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士人吏隱風氣與山水畫之流行

      2019-09-10 07:22:44李星明
      畫刊 2019年12期
      關(guān)鍵詞:士人山水畫山水

      李星明

      關(guān)于唐代山水畫,到目前為止,實際上學界已經(jīng)有很多說法了。近年來出土的一些比較完整的唐墓山水壁畫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但是,我觀察這些討論,大部分集中在唐代繪畫的風格和表現(xiàn)方法等層面,例如,畫面的空間、表現(xiàn)手法、語言風格等。唐代山水畫為什么發(fā)展那么快?山水畫萌發(fā)時期是在六朝,但是六朝沒有留下什么東西,北朝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一些壁畫和石葬具上有少數(shù)屏風和扇面圖像中有獨立性質(zhì)的山水畫,但圖像漫漶而簡略。從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唐代壁畫墓來看,有多例屏風山水畫,可以斷定唐代壁畫墓中畫山水畫的做法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再結(jié)合唐代畫史和詩文等文獻來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唐代的山水畫比我們現(xiàn)在想象得更為普遍流行,山水畫在唐代處于快速大發(fā)展的階段。山水畫在唐代之所以這樣興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與當時士人“吏隱”風氣密切相關(guān)。在此,我想簡略地梳理一下唐代士人如何在出仕和處隱、身仕與心隱之間尋找平衡。他們通過與宦游文人、方外人士交游,時常進行詩文酬和、書畫創(chuàng)作欣賞等雅集活動,在此過程中,契合他們心境的山水畫極受青睞,這成為促進山水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動因,可以從社會學的角度觀察唐代山水畫發(fā)展。

      從兩晉到唐代,士人的隱逸觀前后經(jīng)歷了很大的變化。兩晉之時,出仕與隱逸在士人觀念中并不協(xié)調(diào)。在此,可以列舉一個著名的例子。東晉的孫綽對西晉的山濤出仕和處隱的行為方式曾經(jīng)進行貶斥。據(jù)《晉書》卷五十六《孫綽傳》記載:(孫綽)“嘗鄙山濤,而謂人曰:‘山濤吾所不解,吏非吏,隱非隱’”。孫綽的意思是說:山濤是一個非常圓滑的人,他做官的時候不像做官,隱退的時候又不像隱士,處于一種官不官、隱不隱的狀態(tài)。實際上,孫綽對山濤的批評,正好反映了當時對出仕和處隱的主流看法,那就是隱逸和出仕是兩種狀態(tài),出仕就要積極濟世,處隱則要保持氣節(jié)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兩者不能混淆而模棱兩可??墒牵[逸觀到了南北朝時期發(fā)生了變化。比如,我們知道南齊的謝朓有一首詩,題目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

      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旅思倦搖搖,孤游昔已屢。

      既歡懷祿情,復協(xié)滄州趣。

      囂塵自茲隔,賞心于此遇。

      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詩里面最為關(guān)鍵的話是“既歡懷祿情,復協(xié)滄州趣”。前一句“既歡懷祿情”講的是做了官之后就能拿到俸祿,從今天看來,就是在體制內(nèi)為官,可以獲得身份、權(quán)力和地位,獲得實際的利益保障,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后一句“復協(xié)滄州趣”,這里的“滄州”不是具體的地名,而是指隱士居住的偏遠地方,“滄州趣”就是向往江湖之遠的隱逸生活的情趣。這兩句話說明謝朓既想當官,又想在必要的時候處于一種隱逸狀態(tài)。這就是所謂的“身仕心隱”,人可以做官,心可以進入隱逸狀態(tài),以求在紛繁復雜、沉浮無常的現(xiàn)實政治社會中安然無恙,同時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謝朓的這種隱逸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南北朝的士人對出仕和處隱持一種調(diào)和態(tài)度。這對后來的士人隱逸觀影響巨大,他們大多對出仕和處隱持有越來越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不像過去較單純地講究氣節(jié)的高尚,不太愿意像商代遺民伯夷、叔齊那樣為了氣節(jié)寧愿將自己餓死。

      后來到了唐代,特別是李白對謝朓詩歌和為人處世方式推崇備至,認可其“吏隱”思想,這對唐代其他的士人接受謝朓的隱逸觀具有重要作用。唐代對孫綽言山濤“吏非吏,隱非隱”一般取“亦官亦隱”之意,不再具有貶義。唐人認為“吏非吏,隱非隱”的處世狀態(tài)并不是什么很丟人的事兒,而是被很多當官的士人所接納。關(guān)于“吏隱”這個詞,在唐代的詩歌里面就出現(xiàn)了。宋之問《藍田山莊》有“宦游非吏隱,心事好幽偏”之句,較早出現(xiàn)了“吏隱”一詞。又如李嶠《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中的“若人兼吏隱,率性夷榮辱”。杜甫在詩文中較多地使用了“吏隱”一詞,例如《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之“浣花溪里花饒笑,肯信吾兼吏隱名”、《東津送韋諷錄攝閬州錄事》之“聞說江山好,憐君吏隱兼”、《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之“吏隱適性情,茲焉其窟宅”,等等。大家都知道,盛唐時期的王維亦官亦隱,則是將出仕和處隱結(jié)合得較為理想的著名實例。

      中唐以后,這種“吏隱”風氣更加流行了,其精神實質(zhì)在姚合的一系列詩文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姚合《寄永樂長官殷堯藩》中的“故人為吏隱,高臥簿書間”一時成為“吏隱”的名句,他的《武功縣中作三十首》則是描述“吏隱”情調(diào)和生活的集大成者。士人們的“吏隱”,一方面從現(xiàn)實物質(zhì)生存角度考慮而言,“吏”的目的是為了保持一定的經(jīng)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另一方面在心理上追求隱逸的超越性。這種“兼吏隱”將儒家的濟世責任,與道家的生命自由看得同等重要,力求從心理上對名利采取超逸的態(tài)度,保持一種詩意的生活情調(diào)。

      從謝朓、王維、戴叔倫到韋應物、姚合、劉長卿、白居易,“吏隱”主題在詩歌中一脈相承,到了中唐以后,“吏隱”已是一種流行于士人官員中的風氣。這些具有“吏隱”情結(jié)的官員大多儒、佛、道兼修。隨著中唐以后社會政治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他們越來越由儒家入世精神向佛道出世精神傾斜。關(guān)于這種情況,已經(jīng)有許多學者論及。

      初盛唐時期長安、洛陽兩京附近的隱逸群與朝廷官員的互動,中晚唐時期兩浙地區(qū)的隱逸群與當?shù)毓倮舻耐鶃恚粌H產(chǎn)生了大量與“吏隱”思想有關(guān)的詩文,而且促進了當時山水畫的發(fā)展和流行,畫史文獻記載透露了這種情況。唐代著名的山水畫家也主要在兩京一帶和兩浙地區(qū)活動,當然中晚唐時期的成都也是一個山水畫家活躍的地方。

      朝官和外官的“吏隱”活動除了詩歌吟詠之外,還有宴會雅集、觀賞歌舞、游歷山水名勝、建造園林、與方外人士交游。其中邀請山水畫家到衙署和官舍雅集作畫也是符合“吏隱”情調(diào)的活動,客觀上是官員們贊助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一種活動。

      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其一是《唐文萃》卷第九十七所錄符載《江陵陸侍御宅宴集觀張員外畫松石序》一文記述了陸灃邀請張璪在府邸雅集作山水畫之事:

      尚書祠部郎張璪字文通,丹青之下,抱不世絕儔之妙,則天地之秀,鐘聚于張公之一端者耶?初公盛名赫然,居長安中,好事者卿相大臣。既迫精誠,乃持權(quán)衡尺度之跡,輸在貴室,他人不得誣妄而睹者也。居無何,謫官為武陵郡司馬。官閑無事,從容大府,士君子由是往往獲其寶焉。荊州從事監(jiān)察御史陸灃字深源,洎令弟曰灞、曰潤、曰淮,皆以文行穎耀當世,故含藻蘊奇之士,多游其門焉。秋七月,深源陳宴宇下,華軒沉沉,樽俎靜嘉,庭篁霽景,疏爽可愛。公天縱之思,鑒有所詣,暴請霜素,愿奇蹤。主人奮裾,嗚呼相和。是時座客、聲聞士,凡二十四人,在其左右,皆岑立注視而觀之。員外居中箕坐鼓氣,神機始發(fā)……及其終也,則松鱗皴,石巉巖,水湛湛,云窈眇。投筆而起,為之四顧,若雷雨之澄霽,見萬物之情性。

      這段文字生動地記載了出身望族的官員陸灃在府邸召集賓客24人聚會,其中包括“聲聞士”,所謂聲聞士,就是僧人。其間,張璪興致勃發(fā),索取絹素,揮毫命筆,迅速完成了一件山水畫作品。

      其二是《全唐詩》卷八二一所錄皎然《奉應顏尚書真卿觀玄真子置酒張樂舞破陣畫洞庭三山歌》一詩:

      道流跡異人共驚,寄向畫中觀道情。

      如何萬象自心出,而心澹然無所營。

      手援毫,足蹈節(jié),披縑灑墨稱麗絕。

      石文亂點急管催,云態(tài)徐揮慢歌發(fā)。

      樂縱酒酣狂更好,攢峰若雨縱橫掃。

      尺波澶漫意無涯,片嶺崚嶒勢將倒。

      盻睞方知造境難,象忘神遇非筆端。

      昨日幽奇湖上見,今朝舒卷手中看。

      興余輕拂遠天色,曾向峰東海邊識。

      秋空暮景颯颯容,翻疑是真畫不得。

      顏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

      賞君狂畫忘遠游,不出軒墀坐蒼翠。

      此詩描述了大歷九年(774),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時,邀請隱士張志和(號玄真子)與詩僧皎然聚會。這是官員和詩人、畫家、方外人士互動的典型例證。盡管這只是一篇詩文,但是有確切的時間和地點,可以當作一個史料文獻來看待。當時在聚會中,場面還很熱鬧,在酒宴上,歌舞大作,張志和乘興畫了所謂的洞庭三山景致。皎然作詩較為詳細地記錄了張志和作畫的整個過程,最后言:“顏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賞君狂畫忘遠游,不出軒墀坐蒼翠”??芍佌媲錇閺堉竞偷纳剿嬜髌匪兆怼?/p>

      由于山水畫廣泛流行,山水畫遂成為當時官員作詩吟詠的常見題材。例如,岑參《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全唐詩》卷一九八):

      相府征墨妙,揮毫天地窮。

      始知丹青筆,能奪造化功。

      瀟湘在簾間,廬壑橫座中。

      ……

      請君為蒼生,未可追赤松。

      根據(jù)劉晏和岑參的生平交集,岑參應該是在寶應二年至廣德二年(763-764)劉晏(718、715或725-780)在長安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時在劉晏相府中看到這幅山水畫障時所作的題詠,可知當時劉晏的相府中設置著山水畫障。

      再如張九齡《題畫山水障》(《全唐詩》卷四七):

      心累猶不盡,果為物外牽。

      偶因耳目好,復假丹青妍。

      嘗抱野間意,而迫區(qū)中緣。

      塵事固已矣,秉意終不遷。

      良工適我愿,妙墨揮巖泉。

      變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陳北堂上,仿像南山前。

      靜無戶庭出,行已茲地偏。

      萱草憂可樹,合歡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況乃憑幽筌。

      言象會自泯,意色聊自宣。

      對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綿。

      詩文記錄了張九齡在自己的廳堂設置山水畫障,在繁雜公務之余,時常面對著畫障欣賞,以寄托心隱情懷。

      唐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和消費主體人群是文人士大夫、各級官員、隱士、僧人、道士等,畫作大多在這些人的住宅居室或官邸中創(chuàng)作并展示,卷軸、圖障和絹素等形式的畫作也主要在這些人中間流傳,所以關(guān)于山水畫所在場所的記載以這些人的官舍郡齋、私人府邸、廳堂居室、書齋為多。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有兩處記載:

      1. 王維曾在“故庾右丞宅有壁畫山水兼題記,亦當時之妙”。

      2.“王宰,曾于故席夔舍人廳見一圖障:臨江雙樹,一松一柏。”王維和庾右丞均是朝中高級官員,相互往還,王維在庾右丞家中壁面上畫山水,自是士夫官員間的“吏隱”行為的風雅之事。王宰與席夔雖然地位高下差別較大,但是在繪畫和書法方面各有擅長,相互酬贈。

      唐代雖然山水畫頗為流行,但是留存至今的傳世作品已經(jīng)不可見了,只有傳為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江帆樓閣圖》《明皇幸蜀圖》等若干后世摹本向我們透露一些唐代山水畫的信息。近幾十年來,不斷出土的唐代壁畫墓中的山水畫,例如陜西禮泉昭陵陪葬墓永徽二年(651)段蕳璧墓團扇山水樹石圖、西安市長安區(qū)龐留村開元十二年(737)貞順皇后(武惠妃)敬陵墓室六屏山水壁畫、富平開元二十六年(738)李道堅墓六屏山水壁畫、西安長安區(qū)龐留唐開元二十八年(740)韓休墓山水壁畫等,卻能為我們展示唐代山水畫的基本狀況。盡管墓室壁畫屬于喪葬文化系統(tǒng),但是在“事死如事生”喪葬觀念的驅(qū)使下,墓室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現(xiàn)實居室的格局和家居設置,畫有山水畫的屏風被模擬在墓室墻壁之上,這為我們提供了認識唐代山水畫的直接材料。應該說,能夠在墓葬屏風圖像中反復出現(xiàn)的繪畫題材,一定是當時普遍流行的繪畫題材,盡管制作較為粗糙,但是能夠準確地反映當時山水畫的基本面貌和流行狀況。

      以韓休墓墓室北壁的山水屏風畫為例,可以與前面所說的張九齡《題畫山水障》所言自家北堂陳置山水畫障、岑參《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所言劉晏相府的江山畫障和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所言王維在庾右丞宅畫有壁畫山水作一比較和聯(lián)系,畫作的主人均是與韓休相仿的高級官員,而且彼此年代相去不遠,看來盛唐高官的“吏隱”情結(jié)絕非個別形象。韓休墓中的山水畫實際上把這種高官的“吏隱”情結(jié)帶到了死后世界。當初韓休墓正式發(fā)掘之前,已經(jīng)遭到盜掘。據(jù)盜墓賊交代,他們還盜掘的武惠妃墓,墓室中也有一幅六屏山水畫。同一伙盜墓賊竟然先后連續(xù)盜掘的兩座大墓均有山水畫,可以預測將來發(fā)現(xiàn)的唐代壁畫墓中可能會出土更多的山水畫,這可以說明山水畫在唐代的流行程度。

      我留意了一下,到目前為止,包括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qū)和歐美的一些研究山水畫的學者們在內(nèi),對公元10世紀以前的山水畫的發(fā)展狀態(tài),評價比較低,認為那時候只是掌握了基本表現(xiàn)山水形象的技藝而已,并沒有真正進入后世所謂的山水畫概念。但是,我認為這種看法還有待商榷,因為我從大量的文獻和詩文中看到,實際上唐代山水畫在概念和畫意上已經(jīng)進入相當成熟的境界,當然這些需要進一步地探討和梳理。

      猜你喜歡
      士人山水畫山水
      我來打開山水畫
      幼兒畫刊(2023年6期)2023-07-18 07:02:30
      愛在一湖山水間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山水之間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一處山水一首詩
      學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6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山水》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2:00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學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江川县| 宁强县| 榆树市| 通海县| 建德市| 阜平县| 腾冲县| 科技| 桐柏县| 太湖县| 桂林市| 玛多县| 象山县| 八宿县| 新宁县| 陵川县| 商丘市| 泾川县| 吉水县| 庆城县| 香河县| 西平县| 策勒县| 尚志市| 宁津县| 河西区| 通江县| 靖州| 武宣县| 黄大仙区| 瑞金市| 龙南县| 通州市| 四会市| 垣曲县| 偏关县| 霍州市| 安国市| 龙江县| 太湖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