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新表達”以“一方山水”為主題展開同題創(chuàng)作,張曦元和薛居正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那方“山水”,有景有物,有所感有所觸。其實,真正的山水不在千萬里之外,而在每個人心間。
中華古文化總離不開山水。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自古以來就被反復(fù)贊賞、引喻。我卻總不能理解,山水不都大同小異嗎,何來那樣多種的描繪?
每每學(xué)習(xí)國畫,老師讓我練習(xí)山石、河流,我總覺得百無聊賴,無趣得很。偶然的一次機會,我來到江西廬山的腳下,卻意想不到收獲滿滿。
剛開始攀登時,四處皆是亂石與竹林。雜草與樹木歪斜相融,一路崎嶇,漫上斜坡。石階一層又一層,看似永無止境。我有些累了,想要打退堂鼓,被父親阻止?!昂玫纳剿荚谏厦婺?!”父親這樣說。
我硬著頭皮跟著父親往上爬,過了兩道橋以后,只覺得眼前豁然開朗。橋下是被河流沖刷得光滑的巨石,河水清澈見底,“嘩啦”的水流聲如同鐘鼓樂曲,河流一路歡歌,自上而下奔流不息。雖然頭頂有陽光照曬,但靠近山谷時,感到一陣清涼的微風(fēng)。
賞景的愉悅很快又被爬山帶來的疲憊所淹沒??晌也幌敕艞??!昂玫纳剿谏厦妫 蔽以谛闹心罡赣H的話。
到第四座橋時已至廬山較高處,我歇下腳,回頭遠眺,不由得驚呆了:兩旁高聳的山壁勾勒出一條很深的山谷,石頭在山谷中階梯似的排布,水流撞擊山巖,青色與深灰的碰撞,迸發(fā)出驚人的視覺美感。從下至上,黑色的山谷,一片淡藍的天空很快被夕陽追趕上,橙紅色的晚霞被山谷的一角遮掩,只露出一小塊臉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我心生敬畏與贊嘆。李白當年登廬山時,是不是也目睹到了如此壯麗的美景呢?
我久久不愿離去,又上了幾層臺階。一道瀑布在我面前展開,這就是著名的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最美的山水描寫,此時千言萬語也不能勝過它。我揉著隱隱作痛的小腿,終于笑著懂得了。
這最后一方突現(xiàn)的廬山山水奇境,讓我明白苦盡甘來的甜頭,感受到自我堅持的喜悅。這或許就是一方山水的意義,是山水,也是隱喻的胸襟,更是千古傳頌的絕唱。
張曦元:南京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樹人學(xué)校初二(4)班學(xué)生
指導(dǎo)老師:陳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