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敏
摘要:中學生社會公德的整體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中學生社會公德行為失范,表現很多方面,分析中學生社會公德行為失范的原因并找出相應的對策,加強中學生的德育,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
關鍵詞:中學生 ?社會公德 ?教育
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秩序,保證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一、中學生社會公德缺失的表現
(1)文明禮貌素養(yǎng)欠缺。部分同學“出口成臟”,在與別人交談時語言不文明,說話帶有臟字,惡語相向,出口辱罵他人,語言粗俗不堪。還有些同學以自我為中心,容不得批評意見,當與別人稍有不和時,輕則惡語相向,重則拳腳相加,不利于校園中人際關系的和諧。
(2)誠實守信意識缺失。考試作弊,抄襲成風。每次考試前,學校都要多次強調考場紀律,但考試都會出現作弊現象。中學生抄襲作業(yè)的現象嚴重,抄襲在許多同學的學習生活中已是常事,無論寫什么作業(yè)和文章,對同學們來說不外乎就是抄。
(3)公共秩序觀念淡薄。在食堂打飯時,有很多人隨意插隊。在公交車站,插隊的現象也依然存在。車來了人們便一涌而上,擁擠無序。有些同學不遵守交通秩序,在過馬路時闖紅燈,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寢室,有些同學在午休時和深夜以后大聲說話,影響他人休息。
(4)環(huán)境保護意識匱乏。許多中學生不講衛(wèi)生,對環(huán)境缺乏保護意識。他們不愛護環(huán)境,在教室、宿舍等校園內各地以及校園外各地隨地吐痰,隨手亂扔果皮紙屑等垃圾。在食堂,一些同學吃飯時把飯菜亂灑在桌子上和地上,飯后桌上一片狼藉。學生任意踩踏草坪、隨意攀折花木的現象常常發(fā)生。
(5)紀律和法律意識淡化。一些學生缺乏紀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存在違紀違規(guī)行為和違法行為。很多同學不遵守課堂紀律,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有的同學卻在下面吃東西、玩手機、睡覺、說話。有的同學無視校紀校規(guī),拉幫結派、打架斗毆。還有一些學生缺乏法律意識,存在盜竊等違法犯罪行為。
二、大學生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
(1)社會大環(huán)境下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當今社會,社會經濟發(fā)展迅猛,人們的價值取向世俗化功利化,為了自己的利益作出許多破壞社會公德的行為和舉動,整個社會還沒有形成濃厚的社會公德氛圍。受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影響,中學生也變得現實起來,逐漸講求實際、追求實效、關注物質利益。
(2)學校公德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長期以來重視應試教育,輕視素質教育。對中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制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雖然目前我國中學生守則有關于公共道德的條款,但獎懲措施缺乏可行性,監(jiān)督力度不夠。
(3)家庭教育不當。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很多父母自身不遵守社會公德,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舉動,沒有給子女樹立好榜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諸多不良影響,他們自己也會作出許多不良的行為,變得不遵守社會公德。
(4)中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缺乏社會實踐經驗,辨別是非、真?zhèn)蔚哪芰Σ粡姡磫栴}、做事情容易受他人的影響,盲目地跟從別人,自控和自律能力較差。而且他們內心并沒有真正認可和接受,沒有形成自覺的行為,沒有把理論付諸實際行動。
三、加強中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措施
(1)優(yōu)化社會道德環(huán)境。促進社會公德法制化,增強其強制力和威懾力,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網絡等大眾傳媒來宣傳社會公德內容和行為。采取獎懲措施有利于規(guī)范人們的道德行為,要建立切實可行的獎懲長效機制。
(2)加大學校社會公德教育的力度。在學校教育中,把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活動,升旗儀式、校慶、名師專家的專題講座,讓學生在做中感悟,從做中學會處事,學會做人,使他們成為有道德的人。學校要加強校風、學風、教風、班風的建設,建立明確的獎懲機制。
(3)加強家庭基礎教育。父母應該轉變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在注重子女智育的同時加強子女的道德教育,在智育中滲入社會公德教育,把二者結合起來,實行兩手抓,兩手不放,促進智育和德育共同發(fā)展,使子女成為一個既有文化素養(yǎng)又有道德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的人。同時,父母要加強自身品德修養(yǎng)給子女樹立好榜樣。
(4)加強中學生道德修養(yǎng)。中學生要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認真學習社會公德規(guī)范要求,認識到遵守社會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社會公德的觀念。并且有意識的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道德情感,樹立公共道德情感,發(fā)自內心的認可社會公德,自覺踐行社會公德,把社會公德的具體要求對應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
加強中學生社會公德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中學生自身團結一致,形成社會公德教育合力。當然,中學生社會公德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發(fā)展的過程,社會、學校、家庭和中學生自身各個方面要堅持不懈,推動中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