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河文化──一個自強不息的偉大生命

      2019-09-10 07:22:44陳厚樸
      南腔北調(diào) 2019年11期
      關(guān)鍵詞:半夏詩經(jīng)黃河

      陳厚樸

      《人民日報》2019年9月28日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為題,發(fā)表了評論員文章。文章稱:“共同抓好大保護,協(xié)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9月18日,習(xí)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著眼全國發(fā)展大局,明確指出黃河流域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刻闡明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重大意義,作出了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重大部署,為我們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xié)同推進大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必將對更好地治理保護黃河、讓黃河造福人民產(chǎn)生深遠影響。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就要深入學(xué)習(xí)領(lǐng)會習(xí)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黃河流域發(fā)展機遇前所未有。近半個世紀(jì)以來,黃河流域經(jīng)濟發(fā)展和黃河治理的成績?yōu)槭廊瞬毮?。全長5千多公里的黃河作為我國第二大母親河,流經(jīng)全國9個省區(qū),惠澤了數(shù)億人口。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從歷史看,在我國5千多年文明史中,黃河流域有3300多年長期居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地位。

      “風(fēng)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誕生于抗日戰(zhàn)爭相持階段的《黃河大合唱》,跨越近80年的歷史傳唱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贊歌。郭沫若說:“《黃河大合唱》是抗戰(zhàn)中產(chǎn)生的最成功的新型歌曲。音節(jié)的雄壯而多變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辭句,就像風(fēng)暴中的浪濤一樣震撼人心?!?/p>

      我國自古有“飲水思源”的美德和傳統(tǒng)。黃河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應(yīng)該把黃河文化放在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大背景中來認識,并加以發(fā)展。文化工作者應(yīng)當(dāng)始終牢牢把握主旋律,深入探討黃河文化的精髓,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升華,努力增強黃河文化的傳播力度,充分發(fā)揮母親河文化對中外華人的凝聚作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貢獻力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黃河文化?本文從這個角度切入,談?wù)剛€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目的是讓越來越多的中外華人崇敬母親河、珍愛母親河,自覺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韻味長?!妒酚洝飞险f:“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边@里的河,就是黃河。《詩經(jīng)》中的“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寫的是黃河流水的聲音。自商周至唐宋,黃河流域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黃河文明不僅是東亞地區(qū),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續(xù)至今的文明。

      中國的江河文化,現(xiàn)在有黃河文化、長江文化等。黃河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誕生伏羲、黃帝、炎帝等華夏先祖的黃河流域,成為海內(nèi)外億萬華人心目中姓氏、宗族、家庭的根脈之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兑住は缔o上》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边@里所說的“河”為黃河,此段位于洛陽孟津。傳說中,有龍馬從黃河浮出,向伏羲獻上河書。洛為北洛河,在洛陽境內(nèi),是神龜馱書而出的地方。據(jù)河圖洛書而衍生太極八卦,由此誕生中華文明史前史。

      中華遠古居民,逐水而居、逐花而居,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遠古文化。被稱為“六經(jīng)之首”的《周易》,堪稱黃河文明的經(jīng)典之作?!对娊?jīng)》《大學(xué)》同樣是黃河文明的典籍??鬃釉疲翰粚W(xué)詩,無以言。這里所說的“詩”,就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詩歌文學(xué)的開山,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底?!扒尚毁?,美目盼兮”“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名句都出自《詩經(jīng)》。

      “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詩經(jīng)·小雅·鶴鳴》里面的詩句。

      兩千多年前,老子寫《道德經(jīng)》的地方,在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在哪里?就在距三門峽市75公里的地方。老子在鹿邑出生,但寫《道德經(jīng)》的地方,卻在黃河之濱,道家從此產(chǎn)生。何止道家,其實,儒家、法家、墨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nóng)家包括縱橫家,都是在黃河之濱孕育的。何止諸子百家,兩漢經(jīng)學(xué)、魏晉玄學(xué)、宋明理學(xué)也好,漢賦、唐詩、宋詞也好,無不脫胎于黃河文明。

      黃河文明孕育了《黃帝內(nèi)經(jīng)》?!饵S帝內(nèi)經(jīng)》以“宇宙生命整體觀”全面論述了保健養(yǎng)生之道,主張“治未病”?!饵S帝內(nèi)經(jīng)》中說:“生之本,本于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jì),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薄瓣庩査臅r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zāi)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币徊俊饵S帝內(nèi)經(jīng)》,十幾萬言,其實說的就是陰陽。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說:“黃帝問曰:為五谷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滨蝉罚╨áo lǐ):醪:糯米酒也稱為醪糟。醴:一夜之間釀成的酒。醪醴就類似于甜酒。

      湯液和醪醴,都是以五谷作為原料,經(jīng)過釀制而成。古代用五谷熬煮成的清液,作為五臟的滋養(yǎng)劑,即為湯液;用五谷熬煮,再經(jīng)發(fā)酵釀造,作為五臟病的治療劑,即為醪醴,例如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米酒。雖然五谷均為湯液、醪醴的原料,但經(jīng)文又指出,“必以稻米”。因其生長在高下得宜的平地,上受天陽,下受水陰,而能得“天地之和”,故效用純正完備;春種深秋收割,盡得春木和秋金的生發(fā)與剛勁之氣,故其薪“至堅”,所以必以稻米作為最佳的原料,以稻薪作為最好的燃料。有個朋友說,他沒有按照古法用五谷熬成湯液,而是經(jīng)常用雜糧熬成湯液,再在湯液里兌點糯米酒或黃酒。感覺精神好,氣色好,面色紅潤。五谷是一門養(yǎng)生學(xué)問,值得研究。古代的這種湯液醪醴,對后世中醫(yī)方劑學(xué)的發(fā)展,有很深的影響。例如現(xiàn)代所用的湯劑、酒劑,以及方藥中使用的粳米、秫米、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綠豆、黃豆、黑豆等,都是直接從《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湯液醪醴發(fā)展而來的。人,從本質(zhì)上說,只有三樣?xùn)|西:精、氣、神;養(yǎng)生,從根本上說,只有也只需養(yǎng)精、養(yǎng)氣、養(yǎng)神。如何養(yǎng)?針對“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馳壞,榮泣衛(wèi)除”,必須“清積”。法天地陰陽,清積除弊,讓血脈暢通。清瀉祛積,疏通洗滌臟腑血脈,這樣才能達到精神自生,形體自盛,骨肉健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人體內(nèi)的積聚不除,不排毒,血脈如何暢通?

      怎么理解《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形勞而不倦”?人總是要上班掙錢的,也就是說,“形勞”是必然。但勞累過度就不好了,“勞而不倦”才好。勞累過度容易引起“勞傷”,又稱“五勞所傷”,即所謂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饵S帝內(nèi)經(jīng)》十三方,所用藥物大約有三十來味,半夏是其中之一。仲景《傷寒論》中用半夏者共計42次,居第6位。除“出汗”外,凡《本經(jīng)》述半夏主治,仲景皆有相對應(yīng)的專方。如治“傷寒寒熱”之大小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治“胸脹咳逆”之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治“頭眩”之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咽喉腫痛”之苦酒湯、半夏散及湯;治“腸嗚”之半夏瀉心湯;“下氣”之葛根加半夏湯、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等。概括言之,半夏乃一調(diào)和陰陽之要藥,清代醫(yī)學(xué)家鄒潤安先生在《本經(jīng)疏證》中用長達4382字的文言對半夏一藥做了精辟地闡釋,用他的話說,就是其功“不容殫述”?!饵S帝內(nèi)經(jīng)》所謂“衛(wèi)氣行于陽,不得入于陰,為不寐,飲以半夏湯,陰陽既通,其臥立至”,是將半夏用于交通陰陽之最早記載。鄒潤安說:“頭為諸陽之會,陽為陰格則眩;咽喉為群陰之交,陰為陽搏則腫痛。腸鳴者,陽已降而不得入;氣逆者,陽方升而不得降。汗出者,陽加于陰,陰不與陽和。凡此諸證,不必委瑣求治,但使陰不拒陽,陽能入陰,陰陽既通,皆可立已?!边@就是他認為半夏能治療以上諸證的根本原理,即在于該藥能交通陰陽,“使人身正氣自陽入陰”。他說:“是故半夏非能散也,陰不格陽,陽和而氣布矣;半夏非能降也,陽能入陰,陰和而飲不停矣?!彼?,那種認為半夏能“散結(jié)消痞”“降逆止嘔”的認識,還僅停留在表層,還未看到半夏有交通和調(diào)和陰陽的功效。其實,這才是它最值得看重和加以利用的。鄒潤安明確提出“半夏主和”這一論點。他是在對以“大、小”命名的12個方劑的闡釋中提出來的。他先解釋了大小青龍湯、大小柴胡湯、大小陷胸湯、大小承氣湯、大小建中湯和大小半夏湯。何以分別以大、小命名的由來?即“夫青龍,興云致雨者也;陷胸,摧堅搜伏者也;承氣,以陰配陽者也;建中,砥柱流俗者也。是四方者,以功命名,則當(dāng)大任者為大,當(dāng)小任者為小。惟柴胡與半夏則以藥命名。以藥命名,則柴胡主疏,主疏則疏之大者為大,疏之小者為??;半夏主和,主和則和之大者為大,和之小者為小”。鄒潤安對于大小半夏湯的比較,從治證、病機,到半夏所發(fā)揮的作用,都作了深入地剖折。他說:“小半夏湯是耕耘頑礦而疏通之,使生氣得裕;大半夏湯是沃澤不毛而肥饒之,使生氣得鐘?!币驗閮煞阶C雖然俱病在胃,“第‘谷不得下之嘔(按:指小半夏湯證),是胃逆有火,可見胃猶有權(quán);至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谷不化(按:指大半夏湯證),胃幾于無權(quán)矣。故小半夏湯劫散其火,胃中自安;大半夏湯則將轉(zhuǎn)磽瘠為膏腴,用人參不足,又益以白蜜,即水亦須使輕揚泛濫,不欲其性急下趨,化半夏之辛燥為宛轉(zhuǎn)滋浥之劑”。可見小半夏湯之用半夏,是取其辛燥劫散,而大半夏湯之用半夏,不是取其燥而是取其潤(即滋浥),目的是要使整個方劑起到一個“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效果。如此,半夏既可燥又可潤,鄒潤安以大小半夏湯為例作了生動地說明。另外,鄒潤安還認為:治療腹脹滿的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實為和中之劑,其著力處全在小半夏湯。半夏之用,神明變化極矣”。

      中焦為陰陽交會之所,“中焦如漚”,司升清降濁之職,所謂脾升胃降也。雖然《本經(jīng)》云半夏主“下氣”,但下氣并不等同于治嘔,它還能治“心下堅、胸脹、咽腫、腸鳴”等。

      鄒潤安認為:半夏主中焦氣逆,不治諸氣奔迫于肺,即“半夏下氣之功,斷在中而不在上”,“僅能使氣不自中焦逆”,所以它與杏仁、五味子、射干、菖蒲等主上氣、能使逆氣自上焦而降者有別,不可混同。氣逆也有虛、實的不同,這就是為什么同樣以姜、夏二味藥組成的方劑,即小半夏湯、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湯三者要區(qū)別運用的原因。

      黃河文化,寓意著一個自強不息的偉大生命?!班l(xiāng)民種藥是生涯,藥圃都將道地夸。薯蕷蘺高牛膝茂,隔岸地黃映菊花?!边@是清朝時,懷府河內(nèi)縣令范照黎寫下的詩《懷藥》。詩中描繪了古懷慶府家家戶戶種植山藥、牛膝角、地黃、菊花四大懷藥的景象。岸為黃河岸,古懷慶府即現(xiàn)在的焦作市轄區(qū)。懷藥,可以說是黃河的饋贈。

      懷慶府更早為懷川,夏朝時為覃懷地,萬變不離“懷”。何也?“懷”的是黃河文明之故也。據(jù)考,懷慶府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形成懷抱之勢,由此得“懷”字。

      在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展中,黃河文明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明,獨樹一幟,分外靚麗。黃河文化對周邊以及外來文化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從而輝煌燦爛、獨放異彩。

      黃河孕育出與尼羅河文明、西亞兩河文明、恒河文明等一樣璀璨奪目的文明。加拿大籍中國學(xué)者何炳棣在《東方的搖籃》中論證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qū)乃是農(nóng)業(yè)和文明發(fā)生的核心地區(qū),是東方文明的搖籃。

      黃河文明并不意味著“保守”,相反,是強調(diào)創(chuàng)新的文明。黃河文明的典籍《大學(xué)》,其中有云:“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犊嫡a》曰:‘作新民?!对姟吩唬骸茈m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就像洗澡一樣,一天自新,就能天天自新,每天自新。

      《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九卦是“革卦”,經(jīng)文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大意是說:革卦象征變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變革,上順天命、下應(yīng)人心,前景就亨通。革卦的《彖傳》曰:“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之時大矣哉!”[1]

      作為一種植根于黃河流域的地域性文化,黃河文化產(chǎn)生于新石器時代,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和文化交流,逐漸形成了著名的三大文化區(qū):即黃河上游的河湟區(qū)、中游的中原區(qū)和下游的海岱區(qū)。

      每一種文化體系,都會有其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如果說,長江流域的文化符號代表人物是老子的話,那么黃河流域的文化符號代表人物非孔子莫屬。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她深深地影響著東亞并將走向世界。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億萬華夏兒女心目中的圣河。

      許多古老的文明都是從一條河流開始的。很多國家稱它的文化,都以母親河作為代稱。比如印度恒河文化,埃及尼羅河文化。黃河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和西亞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恒河文明一樣齊名于世的大河文明或農(nóng)業(yè)文明。

      黃河,浩浩蕩蕩,奔流不息。

      黃河的雄渾氣魄,讓眾多詩人為之動容,寫下大量的詩詞佳作,留給世人千古絕唱。從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溫庭筠的“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龍伯驅(qū)風(fēng)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到李夢陽的“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fēng)雁幾行??妥舆^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柳中庸的“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元好問的“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guān)。長風(fēng)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再到李流芳的“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zhàn)場。奔流聒地響,平野到天荒。吳會書難達,燕臺路正長。男兒少為客,不辨是他鄉(xiāng)”、王維的“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宋琬的“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人間更有風(fēng)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寫黃河的壯美詩篇實在太多了。

      且看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寫出了滔滔黃河的雄偉氣勢,突出了九曲黃河的特點。攤開一幅標(biāo)準(zhǔn)的中國地圖,“黃河九曲十八彎”,呈巨大“幾”字形。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萬里沙,黃河在流經(jīng)各地時挾帶大量泥沙。

      劉禹錫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來自天邊、奔騰千里的壯麗圖景,寫出了黃河文化中那種“自強不息的偉大生命”。

      想當(dāng)年,離開京城長安的李白,漫游中原山水之后,站在黃河岸邊,不由想起“倒瀉銀河”的神秘傳說。于是,他的思緒飄向了蒼茫遼遠的天穹,寫詩感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崩畎妆谎矍暗摹包S河之水”奔騰沖瀉之勢,震撼了。他眼中的黃河水,是由遠至近,從高到低,自九天之上飛瀉而下,于是他將“黃河之水”形容為天上來。

      “黃河之水”洶涌澎湃、奔流不息。這是詩人的想象。在水利專家的眼中,黃河在空間上的曲線,是發(fā)源于青海,自西向東,流經(jīng)九個省份,最后注入渤海。用長度單位衡量,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笨梢匝刂S河直達天上的銀河,我們一同到的家,拜訪牛郎和織女。

      牽??椗倾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jié)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zhǔn)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據(jù)《荊楚歲時記》載,漢武帝曾派張騫出使西城,尋找黃河源頭。張騫奉命沿黃河西行數(shù)月,在黃河河源頭“見室內(nèi)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自此有黃河源頭與天上銀河相通的傳說。劉禹錫采用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典故,想象著,去拜訪勤勞善良的牛郎織女一家。

      《詩經(jīng)》中的“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這句話描寫的是黃河流水的聲音。“洋洋”“活活”的流水聲,在南北朝的詩人范云的《渡黃河》中,卻成了憂患中的奮發(fā)圖強。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楫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

      不睹行人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dāng)澄。

      大意是說:黃河水,迅猛而渾濁,其盛大的水勢不可阻擋。渡河太危險、太困難,連檜楫使用起來都好像不能勝任,松舟也只是勉強勝載。庭戶是空的,倒放著舊木頭;田地荒蕪了,還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壟。周圍也看不到行人,只有狐貍兔子出沒。村莊完全破敗了。面對社會凋殘、生民涂炭,想問問河上公:這濁水何時澄清呢?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dāng)澄”中“河上公”是個典故:葛洪《神仙傳》謂河上公住在黃河之濱,能預(yù)卜未來。傳說黃河千年一清,河清則天下太平。

      作者范云是南北朝的詩人,《渡黃河》寫出了旅途的感觸,從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

      黃河水“洋洋”“活活”的流水聲,在清代詩人宋琬的《渡黃河》中則成了一個思想的載體。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fēng)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

      宋琬晚年遭到人生大挫折,故亦借渡黃河而發(fā)窮愁孤憤之音。黃河洶涌奔騰,古人不知其發(fā)源地,認為是天上的銀河倒翻下來的,所以李白感慨說“黃河之水天上來”。

      詩的意思是說:“倒瀉銀河”這個神秘傳說,有沒有?不知道。我愛到黃河岸邊,見到的黃河,非常險惡,一下子就能濁浪掀天。

      “人間更有風(fēng)濤險”,說黃河是畏途?錯了。生命如激流險峰中的一葉小舟,友誼的小船,在驚濤駭浪面前,說翻就翻。其實,人世間的險惡更甚于黃河濁浪,可人們反說,險途只在這黃河中間。

      無論其“倒瀉銀河”也好,“掀天濁浪”也罷,在詩人眼中,渡黃河的險惡程度,遠遠比不上現(xiàn)實社會中的所謂“江湖”。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在所有描寫黃河的詩句中,我還是喜歡這句出自《詩經(jīng)》的詩?!对娊?jīng)》中常以水、天、山等自然物,作為神靈或萬物之主宰,《詩經(jīng)》把水、天、山等自然物主體化、擬人化。這種思維方式體現(xiàn)了物我不分、萬物有靈的特點。正是先民這種特有的思維方式,產(chǎn)生了特有的圖騰觀念。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這句看上去非常平常的詩,卻寫出了黃河的原生形態(tài)以及自強不息的偉大生命,那是萬物有靈的生命律動,正如《詩經(jīng)》中的《桃夭》所寫: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音墳)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音真)。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大意是說:你看那一樹茂盛的桃花,開得多么鮮艷,桃花都在笑呢。那個桃花一樣的女子要出嫁了,夫家“和順”的日子像桃花一樣紅火。

      你看那一樹茂盛的桃花,結(jié)滿肥又大的桃子。那個桃花一樣的女子要出嫁了,夫家興旺“和樂”。

      你看那一樹茂盛的桃花,枝繁葉茂。那個桃花一樣的女子要出嫁了,夫家“和美”平安,美滿的新生活等著她。

      詩由桃花盛開的美麗比興,聯(lián)想到女子的“宜其室家”。古人對“室”和“家”是有區(qū)分的,男人娶了老婆,這叫做有室。女人嫁了、有老公了,這叫有家。一個女人如果總“?!敝诩铱欣?,沒嫁出去,這都叫無家可歸。在周代禮制中,“室”和“家”是兩個階層:大夫才可以稱“家”,士只能稱“室”。

      《桃夭》的影響很大,是《詩經(jīng)》中的名篇?,F(xiàn)在廣為人知的成語“逃之夭夭”就是從“桃之夭夭”諧音而來。夭夭,什么意思呢?有的注家說是桃花含苞欲放的樣子,有的則說是茂盛、生機勃勃的樣子。《論語》里講到孔子在家是什么樣子呢?這樣形容他:“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边@讓注家很為難,搞不清楚到底“夭夭如也”是個啥樣子,總之,和美好有關(guān),類似桃花在笑之類。中國文學(xué)里,桃花成為春天的象征,正是從《桃夭》這個文化母題來的。桃花園也成了美好世界的象征。文學(xué)作品中很多愛情故事,都跟桃花有關(guān)。唐朝詩人崔護那首婦孺皆知的詩《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惫烙嬕彩鞘芰恕短邑病返挠绊憽?/p>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里的“華”,就是“花”。中華文明又被稱為華夏文明?!叭A”與“花”同義。魏晉南北朝之前,只有“華”字,沒有“花”字。人們講“華”時,指的就是“花”。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305首詩。

      海內(nèi)外有識之士,依據(jù)《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的詩篇來考察周初“周公攝政稱王”“周公東征”“周公居?xùn)|”幾件大事,并把對《詩經(jīng)》文化的研究作為認識漢文化源流的重要手段?;ㄒ庀?、水意象、魚意象、馬意象、采摘意象等,都帶著《詩經(jīng)》時代的印痕?!对娊?jīng)》中許多用來起興的事物都是原始先民的圖騰,它們與先民們特有的思維方式密切相關(guān)。

      比方說,趙缺就在《中華讀書報》上撰文,認為《蒹葭》并非情詩[2]。文中說:今人多半將《詩經(jīng)》中的《秦風(fēng)·蒹葭》視作情詩,但《蒹葭》絕非情詩。

      首先,從“所謂伊人”中的“所謂”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主人公)與“伊人”似乎未曾謀面?!爸^”者,論人論事得其實也(《說文解字注》)。“所謂伊人”也就是“他人所說的那個人”,又或是“據(jù)說那個人……”。假如作者(主人公)是在尋訪戀人,那他就應(yīng)當(dāng)說“所思之人”(我想念的人)、“予美之人”(我喜愛的人)。

      其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與愛情并無關(guān)聯(lián)。《詩經(jīng)》中的比興通常都與后文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拜筝纭敝赋跎奶J荻,“白露為霜”指秋天已至,蘆荻已老。除非《蒹葭》是在歌唱老人的黃昏戀,否則詩人就不應(yīng)該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起興。

      再次,“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也不似情人之語。情人何在?與“順流”“逆流”有何關(guān)系呢?

      秦國位于西周故地,其境內(nèi)主要河流便是渭水。“渭水”在《秦風(fēng)》的其他篇目中也曾出現(xiàn)?!遁筝纭分小霸谒环健钡摹八保瑯O有可能也指“渭水”?!拔妓敝耙环健保∈侵芪耐跻娊?。秦國的統(tǒng)治者渴求賢才,而他(他們)最需要的人才,應(yīng)是神機妙算、決勝千里的政治家、軍事家。所以,我斷定:《蒹葭》中的“所謂伊人”,應(yīng)指姜太公式的高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中的“蒹葭”是初生的蘆荻,雖然青翠,卻無用處。這蘆荻惟有經(jīng)歷了風(fēng)霜的考驗,方能變得堅實中用。作者以此起興,正是告訴讀者:青年人膂力方剛,但欠缺經(jīng)驗,不堪大用。老年人歷經(jīng)挫折,才經(jīng)驗豐富,堪當(dāng)重任。

      《蒹葭》的作者也許是秦伯(或為秦穆公),也許是秦伯的代言人。將《蒹葭》解作秦伯求賢詩,將“伊人”釋作姜太公(以及類似于姜太公的百里奚、蹇叔),應(yīng)更加合乎情理,近乎原詩本義。

      漫長的上古社會對今人而言是神秘陌生的,然而它卻是圖騰和圖騰祭祀產(chǎn)生的直接背景。圖騰和圖騰崇拜又是圖騰詩產(chǎn)生的根源所在。

      探究《詩經(jīng)》中蟲意象所折射的先民的原始崇拜觀念,具體表現(xiàn)為圖騰崇拜觀念、生殖崇拜觀念。舜,本義就是花的圖騰,“舜”字,本義一種花蕊突出、緊緊地貼在地面生長的植物。

      鳥的圖騰崇拜,在遠古先民中分布很廣,也是影響很大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比如玄鳥、鳳凰、鶴、鷹這幾種圖騰。在生成觀念中的“意中之象”后,作者看似寫鳥,實則喻人,或者用惡鳥來諷刺人,或者用德鳥來頌美人,或者用鳥的一些行為來隱喻人的一些行為。頌人主要以鶴、鳳凰、雉和鷺為典型,刺人主要以鴟鸮、烏鴉、雀意象為典型。

      芍藥是我國栽種歷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有4900年之久,其根、莖、葉、花皆可入藥,具有鎮(zhèn)經(jīng)止痛、活血化瘀的療效,自古就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從植物屬性的角度來看,芍藥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葉翠綠嬌嫩,花色繁多且艷麗,花朵碩大,有清香,花期在暮春時節(jié)。

      芍藥在《詩經(jīng)》中作為代表愛情的美好個體出現(xiàn),寄予了美好的“意”。不由想起劉禹錫寫的一首詩:“今日花前飲,甘心醉數(shù)杯。但愁花有語,不為老人開?!本坪鹊帽M興,花觀得不暢。夢得(劉禹錫的字,叫夢得)71歲謝世,在唐代算高壽了,賞花遭花閉,掃興了。有時候,坐公交,見到老年人比年輕人多。放眼周圍,國泰民安人添壽,兩代老人同堂的家庭比比皆是。想到自己也老了,是否也愁花有語、不為老人開?

      想不到到了老年,那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夢,也會如此傷感?;ū緹o語,肯為老人開,其實也是自己的一廂情愿。花就是花,只會為季節(jié)而開,不會為任何一個群體而開。這么一想,也能感覺到陣陣暖意在眾人心頭蕩漾。

      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花卉意象品目眾多,花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度卧姟分袑⑸炙幾鳛榈谝灰髟伱鑼憣ο蟮挠?00多首。

      華夏文明以農(nóng)為本。大家知道,在糧食不滿足需要的年代,有個“瓜果半年糧”的說法。植物開花之后,就距離結(jié)果不遠了。對瓜之花的崇拜,其實是期待吃到瓜果,所以,《禮記》上說“天子樹瓜華”?!对娊?jīng)》中有“實發(fā)實秀,實堅實好”的說法,其中的“秀”就是指谷類植物的開花抽穗。崇拜“花”也就有了生物學(xué)的依據(jù)。古詩文中那些梅花、杏花、桃花、菊花、柳花、野菜花、苦菜花、茶花、梧桐花、王瓜花、小草花、野山花等花,都和節(jié)令有關(guān)。伏羲與女媧的母親,傳說名叫華胥,公認的華氏之祖。神話學(xué)家陸思賢認為:華胥義為光華而甜蜜的花朵,“伏羲一作宓犧,宓一音蜜,概有襲母名之意”。

      堯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一名娥皇,一名女英。其中,“皇”字亦有花義?!稜栄拧め屟浴罚骸叭A,皇也?!惫湃藢⒊跎幕ㄈ锓Q為皇辜。舜時,以花為圖騰的情形十分明確。

      學(xué)者王增永在《華夏文化源流考》一書中指出:依據(jù)原始文化學(xué)和文化人類學(xué)的理論,世界上任何文明民族,都有一個以圖騰為氏族標(biāo)志、氏族稱號的文化時代。華夏民族也不例外,華夏民族的祖先,就是一個以花為圖騰的古老民族。“灼灼其華”也好,“皇皇者華”也好,這些帶著萬千氣象美好詞中,所謂的“華”都是“花”。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結(jié)集的一部詩歌總集。由于產(chǎn)生年代極為久遠,其中相當(dāng)一部分作品反映出了當(dāng)時人們頭腦中存在的一些復(fù)雜而神秘的觀念,這些觀念正是處于特定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原始宗教意識的殘存。葉舒憲先生在《詩經(jīng)的文化闡釋》一書中認為:《詩經(jīng)》中大量出現(xiàn)的“采摘”母題是愛情咒。他引證其他民族的事例,認為在愛情巫術(shù)中用植物葉子洗濯身體,增加個人吸引力以使對方愛上自己的巫術(shù)行為,是《詩經(jīng)》采摘母題產(chǎn)生的根源。

      尋訪《詩經(jīng)》作品原生形態(tài)的途徑之一就是追溯《詩經(jīng)》作品的來源。關(guān)于《詩經(jīng)》作品的來源大致有三說:其中之一是民間采詩說,展示了民間歌謠產(chǎn)生的廣闊背景。然而,民間采詩與《國風(fēng)》出于民間說自清代起就不時受到質(zhì)疑,比如說,朱東潤專門寫了《國風(fēng)出于民間論質(zhì)疑》一文。

      朱東潤的質(zhì)疑,是否合理呢?據(jù)大慶石油化工總廠宣傳部蕭甫春先生考證,《國風(fēng)》是祭詩,并進一步論證出《國風(fēng)》是祭社詩。《國風(fēng)》正是諸侯祭社活動的祭詩,其中“國”指“國社”,“風(fēng)”指“巫風(fēng)”,即祭祀國社的巫歌。同時,還考證出《國風(fēng)》的作者是“瞽”。瞽并不是什么盲樂師,瞽如同后來所謂的“白眼”,乃是“瞽工輕君”的代名詞。

      “瞽為詩”就像“史為書”一樣,瞽是專業(yè)的詩人歌手。瞽是先秦時期的知識分子,是先進生產(chǎn)力的代表。只有他們才具備創(chuàng)作《國風(fēng)》所應(yīng)有的音樂上和“文學(xué)上必需之條件”。 《國風(fēng)》既非出于民間,也不是“統(tǒng)治階級之作品”,而是“瞽”創(chuàng)作的祭社詩。此說的確立,不僅表明了“鄭聲淫”的客觀性,還說明了朱東潤《國風(fēng)出于民間論質(zhì)疑》一文中的質(zhì)疑的合理性和以“統(tǒng)治階級之作品”來釋疑的牽強性,更證明了朱光潛所說的原始詩歌“與神話和宗教相聯(lián)系”的正確性。

      《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其數(shù)量占《詩經(jīng)》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兩千余年來對《國風(fēng)》的解讀是《詩經(jīng)》解讀中爭議最大的部分。主要爭議點在于《國風(fēng)》中的詩歌是否涉及情欲以及如何看待這種情欲的表達。

      漢儒以“美”“刺” 說詩,否定《國風(fēng)》中情欲的存在。以朱熹(1130—1200)為代表的宋儒肯定了《國風(fēng)》中情欲的存在。朱熹,字符晦,號晦庵,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詩人、教育家、文學(xué)家,創(chuàng)立了豐富而新穎的詮釋方法,糾正了《毛序》以政治教化為中心的解釋方法的失誤和偏頗,提出了“以詩說詩”的《詩經(jīng)》詮釋方法,由倫理教化升華到了情感與審美。而以聞一多先生為代表的現(xiàn)代解讀派,雖肯定情欲的存在,卻否定《詩經(jīng)》與禮教的關(guān)系,企圖跳出儒家語境而以純文學(xué)和文化學(xué)的眼光來解讀《詩經(jīng)》。

      對于處于圖騰社會的先民來說,自然界的任何動物、任何植物以及其他事物,都可以成為他們的圖騰。如《詩經(jīng)》中所涉及的魚類多隱含生殖崇拜的寓意,這便是人們順勢巫術(shù)心理下的產(chǎn)物。而《詩經(jīng)》中的植物的采摘行為,則多體現(xiàn)了感染巫術(shù)的效能。

      在原始思維看來,所有的事物都是神圣的,沒有任何東西與宗教無關(guān)。因此所有較重大的活動都要舉行一定的宗教儀式。人們希望通過各種娛神、媚神的祭神儀式把自己同神靈聯(lián)系起來,獲得神賜的力量,并達到讓神靈降福免災(zāi)的目的。沒有辦法,當(dāng)時沒有公共安全預(yù)警,我們的先民在災(zāi)難到來的時候,束手無策、無能為力,只好求助神靈。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秉S河的這種流水聲,一如春天,生機勃勃,沒有“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的激蕩。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出自《詩經(jīng)》的《碩人》:

      碩人其頎(音奇),衣錦褧(音炯)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音酋)蠐(音奇),齒如瓠(音胡)犀。螓(音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音睡)于農(nóng)郊。四牡有驕,朱幩(音墳)鑣(音彪)鑣。翟(音迪)茀(音弗)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音谷)濊(音貨)濊,鳣(音沾)鮪(音尾)發(fā)發(fā)(音潑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音怯)。

      大意是說:身材高大的美女,穿著錦繡衣服,外面罩著麻布衫。這高貴的美女是誰呢?她是齊侯(齊莊公)的女兒、衛(wèi)侯(衛(wèi)莊公)的老婆、太子的親妹妹、邢侯(邢國王侯)的小姨子。譚公(譚國公卿)是她親妹夫。

      手指纖纖像嫩草一樣柔軟鮮嫩,皮膚像凝結(jié)的脂肪一般,白皙、晶瑩又滑膩。脖子好像蝤蠐蟲一樣又白又長,牙齒像葫蘆籽一樣潔白整齊。長著蟬一樣寬大方正的額頭,蛾一樣彎細的眉毛。笑起來兩個小酒窩,一雙大眼睛左顧右盼,炯炯有神,秋波流轉(zhuǎn)。

      身材高大的美女,在農(nóng)郊停車休息。駕車的那四匹雄馬驕傲而健壯,馬勒上邊纏繞著紅綢布,迎風(fēng)飄揚。美女善解人意,說大夫早點退朝吧,不要讓衛(wèi)國的國君太操勞。

      茫茫的黃河水浩浩蕩蕩,嘩嘩地奔流向北不復(fù)還。張開魚網(wǎng)來捕魚,諸多的鰉魚鱘魚擺動著魚尾進了網(wǎng)。蘆葦菼草長得挺拔又健壯,齊國姜家眾多隨嫁女子著盛裝,跟隨的眾多庶士威武雄壯。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是對新婚的齊國公主莊姜倩麗、靈秀和華貴的贊歌,它的主題主要有三種說法:憐憫說、勸諭說、贊美說。三種解讀都把“莊姜”作為焦點。

      送親車馬、隨嫁人員與新娘莊姜一起構(gòu)成了美好的婚姻,是周代禮樂文明的“歸化”。衛(wèi)國百姓詠唱《碩人》其實是歌詠合乎倫理、國家利益、婚姻理想的美好婚姻。

      莊姜是春秋時代聞名遐邇的美女,《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描寫了她高貴的出身、絕代的美貌,以及出嫁時盛大的場景。莊姜的婚姻,雖門當(dāng)戶對、六禮皆備、陪嫁豐厚、侄娣如云且處處遵從時俗,卻從未給她以真正的幸福。

      《詩經(jīng)》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源泉之一?!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民歌總集,距今雖已兩千余年。它奠定了中華美學(xué)的底色和基調(diào)。

      《碩人》中“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衛(wèi)國公室的婚禮頌詩,從原始圖騰與生殖崇拜的角度,頌美了人體的審美構(gòu)建,但它頌美的不是莊姜本人的富貴與美麗,而是從原始圖騰與生殖崇拜的角度,頌美了衛(wèi)國族的興盛和繁榮。

      詩末“庶士有朅”體現(xiàn)了對“樂土”的追求,是展望也是祈愿,而不是對陪嫁隨從的“人”的贊美。

      莊姜婚嫁的場面很排場。四駕豪華馬車,陪嫁的姑娘和護送的“小鮮肉”格外精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黃河之水浩蕩蕩,滔滔北流嘩嘩響。山河格外美,迎娶的媳婦更美。

      莊姜作為衛(wèi)莊公的妻子受到了冷落讒嫉,她是寂寞的,原因就是沒有子嗣。借用張愛玲的一句話:“她的美沒有給她闖禍,也沒給她造福,空自美了許多年?!睋?jù)《左傳》記載:(莊姜)“美而無子?!?/p>

      愛人者,人恒愛;敬人者,人恒敬。衛(wèi)國人同情她,不忍心看莊姜受此遭遇,于是寫了這首贊美詩《碩人》。

      “美而無子”說明求子而不得,陷入“求不可得”的糾結(jié),這比愛情上的“求不可得”更悲慘。深受衛(wèi)國人喜愛,卻無奈結(jié)局凄涼。

      《毛詩序》中說:“《碩人》,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左傳·隱公三年》的記載是:“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

      《詩經(jīng)》是周代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心詠嘆和思考?!对娊?jīng)》作品的原生形態(tài)集中表現(xiàn)在與樂一體的存在方式上?!对姟啡霕返拇嬖诜绞剑瑳Q定了《詩經(jīng)》文本是情緒化的藝術(shù)文本,詩的本義即其字面意義,詩的功能既有政治教化方面的、又有娛情審美方面的。

      《詩經(jīng)》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是研究周代禮樂文明的一部可靠史料。周代文明是以“禮”為核心的,周禮在很大程度上又體現(xiàn)為在貴族階級內(nèi)部經(jīng)常舉行的一些禮典,如冠婚、郊祀、朝覲、錫命、聘問、鄉(xiāng)射、喪葬、軍旅、田狩等。《周禮·春官·大宗伯》將這些禮典劃歸為吉、兇、賓、軍、嘉五禮。

      漢代是訓(xùn)詁學(xué)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產(chǎn)生了最有代表性的兩部《詩經(jīng)》訓(xùn)釋著作——《毛詩故訓(xùn)傳》(以下簡稱《毛傳》)、《鄭箋》?!睹珎鳌?,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傳注體訓(xùn)詁專著。毛亨注解詞語,也串講文意,涉及到許多語法現(xiàn)象,反映出西漢初年人們的語法意識和語法觀念。

      涂石在《人民日報》撰文,談朱熹怎樣讀書。引用如下:朱熹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是疑。過了這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xué)?!盵3]以朱熹讀《詩經(jīng)》為例,開始讀時,他就未知有疑,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沒有跳出《毛傳》《鄭箋》的傳統(tǒng)《詩》學(xué)的窠臼,奉《毛詩》為圭臬。而等到他知之有疑,疑漸漸解,以至于融會貫通,都無所疑后,才感到是真正讀懂了《詩》了。

      《毛序》解詩的基本觀點是“美刺說”,以為《詩》三百篇都有美刺的深意,后人更認為《鄭風(fēng)》與被稱為“淫聲”的鄭聲是兩回事,應(yīng)當(dāng)在《詩》三百篇外別求鄭聲,借以維護孔子“思無邪”的千年詩教。朱熹斷然認為《詩》中的《鄭風(fēng)》《衛(wèi)風(fēng)》就是鄭衛(wèi)之聲,古時太師陳詩以觀民風(fēng),采集里巷歌謠,是“不問其美惡而悉陳以觀” “不嫌于龐雜”,這些民間土風(fēng)本就沒有什么美刺。自悟雅鄭邪正之辨使朱熹徹底拋棄傳統(tǒng)解《詩》的美刺說,而確立了自己經(jīng)傳相分、就經(jīng)說經(jīng)的解經(jīng)原則。他的《詩》學(xué)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由主《毛序》作《詩集解》到黜《毛序》作《詩集傳》的根本轉(zhuǎn)變,從而建立了自己的解《詩》體系。

      朱熹也是在熟讀這些著作時,對“四書”學(xué)產(chǎn)生懷疑的,進而解疑,并在吸取融貫眾家之說后建立“四書”經(jīng)學(xué)體系的。他刪改、重寫《大學(xué)章句》和《中庸章句》是拋棄了歷來的解經(jīng)方法,而采取漢儒的訓(xùn)詁解經(jīng)方法。朱熹的“君子之學(xué),不為則已,為則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的治學(xué)精神,和他從無疑到有疑,到解疑,到無所疑的讀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史載傳《詩經(jīng)》者原為魯、齊、韓、毛四家,然魯、齊、韓三家東漢以后漸亡佚,流傳至今的僅《毛詩》一家。

      東漢末年,鄭玄以禮箋《詩》,其遠源是先秦時期孔子、孟子、荀子《詩》學(xué)中的相關(guān)理論,其近源是《詩序》《毛傳》、三家《詩》之以禮說《詩》。鄭玄《毛詩箋》是漢代以來隨文釋義的典范之作,訓(xùn)詁內(nèi)容十分豐富。

      《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座高聳的豐碑,在《詩經(jīng)》中可以找到各種文學(xué)形式的源頭。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詩經(jīng)·國風(fēng)》里存在著大量關(guān)于愛情的詩篇,這些愛情詩里存在著“求不可得”的痛苦折磨。

      “求不可得”,這種文學(xué)現(xiàn)象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很大影響,詩人喜歡選擇“求女情節(jié)”這種通過“求”來表達作者追求理想的時代性。“求不可得”,其實是個體情緒的一個排泄閥,換句話說,是通過“意”與“象”的關(guān)系的演變,來記錄這種認識的發(fā)展和精神的豐富。愛情詩表現(xiàn)出來的愿望并不在情欲本身,而是看中了情感的安慰作用,其實不過是作為其他情感的一種寄托或發(fā)泄方式。

      以《詩經(jīng)》來說,雖然收集了上千年的詩歌,但淘汰下來,不過305首,莊姜一人就占了五首,可見孔子非常重視她,以至于孔子上課也和學(xué)生討論她。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庇幸淮?,子夏問孔子:老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在上面畫畫。子夏立即順著老師豎起的桿兒往上爬:“禮后乎?”禮也在仁義之后吧?孔子樂不可支:“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p>

      《詩經(jīng)》里的美女,如莊姜,可以說修長、高大、豐滿、白皙。碩是什么意思?就是大的意思,鄭玄是這么注的:“碩,大也?!备叽蟮拿琅星f姜,長得很魁梧?!对娊?jīng)》中還有這么一句:“有美一人,碩大且卷?!闭f這個美女,長得高大且美好。

      《詩經(jīng)》的美學(xué)精神是:崇尚壯大美,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中的生命文化。比如《衛(wèi)風(fēng)·碩人》中描寫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出嫁的排場及沿途的風(fēng)景,用了6個摹形或摹聲的疊詞:“洋洋”“活活”“濊濊”“發(fā)發(fā)”“揭揭”“孽孽”,贊美興旺和繁盛。再比如《周南·葛覃》用“萋萋”贊美葉子繁茂好看、“喈喈”贊美鳥鳴響亮動聽,《鄘風(fēng)·簡兮》用“俁俁”贊美碩人壯美,《王風(fēng)·大車》用“檻檻、哼哼”贊美車馬盛美,《秦風(fēng)·權(quán)輿》用“渠渠”贊美大屋壯美,《大雅·生民》用“旆旆、穟穟、幪幪、唪唪”贊美莊稼茂盛,《大雅·韓奕》用“奕奕、彭彭、鏘鏘、祈祈、訏訏、甫甫、噳噳”等詞分別贊美山嶺、車馬、川澤、魴鱮、麋鹿眾盛、壯美。受原始文化影響,作者喜歡用這些疊字表現(xiàn)壯美大美。

      一部《詩經(jīng)》,如果說,《風(fēng)》彰顯出生命的力量,是人類的性欲原型,那么,《雅》則是在人類在生存本能外的自我價值,《頌》就是先民物質(zhì)生存意識原型。

      莊姜,她是齊國的公主,齊國國君是姜子牙的后代,姓姜,而美女的老公是衛(wèi)莊公,因此大家稱她為莊姜。

      莊姜某年嫁到衛(wèi)國去,衛(wèi)國人民為莊姜的美麗傾倒。她給衛(wèi)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碩人其頎”,長得高大、修長。在那個缺醫(yī)少藥的年代,高大、修長,意味著健康、吃得好。審美的第一標(biāo)準(zhǔn)是健康。你看,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女神雕像,個個高大豐腴、有著結(jié)實的臂膀、修長的雙腿和一個圓潤的小肚子??梢娫谌祟惖摹跋让瘛睍r期,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是喜歡那種高大、豐碩型的美女??梢哉f,“美與善相統(tǒng)一”,這種審美觀是相當(dāng)健康的。先民受自然條件所限,壽命沒有現(xiàn)在長,高大健碩的女人至少代表著健康、宜生養(yǎng),所以,是“好”的,因此也是美的。

      女人,長成“碩人”,圓潤豐滿的身體,就如灌滿漿的稻谷,代表了一種生命力,在與天地斗、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歲月里,還有什么比這更能激發(fā)人關(guān)于“美好”的想象呢?

      “高個兒”的莊姜,是先秦高個子美女的代表人物?!对娊?jīng)·國風(fēng)·唐風(fēng)》中的《椒聊》詩中,也提到一“高個兒”美女,“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中《簡兮》詩,說一女子在舞蹈表演時對領(lǐng)隊舞師的感覺是:“碩人俁俁”,意思是舞師高大英武。高大,說明出身嬌貴、吃得好、營養(yǎng)好;白皙,說明她不用去室外勞動,從不經(jīng)風(fēng)吹日曬,可以說,這是一種屬于貴族的美,是一種貴族時尚。

      商朝最后一位國君紂王是當(dāng)時公認的美男子,首先是他“碩大”,《荀子·非相篇》是這樣描寫的:“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p>

      在《詩經(jīng)》中,直接就把美人稱作“碩人”。比如其中有一篇《衛(wèi)風(fēng)·碩人》,贊美一位衛(wèi)國的貴婦有多么美麗,“碩人其頎,衣錦褧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這是一位又高大又肥胖的美女。

      《詩經(jīng)》中的另一篇《唐風(fēng)·椒聊》里面,也有類似的“碩人”審美觀,“彼其之子,碩大無朋。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意思就是:這個美女,又肥又壯。后來人們干脆就用“碩人”來形容美女。所謂“碩人”者,有德之尊稱也。在唐代,胖是健康,更是美?!按┰健钡教拼愀静挥脫?dān)心“每逢佳節(jié)胖三斤”?!皩幰莸镁?,不要胖得雷同”,諸如此類的減肥廣告,根本就沒有市場。有一句調(diào)侃的話,對一個胖女人來說,即使認真看書都像在點菜,呵呵,這玩笑開大了。說白了,還是“碩人”歧視,想改變這個觀點,還是“穿越”到《詩經(jīng)》時代為好。

      話說回來,《詩經(jīng)》時代的“碩人”,也不是那種一身多余的脂肪,都說楊玉環(huán)胖,不過人家胖得恰如其分,“其俗喜豐艷,雖肥不傷肉”?!杜f唐書》中記載了太平公主的長相,是這樣說的:“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就是說,太平公主是那種“豐肌”“豐肉”的樣子,不愧是公主,“富態(tài)”。“胖”“方面大耳”,在古代是貴族的標(biāo)志,還意味著有德?!抖Y記·大學(xué)》中說:“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左傳·隱公三年》載: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皷|宮之妹”這4個字,明寫莊姜夫人跟太子是一母所生,也就是王后所生,凸顯她嬌貴的身份。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的前三段贊美莊姜之美,末尾點題卻是落在她對生活的美好愿景中。喧鬧的水聲使她心煩意亂,她眼中的黃河之水,緩緩流,澆灌她早已干枯的愛情心田。

      看到這里,有人說,明白了,在先秦時期,“碩人”就是美女的標(biāo)準(zhǔn),這話,只說對一半。也就是說,在北方黃河文化中,是這樣的,但在南方楚國人的眼中,并非如此。

      先秦時期,在以楚國人為代表的南方人眼里,不是以“碩人其頎”為美,而是以“細腰”為美?!凹氀庇纸小袄w腰”“小腰”“柳腰”。據(jù)《韓非子·二柄》中記載:“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币馑际牵撼跤小凹氀瘪焙茫矚g細腰之人,結(jié)果身邊人為了取悅于他,餓著肚子減肥、瘦身。楚國上下皆以“細腰”為美,所以細腰又叫“楚腰”?!赌印ぜ鎼壑小分杏涊d:“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楚靈王的“細腰”癖好,弄得朝廷臣僚都饑瘦得面有黃黑之色,扶著墻才可以站起來。北宋詞人晏幾道《鷓鴣天》詩稱:“楚女腰肢越女腮?!?/p>

      古代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是“柳腰”。

      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身輕如燕,成語“環(huán)肥燕瘦”中的“燕瘦”,說的便是趙飛燕。宋秦醇《趙飛燕別傳》稱:“趙后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xué)也。”據(jù)《南史》,南朝梁名將羊侃的藝伎張凈琬腰圍只有一尺六寸,能站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此舞叫“掌中舞”,據(jù)說是趙飛燕的原創(chuàng)舞蹈作品。

      楚國人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不是以“碩人”為美,相反,是“女以弱為美”。這個審美標(biāo)準(zhǔn),導(dǎo)致整個魏晉六朝時期都崇尚“儀靜體閑,柔情綽態(tài)”。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歷來傳誦眾口,尤其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8個字,可以說是《詩經(jīng)》中寫女子寫得最美的一篇,中國“美女”文學(xué)的源頭大抵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確立了以“君子”和“淑女”為標(biāo)志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溫瑞安的《溫柔一刀》中,對女俠是這么描寫的:“燈下的手,燈下的柔荑?!?/p>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這首婚戀詩,圍繞多種表現(xiàn)手法共筑莊姜公主之美。

      對莊姜容貌的傳神描寫,自古以來享有“美人圖”的贊譽。作者從多個角度刻畫莊姜公主之美和“美人圖”背后蘊藏的悲涼。但《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詩中幾個名物的解釋卻是眾說紛紜。詩中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是在贊美齊莊公的女兒、衛(wèi)莊公的老婆莊姜夫人的美貌。先是說莊姜夫人身材如何如何嬌媚,衣著如何如何華麗,出身如何如何高貴,總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位美女絕對讓你神魂顛倒,因為她會“巧笑”,既妖又媚,美到近乎妖的程度了。《說文解字》云:“巧也。一曰女子笑貌?!鼻墒茄墓抛郑止痧ァ墩f文解字義證》曰:“‘巧也者,俗作妖,《上林賦》‘妖冶嫻都,李善引《字書》‘妖,巧也?!?/p>

      接著,刨根問底一般,對這個“碩人之美”非常具體地描述,用了一連串比喻,說她“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那么,問題來了?!叭彳琛笔鞘裁礀|西?就是初生的嫩茅草。“凝脂”呢,就是白色凝結(jié)的動物脂肪,比如豬油?!膀摗庇质巧赌??是乳白色的天牛幼蟲。“瓠犀”呢,就是瓠子整齊潔白的籽兒。至于“螓首”,那是知了的頭?!岸昝肌蹦兀秋w蛾的觸須。這一連串比喻,就是中醫(yī)中所說的取類比象。

      “碩人”是齊國的公主。她的哥哥是齊國太子,她的姐姐妹妹也嫁得挺好,夫君分別是邢國和譚國的國君。她的牙齒,就像是瓠瓜的籽,方正而潔白,排列得整整齊齊,“齒如瓠犀”。

      在審美藝術(shù)鑒賞中,“神”高于“形”,“動”優(yōu)于“靜”。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鼻宕﹄H恒《詩經(jīng)通論》說:“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p>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說,顧盼生輝,美人的眼睛黑白分明,嫵媚動人。倩,《毛傳》:“好口輔也?!薄翱谳o”指嘴角兩邊,就是說,嘴角兩邊非常好看,笑起來有小酒窩。盼,《毛傳》:“黑白分”“動目也”, 指眼珠的流轉(zhuǎn)?!墩撜Z·八佾》里引用了這句話,馬融注:“盼,動目貌?!?/p>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激活人們美的聯(lián)想和想像,堪稱中國版的“蒙娜麗莎”,給人的感覺就是:神美動人心??梢韵胂?,那“永恒的微笑”,多么楚楚動人。那笑靨、那秋波,是怎樣的千嬌百媚,令人銷魂攝魄?!扒尚毁猓滥颗钨狻?,不是搔首弄姿,而是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

      清代孫聯(lián)奎《詩品臆說》評論道:“‘手如柔荑云云,猶是以物比物,未見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則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直把個絕世美人,活活地請出來在書本上滉漾,千載而下,猶如親其笑貌,此可謂離形得似者矣。似,神似,非形似也。”

      《鄭風(fēng)·野有蔓草》里說:“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清揚,《毛傳》:“眉目之間婉然美也。”也是寫眉目清秀?!扒鍝P”一詞是當(dāng)時常用語,在《鄘風(fēng)·君子偕老》里面也出現(xiàn)過:“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齊風(fēng)·猗嗟》專寫眼睛的漂亮:“美目揚兮”“美目清兮”。

      到了元代,王實甫在《西廂記》里,這樣描寫張生見到崔鶯鶯的樣子:“怎當(dāng)他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p>

      莊姜出身高貴。《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的作者,不厭其煩地描寫她的服飾和妝束,長相如此地端莊,媚好,肌膚柔白,豐滿,肥胖,高大,總之,齊國的公主莊姜是個“碩人”,豐乳肥臀。

      姜是齊的國姓?!褒R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這是講國君夫人莊姜家庭背景的。那個年代,擇偶很講究這個。一說就是她是誰誰誰的孩子,誰誰的老婆等。比如,《召南·何彼襛矣》里還有類似的描寫:“平王之孫,齊侯之子?!蹦憧?,老婆是周王室的背景,是姬家人;老公則是齊國王侯的兒子,是姜家人?!对娊?jīng)》時代的婚姻非??粗匮y(tǒng)和出身,《陳風(fēng)·衡門》里說:“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取妻,必宋之子?”姜是齊的國姓,子是宋的國姓。詩寫得相當(dāng)明白:男人找老婆,必然帶著政治目的,一定要找齊國、宋國的公主?

      在《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里,姬家女兒嫁給齊家的兒子,不只是小姬和小齊兩個人的結(jié)合,更是姬家和齊家的政治聯(lián)姻。與其說是男女的兩性結(jié)合,不如說是姬、姜兩姓、兩個家族的政治聯(lián)盟。這兩個家族從此結(jié)為“秦晉之好”。秦晉之好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呢?來自春秋時代的故事,秦穆公為“和親”,先后嫁5個女兒給晉國的公子。為什么要如此討好晉國?因為晉是當(dāng)初的強國。沒有強大的外援,國將不過,更不用說保住君位了。

      《左傳》里記載,為了和晉國攀上親,秦穆公嫁女兒給晉惠公。晉惠公的老爸晉獻公年老時糊涂了,聽信讒言,逼世子申生自殺。家族內(nèi)訌導(dǎo)致晉國大亂,晉惠公逃到了秦國,后來,在自己老岳父秦穆公的幫助下,返回晉國當(dāng)上了晉國國君。晉惠公做了國君后,并沒有表現(xiàn)出對秦穆公的感恩,還派兵威脅秦國。

      秦穆公沒有能力和強大的晉國對抗,只能再嫁女兒“和親”,又嫁第二個女兒給逃到秦國的晉懷公——晉惠公的兒子。等待時機成熟后,晉懷公偷偷從秦國溜回自己的國家——晉國,連自己的老婆都沒帶。秦穆公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聽聞晉懷公的伯父即晉惠公的兄弟——公子晉重耳來到秦國,秦穆公又把第三個女兒“懷嬴”嫁給晉公子重耳。嬴是秦國的國姓,“懷”指的是晉懷公,說明什么?說明她曾經(jīng)是晉懷公的女人。晉懷公不要她了,如今又嫁給我?晉公子重耳想到就煩,當(dāng)然不高興了。但晉公子重耳是個有大追求的人,為達目標(biāo),他選擇忍辱負重,不拘小節(jié)。晉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得力相助下,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

      秦穆公就這么一直和晉國走“和親”之路,先后嫁了5個女兒。而晉國在晉文公時代,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庶姜孽孽, 庶士有朅?!敝祆錃w納為:“而夫人之來,仕女姣好,禮儀盛備如此,亦首章之意也。”在“碩人”的影響下,衛(wèi)國一片生機盎然,就像黃河水浩浩湯湯。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給我的感覺就是魚的自在。小窗莫聽黃鸝語,踏破荊花滿院飛。平生最愛魚無舌,游遍江湖少是非。人身的氣血要流通運動,就像黃河里的水,“洋洋”“活活”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滯了,人身的血脈如何暢通?不暢通,水就會發(fā)臭、腐敗,或者由于淤積而沖開河堤泛濫成災(zāi)。因此人不能貪圖安逸。

      時間的書頁嘩嘩翻動,蘆花飄滿了天地,庸常的日子如黃河之水,“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沒有止境地繼續(xù)著。那個高個子美女莊姜,已經(jīng)裊裊婷婷地站在了黃河旁,生命中的這場華美但悲哀的盛宴,悠悠千年。剎那間的光華,更像一場夢。至今,黃河岸邊還殘留著她的光影、她的笑靨。

      記憶里的莊姜從來沒有離開。

      參考文獻

      [1] 李學(xué)勤 主編.周易正義[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238.

      [2] 趙缺.《蒹葭》并非情詩[N].中華讀書報,2013-05-29.

      [3] 涂石.朱熹怎樣讀書[N].人民日報,2013-04-30.

      猜你喜歡
      半夏詩經(jīng)黃河
      不同溫度對半夏倒苗的影響
      多彩黃河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6
      黃河寧,天下平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2
      『黃河』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黃河知道我愛誰
      花開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11:02:42
      卷卷當(dāng)?shù)乐ㄩ_半夏
      莆田市| 博客| 白玉县| 拉萨市| 屏南县| 平陆县| 二连浩特市| 章丘市| 靖西县| 兰溪市| 富蕴县| 江门市| 炉霍县| 镇平县| 松潘县| 阜康市| 小金县| 沾化县| 石柱| 保亭| 锡林郭勒盟| 井陉县| 灵川县| 穆棱市| 常熟市| 承德县| 曲麻莱县| 临泉县| 斗六市| 淮安市| 天门市| 临夏市| 江永县| 沙雅县| 通道| 平原县| 大方县| 海宁市| 康马县| 怀远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