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琳
【摘要】 ?圖式是認識客觀世界、反映客觀世界的方法和途徑,是聯(lián)結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橋梁和工具。寫作的過程是主體將客觀世界在頭腦中的反映經(jīng)過意識的處理輸出的過程。議論文因其邏輯性強、結構清晰的特點,更易于用圖式來表征。從認知的角度來看,議論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構建議論文的圖式、正確選擇圖式、靈活運用圖式、不斷構建圖式的過程。
【關鍵詞】 ?圖式 建立圖式 運用圖式
【中圖分類號】 ?G633.3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138-01
一、圖式理論
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中的圖式是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題思想作為支柱的。作文圖式的下位圖式是記敘文圖式、議論文圖式和說明文圖式等。其中,議論文因其邏輯性強、結構清晰的特點,更易于用圖式來表征。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議論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構建議論文的圖式、正確選擇圖式、靈活運用圖式、不斷構建圖式、利用圖式進行輸出的過程。
二、運用圖式理論指導高三學生議論文寫作實踐——以上海市珠峰中學高中部為例
該校高三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情況:能夠區(qū)分議論文寫作與記敘文寫作的要點,但是在論點的表述,論據(jù)的列舉,論證結構,語言的組織運用等方面很不規(guī)范。針對以上問題,高三學生要在頭腦中建立議論文圖式,然后在寫作實踐中正確的運用圖式。掌握議論文寫作技能較好的學生可以嘗試靈活運用圖式,不斷的同化建構圖式。
1.配合運用正例與反例——建立圖式
首先,我收集了2011—2016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評析》作為寫作練習的題目,對題目進行講解,啟發(fā)學生的思辨性思維;然后讓學生當堂寫作,將收集好的作文批閱分層。
接著,選取歷年的A類卷作文10篇,將旁批、點評和結尾的評析刪掉,每一篇都請學生逐段朗讀,逐段總結評析,隨著評析的篇數(shù)增加,教師的不斷啟發(fā),學生漸漸開始能夠抽象概括出每一篇作文的寫作方法,找出每個題目下A類卷的共同點,提煉出議論文的寫作圖式。
2.科學地進行比較、修改——鞏固深化圖式
學生經(jīng)過多篇作文的概括,在頭腦中形成基本的寫作圖式,然后我將學生習作分出層次,挑選有代表性的印發(fā)下去,讓全班同學逐層點評:將習作中的優(yōu)點加以點評,印證已建立圖式的正確,鞏固圖式;將典型的問題加以點評,將每篇習作中最嚴重的問題進行筆頭修改。
教師再次批改學生的修改,暴露的突出問題再次講評,極個別問題或問題較大的習作,教師對該生進行面批,如此反復。
在通過正例和反例的對比下來鞏固議論文的寫作圖式,在反復修改和點評中來突顯已形成圖式的正確性,議論文的圖式在學生不斷修改和教師評析的中得到深化。
3.寫作——運用圖式
每個作文題目都有主訓練點,每次修改同題習作都有分訓練點,分訓練點以主訓練點為指向,修改的水平逐次細化、深化。例如:2015年上海作文題目: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對于這個題目,我的主訓練點是論據(jù)的多元化多角度,第一次分訓練點使用兩種類型的論據(jù),第二次分訓練點是事實論據(jù)的多角度,第三次分訓練點是事實論據(jù)的詳略得當,與分論點、中心論點結合度高等。
每次不斷重復上述的操作:講評題目——當堂寫作——A類范文逐段概括——總結圖式——分層印發(fā)習作、點評、修改——講評突出問題——深化修改——深化講評。
橫向來看:每篇新題目的寫作都是以A類卷的寫作圖式為基礎,縱向來看:每次新題目的寫作都是以前面的訓練點為基礎。議論文的寫作圖式在橫縱兩個維度被不斷強化,不斷提取,不斷擴充,逐層逐次深化、同化新的內容,建立新的圖式。在下一次的寫作和修改中,先前的圖式成為一種背景知識或者說是認知結構,原有的圖式通過每一次寫作、每一次修改來同化新的內容,成為優(yōu)于先前的新圖式,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在這種過程中逐步提高。
三、試誤與反思
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有幸任教上海市珠峰中學高三語文。最初,我在作文課上對議論文的文體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的講授,很多學生即便是能夠將文體知識熟讀成誦,然而還是不能夠將其轉化為寫作技能,于是我開始反思。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則主要以產(chǎn)生式和產(chǎn)生式系統(tǒng)進行表征,就是強調操作性。關于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而議論文的寫作技能更多是一種具有內隱性的心智技能,與操作性技能相似,但具有簡縮性和內隱性,所以,議論文寫作的教學僅靠傳授這種陳述性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寫作技能更是一種認知技能,是要通過確定合理的智力活動原型,也就是確定一種作文的圖式,然后需要有效進行分階段的練習才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技能。
新課標高中語文教學與學習總建議提出: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所以,議論文的寫作技能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
綜上,議論文的寫作技能要在寫作實踐和閱讀實踐的過程中構建議論文的圖式、正確選擇圖式、靈活運用圖式、不斷構建圖式的實踐中形成。運用圖式理論指導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而不是最終的目標。在運用圖式理論指導議論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會的是學習寫作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知識,運用正例和反例概括出圖式,在運用的過程中鞏固圖式,隨著不斷的實踐,通過同化、順應、篩選等方式構建完善新的圖式,通過構建完善新的圖式進行輸出,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豐富自身。
[ 參 ?考 ?文 ?獻 ]
[1]【瑞士】J.皮亞杰,B.英海爾德著,吳福元譯.兒童心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5-7.
[2]周麗娟.運用圖式理論構建高中作文教學序列[J].課程教學研究,2012(10).
[3]賀克春.運用圖式理論指導作文教學[J].中學語文,2013(34).
[4]李豐礦.運用圖式理論指導作文形式創(chuàng)新[J].學語文,2007年(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