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考,很多考生及家長,都有心理壓力,甚至因此而影響考試成績。讓我們聽聽專家如何建議。
關于“超常發(fā)揮”
有的考生,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超常發(fā)揮”,考出比平時好得多的成績。這樣的期望,基本是會落空的。你想:平時不會做的題目,考試的時候突然會做了,這就是所謂的“超常發(fā)揮”。
這怎么可能呢?!
所以,考試,一般不會有奇跡出現(xiàn)。
建議考生,在內(nèi)心設立一個合情合理的考試成績目標,即“常態(tài)發(fā)揮”!只要能把自己平時的成績發(fā)揮出來,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結(jié)果啦。
考試前,要學會科學用腦
大腦是肉長的,就像是我們腿部的肌肉。跑百米的時候,剛開始發(fā)力,速度提高;當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即使我們內(nèi)心還想更快一些,可是,總感覺腿發(fā)飄,沒有力氣了;這時,如果想著更加使勁,就會咔嚓一下,肌肉拉傷,速度突然慢下來了,跑不動了。
考試前,要學會科學用腦,不可過度。這就像是跑步,如果通過努力,成績上升,皆大歡喜。但是,如果進一步努力,成績平平而沒有上升,就意味著已經(jīng)進入了平臺期,成本效益比正在下降;如果更加努力,成績沒有上升,反而下降,這就意味著你“用力過頭”了,這會造成大腦的過度消耗,甚至是損傷,就像是“肌肉拉傷”,從而影響考試中的發(fā)揮。
考前復習時,用多大力氣比較好呢?一般說,如果總共有10分力氣,你每天只要用到8分力氣,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狀態(tài)了。一種好的心靈狀態(tài)的感覺是:輕松、自由、自主,感到心靈“富有彈性”,對于學習保持著興趣、樂趣和信心。
心勁兒用力過大,往往會造成焦慮、恐懼、失眠、注意力難以持久集中、思維邏輯不清、記憶力下降,頭昏頭脹、頭腦不清、全身乏力、學習厭倦等。
如果有上述的“癥狀”,就應該注意提醒自己“減速”,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給自己心理減壓。
如何對待模擬考試的成績與排名
高考前,考生們會做很多模擬題,并被排名。
有很多考生,看到猛然考出一次好成績,就沾沾自喜;而下次考得差了,名次落后了,又會感到特別挫敗和難過,造成不必要的情緒緊張、波動。
其實,每次模擬考試的試卷題目,都有抽樣的隨機性,或者叫做“考試題的抽樣隨機誤差”。即,如果趕上哪個考卷里有幾個你所熟悉的題目,你就能考得成績高一些;如果趕上這個試卷是別人熟悉的,你自己不太熟悉,你的成績和排名就會比其他同學差一些。這些都是正常的波動。每次模擬考試的成績,只供參考,沒有太大的意義。
那么,如何看待自己高考前的模擬考試成績呢?
建議你把最近三次的模擬考試成績和名次,求平均值,才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而且,三次的模擬成績,越接近、越穩(wěn)定,就越好;如果三次的模擬考試成績相差很大,忽高忽低,就會容易在考試中發(fā)揮失常。
(文: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教授 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