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臺兒莊發(fā)生過一場鮮為人知的慘烈大戰(zhàn),孔子之父叔梁紇曾參加了這場戰(zhàn)爭,這就是春秋時期的偪陽大戰(zhàn)。
叔梁紇曾是公元前11世紀周代諸侯國——宋國君主的后代。后來,他流亡到魯國的昌平陬邑,70歲時生孔子。他人品出眾,博學多才,兼會武功,又是陬邑的大夫,與魯國名將狄虒彌、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稱“魯國三虎將”。
魯襄公十年四月初,晉侯以霸主的身份召集各諸侯國國君商討聯(lián)盟軍政大事。晉大將荀偃、士匄以偪陽國親近楚國為理由,請求攻打偪陽,把它贈給宋國大夫向戌作封邑,借以打通攻楚的道路。于是,13國諸侯之師組成的“多國部隊”,浩浩蕩蕩殺向偪陽。
“多國部隊”連續(xù)作戰(zhàn)數(shù)日,竟未攻克偪陽。五月初四,“多國部隊”統(tǒng)帥荀偃、士匄親自率領步兵猛攻。城上箭石如雨,城下殺聲震天,諸侯國大軍輪番進攻,偪陽大軍浴血反擊,連攻不克,諸侯國之師仍不甘心,繼續(xù)鼓噪攻城。
經(jīng)過五天的激戰(zhàn),偪陽守軍終寡不敵眾,城池于五月初八淪陷,偪陽國從此滅亡。
在這場大戰(zhàn)中,“多國部隊”涌現(xiàn)出了不少英雄人物,叔梁紇就是其中之一。戰(zhàn)事膠著時,魯國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輜重車輛到達前線,偪陽人打開城樓的懸門,企圖出兵奪取輜重,而諸侯國的將士乘機攻入城內,偪陽守軍急忙把內城懸門放下,打算堵截敵軍。叔梁紇帶領士兵剛要進攻,見懸門下降,急忙上前雙手托住閘門,兩臂支撐著千斤的壓力,堅持讓突入城內的將士安全撤出。
(摘自《中國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