā)生4例(3.9%)產婦產后出血事件,常規(guī)組發(fā)生17例產婦產后出血事件(16.7%),實驗組產婦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P<0.05),且實驗組產婦在產后2h及24h之內的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常規(guī)組產婦,取得的實驗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進行陰道分娩的產婦全程采取預見性護理,將產后出血率從16.7%下降到3.9%,同時還能有效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有助于縮短產婦身體機能全面恢復所需時間,預見性護理具有獨特的臨床推廣經濟價值。
關鍵詞:產后出血;預見性護理;陰道分娩
產婦發(fā)生產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因宮縮無力原因引起。產婦生產后最危險的情況就是產后出血,為解決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現出血問題,促使產婦產后快速恢復并提高其住院期間生存質量,本文研究采取預見性護理對預防產婦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選取204例我院陰道生產孕婦為實驗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來我院行陰道分娩的204例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平均每組102例。實驗組產婦中,年齡22~37歲;初產婦 68 例,經產婦 34 例。常規(guī)組產婦中,年齡為21 ~ 38 歲;初產婦 66例,經產婦36例。本次研究選取的產婦均為單胎足月妊娠。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數據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兩組實驗數據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實驗組采取綜合性護理,給予常規(guī)組一般性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產前預見性護理:護理人員在產婦預產期還剩一周時,及時開展產前預見性護理工作,指導孕婦做好各項產前檢查。圍繞產婦年齡、家庭狀況、經濟條件以及文化層次展開專項心理輔導。護理人員要仔細告知陰道分娩的注意事項與有關知識,用心傾聽孕婦的心聲,給予及時的安慰和開導,緩解產婦面臨分娩緊張焦慮的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還要指導孕婦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同時還要指導孕婦保持健康飲食習慣,提高身體機能,有利于順利分娩。
(2)產中預見性護理:觀察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數據,有針對性地給予言語安慰和開導,鼓勵產婦增強生產信心。同時,注意指導孕婦運用拉瑪澤呼吸法,既能增強宮縮還能減輕產婦疼痛感,以達到降低產后出血概率的目的。
(3)產后預防性護理:護理人員在產婦產后兩小時高危風險期要保持密切關注。等到產婦產程徹底結束后,護理人員要認真檢查產婦情況,當產婦身體各項指標正常,但是情緒出現劇烈波動伴隨臉色蒼白現象,護理人員要隨時做好產婦發(fā)生產后出血的預防措施。同時,護理人員因叮囑產婦在產后2h~24h內一定要進行排尿,避免宮縮乏力引發(fā)產后大出血。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利用容積法測算產婦生產之后的出血量,護理人員要詳細記錄產婦產后2h和24h內的出血量判斷產婦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全文所有實驗數據都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完成數據采集之后進行科學統(tǒng)計分析,當P<0.05時表明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數據結果顯示,采取預見性護理的且實驗組產婦產后出血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且在產后2 h及24 h內的出血量均低于常規(guī)組。常規(guī)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為 16.7%(17/102),產后 2 h內的出血量為(145.6±28.1)ml,產后 24 h 出血量為(254.7±21.8)ml。實驗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 3.9%(4/102),產后 2 h 出 血量為(87.5±24.3)ml,產后 24 h 出血量為(142.5±21.9)ml,P < 0.05,兩組數據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結論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有效規(guī)避患者治療過程中突發(fā)風險的護理模式,符合當代醫(yī)學護理模式發(fā)展潮流。開展預見性護理工作時,護理人員首先要充分考慮產婦當下的情緒,對于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的產婦,一定要耐心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分娩過程中的風險和注意事項,以便于消除孕婦內心對分娩的不安和焦慮情緒,有助于產婦順利生產。其次,全體護理小組成員必須要做好應急備案措施,同時檢查所有的醫(yī)用器具,提前規(guī)避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產婦經陰道分娩之后容易宮縮無力,護理小組成員一定要時刻關注產婦宮腔內血液聚集情況,防范產婦因大量出血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影響術后恢復,導致身體機能完全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有必要對產婦進行預見性護理,降低術后出血的可能。
本實驗選取我院行陰道分娩的204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全程進行預見性護理干預的實驗組產婦,產后出血概率以及產后 2 h 內、24 h內 的出血量均低于僅接受一般性護理的常規(guī)組,數據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對產婦進行預見性護理利于減少產婦產后出血概率,有助于產婦早日恢復正常身體機能,臨床治療方面具有重大經濟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陳麗娟. 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觀察[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7):3121-3122.
[2]周立娟. 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J]. 吉林醫(yī)學,2014,35(09):1990-1991.
[3]宮睿. 探究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32(08):95-96.
作者簡介:劉丹(1987)女,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護士 研究方向:護理
陳海妮(1988)女,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護士 研究方向:護理
朱艷(1981)女,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護士 研究方向:護理
張丹丹(1993)女,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護士 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