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議論文是學生在高中時期常寫的文體形式之一,如何提出論點、如何提出有效的論點、如何圍繞論點選擇典型的理論和事實論據(jù)、如何進行嚴謹?shù)恼撟C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寫作能力。只有掌握了這些寫作技能,學生才有可能寫出高質(zhì)量的議論文。因此,分析高中議論文寫作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十分有必要。
一、議論文寫作的核心
(一)論點需要明確
議論文的中心點便在一個“議”字上,議的對象是什么?如何圍繞這個對象展開討論與寫作?這些都是學生在寫作之前必須明確的問題。
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帶領學生明確議論文的論點是什么,這樣才能夠確保議論文寫作是有依據(jù)的,也才能夠保證整篇文章不游離于主題。
(二)論據(jù)應該充分
要想有充分的論據(jù),便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素材積累,大量的素材積累才能夠讓論點更有支撐性。所以,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多多積累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文章更加具有說服力。
(三)論述盡量嚴謹
除此之外,在寫作過程中應該盡量保持論述嚴謹性,即材料選擇真實可信,運用得當;寫作語言準確嚴密,不出現(xiàn)歧義;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有序,具有邏輯性;論證方法得當,有理有據(jù),使人信服。只有這樣,議論文的質(zhì)量才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議論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提升學生寫作積極性
部分學生認為寫作難度較大,尤其是對需要嚴謹邏輯與大量論據(jù)支撐的議論文寫作更是興致不高,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語文成績不是很理想。實際上,寫作在語文考試中占據(jù)重要分值,因此,寫出一篇較好的文章對于提升他們的語文成績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所以,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從而為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而議論文寫作有章可循,成了教師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首選。
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多積累議論文寫作素材。很多學生對議論文寫作興致不高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寫作時不能找出具有強有力的論據(jù)。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非常有必要。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可以用來當作寫作素材的內(nèi)容,如寫《史記》的司馬遷是身殘志堅的典型素材;《荊軻刺秦王》中的荊軻是忠勇的典型素材;寫出《歸園田居》的陶淵明則是灑脫、笑對人生的典型素材;發(fā)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的馬丁路德金則是擁有夢想與信念的典型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靈活運用這些素材佐證自己的論點,這樣便能夠寫出一篇較高質(zhì)量的文章。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將平時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較為典型、有代表性的閱讀文章記錄下來,當作議論文寫作素材,這樣便能夠很好地豐富學生的素材庫。
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多交流。有學生認為議論文寫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的學生則認為議論文寫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為了改變那些寫作困難的學生的思維,我常常在寫作結束之后讓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便能夠逐漸掌握議論文寫作的精髓,從而降低對議論文寫作的畏懼心理,為寫出一篇質(zhì)量較高的議論文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具備相應的寫作思維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實際上,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載體,也是思維變化的具體體現(xiàn)。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質(zhì)量,教師便需要更好地完善他們的寫作思維。
其一,教師要帶領學生不斷挖掘素材新意。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素材能夠支撐各種議論文的寫作,所以很少主動挖掘素材新意。在語文考試中,越新穎的素材,越能打動閱卷教師的心。但實際情況是,學生們學習時間有限,沒有過多的精力實時更新自己的教材庫,因此,教師就有責任與義務帶領學生不斷挖掘素材新意,在常見、普通的素材中看到不同之處。換一種角度,就會看到素材的另一層深意。學生需要做的是多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將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并運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成具有說服力的論據(jù),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從而為自己寫出更高質(zhì)量的議論文打下堅實基礎。
其二,教師要帶領學生正確運用歸納、概括和演繹的方法。在議論文寫作中,學生要善于使用演繹的方法,即讓自己的寫作思維逐漸擴展,從較為抽象的部分過渡到較為具體的內(nèi)容,在強大的思維的引導下,學生的寫作將變得更加具有邏輯性,而這也正是議論文最為重要的部分。學生的思維要足夠開闊才能將議論文寫得更加具有邏輯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將自己天馬行空的內(nèi)容轉化為寫作素材或者寫作依據(jù),從而不斷地提升自己寫作質(zhì)量與水平。
(三)趣味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使用“主題教學法”,在增強了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勸學”是議論文寫作的典范。作者在文章開始之初便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即“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以下的片段皆圍繞著這一句話展開。所以,在學習完這一篇文章之后,我參照這篇文章開展了一次以“學習方法”為主題的作文教學,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圍繞著“天賦”與“后天努力”這兩個觀點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明確自身的觀點,在討論結束后,圍繞此主題展開寫作,他們便能夠將在討論過程中運用到的素材等運用到寫作中,這樣一來,這篇文章的寫作質(zhì)量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實際上,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非常有幫助。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并試圖用自己持有的論據(jù)說服自己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論辯雙方都會得到許多信息,在將這些信息運用到之后的寫作中,他們的文章一定會體現(xiàn)極大的創(chuàng)新性。
目前,多數(shù)高中生在寫作中普遍存在著論點不清、模棱兩可、論據(jù)單薄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暴露了學生缺乏寫作經(jīng)驗這一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與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能夠創(chuàng)新自己的思維,并在明確議論文的核心要素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自己的寫作方式,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并積累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從根本上提高自身議論文的寫作能力。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