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遵平
有效的課堂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巧妙有趣的問題進行恰當的課堂設疑,既能起到反饋課堂教學信息的作用,又能加強教材知識的連貫性,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他們的成就感,并鍛煉他們的思維度和檢驗他們的思想是否集中,有益的課堂提問會對授課起到良好的輔助教學作用。
課堂提問,一般有老師設問、學生思考回答為主導。學生提問、學生回答,老師指導為輔助以及老師總結評價等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成就感,老師必須對所提問的問題從心理上為幾個等級。從問題內容的難易,說話的語氣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變化,因材施教,克服學生各種心理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尤其要讓后進生體會到被重視的感覺。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在課堂提問過程中不同的心理反應,我總結了以下幾個角度,并進行分析。
一、緊張心理的表現。當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會有一部分同學表現出心理很緊張,急躁不安,低著頭,躲避老師的視線,分析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同學性格內向,害怕當著全體同學的面發(fā)言,擔心說錯了引起同學們的譏笑;二是可能因某種原因導致思維障礙,心中緊張,回答問題時往往結結巴巴或答非所問,回答不到點子上;三是可能成績比較差,對問題找不準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領會。針對以上不同的情況,我們作為教育者就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對待第一類同學,就應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用鼓勵的、和藹的語氣對他們提問,并適時的進行引導,增強他們的勇氣,在答完后總結時,要用非常激勵性的語言增強其自信心。對于第二類情況的同學,我認為在提問時就要把問題分成幾問,由淺入深的引導他回答,幫助他理順思想,找出最后的答案。對于第三類成績較差者,提問一些基礎的,相對簡單的問題,答對后一定在總結時加上表揚的話,我一般采用鼓掌、小獎勵的形式,讓他們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使這類學生的積極性延伸到下一節(jié)課以及后面的學習,使成績有所提高。
二、好勝心理的引導。好勝心理強的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性高,但由于激進導致爭強好勝,善于表現自己,便往往思考不周密就舉手求答,導致答案欠妥當,甚至不著邊際,離題甚遠。針對這些同學,在教學中最好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思維比較周密的問題,如問題的原因,解題思路及方法的歸納等問題,使他們做到邊思考邊回答。當學生回答不完整或欠妥當,或思維受阻時,我們既不能附和其心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加以指責和挖苦,應恰當指出由于思考問題片面或粗心而引出的錯誤。敲響警鐘,教給他正確的分析方法,但對此類學生不易過多的表揚,否則他們會有飄飄然的感覺,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例如,用所給單詞的正確形式填空He didn’t______(talk) with his friends。有位平時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回答空中應該填talks,問他原因后得知,他是根據主語he去判斷動詞應該用第三人稱單數形式,而忽略了助動詞didn’t后應該加動詞原形這一規(guī)則。這個時候我用疑問的語氣問他,并向其他同學做出求助的表情,在得到正確答案后,他也恍然大悟的樣子。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也讓他明白,做題要養(yǎng)成考慮周全的習慣。
三、求進心理的激發(fā)。對于智商較高,思維敏捷,并且容易發(fā)現問題的好學生,一般都具有很強的求進心理。他們能夠對問題較快的得出答案,并能夠把問題引深,開闊思路,對于這類學生,我們應提一些思維邏輯比較周密的問題,或提一些能引出新知識的規(guī)律的問題,或可以從不同角度思維均可得出正確答案的問題,提出問題后,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總結,找出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變換思維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探討一個問題的不同的思路。例如,在復習一般過去時態(tài)及動詞過去式規(guī)律時,即可提問:從課本中找出含有動詞過去式的句子,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動詞有什么特點等。這種由學生活動起來帶動全體同學積極思考的方法,定會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后面的做題過程中,他們也會考慮全面,只因為是他們自己總結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除了上述三種情況外,還有一類比較差的學生,他們思維比較遲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也有的是因為某種原因,如對教師某些教育方法不理解、受到同學的嘲諷或是基礎過差,使他們對學習產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棄學習。這類學生對任何問題都懶得思考,課本破舊,上課精力不集中,所以顯得無能為力,我認為他們的癥結主要是缺乏自尊和學習興趣,而學習的動機與興趣總是與情感相聯(lián)系,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加強啟發(fā)誘導作用,又要注意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還要給予充分的信任,鼓勵他們勤于動腦、動口、動手、提問時則提問一些簡單而有趣的問題,當他回答正確時,一定要加以肯定和鼓勵,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其消除逆反心理,提高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抓住學生心理的共性和個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下學習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在課堂上還要善于洞察學生心理的變化,采取恰當、有效的方法,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導他們先喜歡上你,喜歡上這門學科,他們才會有進步,成績才會提高,才會對他們的成長提供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