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2年尼克松登上長城,到1989年東歐劇變,18年間,除去因“水門事件”接替總統(tǒng)職位的杰拉德·福特,美國先后有四位總統(tǒng)曾經與鄧小平“共事”:理查德·尼克松、吉米·卡特、羅納德·里根和喬治·布什。退任后,他們分別用文字記錄下這位充滿智慧的中國老人。
吉米·卡特
與鄧小平交往最深的美國總統(tǒng)當屬同中國正式建交的卡特??ㄌ卦诨貞涗浿羞@樣寫道:我對鄧的印象很好。他矮小、堅韌、智慧、坦率、有勇氣、有風度、自信、友好,和他談判是一種樂趣。他善解人意并善于合作,在這期間,我明白了,為什么有人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人。
在亞特蘭大的卡特總統(tǒng)圖書館內,陳列著卡特夫婦1979年在白宮宴請鄧小平夫婦的餐桌復制品,桌上按照當時的情形擺放著印有賓主名字的桌牌和使用的餐具。這是圖書館里唯一一件卡特會見外國領導人所使用的實物。
據(jù)卡特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說,那次晚宴是卡特在白宮4年中“最為上品的一餐”,可見他對鄧小平到訪的重視程度。正如卡特在回憶錄中所說:鄧小平的來訪是我總統(tǒng)生涯中一段愉快的經歷。對我來說,一切都進展順利,那位中國領導人看起來也同樣滿意。
卡特和鄧小平之間有著理解和默契。1997年,鄧小平溘然長逝??ㄌ毓_發(fā)表談話,沉痛悼念他的老朋友,一位改變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命運的世紀偉人。
羅納德·里根
不同于卡特,里根與鄧小平之間可謂不打不成交。
直到1980年競選總統(tǒng)前,里根仍拒不承認中國政府。他在競選時明確表示,勝選后不會去中國,“決不會拋棄臺灣朋友”。但是他很快發(fā)現(xiàn),他所面對的是一個遠比他想象的更加重大的中國難題。于是,他派自己的競選搭檔、前美國駐北京聯(lián)絡處主任布什去中國“示好”。布什回國后寫道:“我相信里根一布什政府,將在共同目標和利益的堅實基礎上,增進同中國的關系?!?/p>
然而,里根卻不知輕重,一意孤行。1981年1月就職時,他邀請臺灣國民黨代表出席他的就職大典,但在中國政府施壓下,被迫作出了讓步。入主白宮后,里根積極貫徹“與臺灣關系法”,先后向臺灣出售60架F-5戰(zhàn)斗機以及價值6000萬美元的相關裝備。
面對里根的挑戰(zhàn),鄧小平針鋒相對展開較量。1981年1月11日,鄧小平斷言:同美國斗,必須不惜關系倒退。如果我們不采取強硬政策,肯定今后問題會層出不窮。現(xiàn)在決心要放在后退到1973年聯(lián)絡處的時候,甚至退到1972年以前,也就是尼克松訪華以前。只要我們這樣做,最后他(里根)還得來。
三年后,里根果然來了,而且同鄧小平“處”得不錯。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當總統(tǒng)時,南希(里根之妻)和我出訪海外,留下永久難忘的印象。1984年春天是中國。
他這樣描述與鄧小平的會見:
第二天是訪問中的大事件,會見中國最高層人士鄧小平。一個矮小的人,有著厚實的肩膀和黑色、給人印象深刻的眼睛。南希和我一起來了,鄧小平微笑著,邀請南希有一天自己再次來中國,他便可以帶著她看中國。但是稍后,當我們進入會談,他的微笑消失了,即刻開始抨擊美國的一系列“罪過”:我們對以色列的支持造成了整個中東地區(qū)的不穩(wěn)定,我們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某些做法,我們未能同蘇聯(lián)就限制核武達成協(xié)定……
作為主人,他得以先發(fā)制人,然后輪到了我。我反駁了他說的每一件事,糾正他說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不管怎樣,他被觸動了,于是我由他自己去體會。接著,出乎我意料,他突然又熱情起來,他的微笑回來了,似乎想要緩和并更為誠懇。然而,這些沒能止住他提及我們對臺灣的友好,說這是干涉中國內政。我告訴他,中國大陸和臺灣之爭是一個要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的問題,但美國想要問題和平解決。他的國家以武力解決的任何企圖,都會對我們兩國關系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傷。
到了中飯時,早前談話的強硬已然淡化在充滿溫馨、愉悅的社交中。到那時,我想,我理解了他,他也理解了我。
理查德·尼克松
尼克松在位時,中國外交的主角是周恩來,他對鄧小平的了解,更多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尼克松對鄧小平的描述頗為獨到,將他和不同的人作比較。
首先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尼克松寫道:1972年我訪問中國時,中國還不是一個強國。有觀察家估計,毛澤東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將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打算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做什么”。而在會談中,中國領導人從未提及經濟問題。他們關心的只是戰(zhàn)略問題,聚焦于蘇聯(lián)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20年以后,當我第七次去中國時,問題集中到了經濟上,他們開始致力于自由市場經濟。在鄧小平這位世紀偉人的領導下,中國脫離了教條主義。
尼克松還將鄧小平同前蘇聯(lián)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對比:西方迫切期待并觀望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但迄今為止,戈氏只是表現(xiàn)出,愿意給斯大林建造的老破發(fā)動機加油。鄧小平通過中國農業(yè)、工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已經開始全新打造中國的發(fā)動機。戈氏至今只能夢想的,鄧小平正在操盤。鄧小平改革的成功是轟動性的,將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引向繁榮富強,領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