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摘要:目的分析射頻消融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療效,旨在為今后臨床上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提供參考和依據。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8例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均采用射頻消融治療,所有手術患者進行隨訪1年,觀察臨床療效及特點。結果所有患者中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14例,占50.00%;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12例,占42.85%;房性心動過速2例,占7.14%;消融成功25例,成功率為89.28%。有1例出現局部血腫,占3.57%。結論射頻消融對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有比較顯著而有效的臨床療效,并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小,值得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射頻消融;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臨床療效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目前射頻消融術是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有效的方法。射頻消融術由于見效快、并發(fā)癥少、創(chuàng)傷小、根治率較高被逐漸重視。本研究筆者進一步探究分析了射頻消融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效果,發(fā)現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8例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5例,女13例,年齡15-77歲,平均45歲。大部分患者有藥物治療史,常用藥物為心律平和異搏定,藥物均能中止疾病發(fā)作但不能預防復發(fā)。術前常規(guī)心電圖,胸片,超聲心動圖和三大常規(guī),電解質,肝腎功,凝血功能等生化檢查,其中高血壓病2例,慢支炎肺氣腫2例,糖尿病1例。
1.2治療方法
1.2.1電生理檢查
所有患者術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5個半衰期以上,術前心動過速發(fā)作的患者選擇興奮迷走神經,食管調搏,必要時靜推三磷酸腺苷(ATP)終止發(fā)作。讓每例患者于RFCA術前保持空腹。常規(guī)進行消毒鋪巾,1%多卡因局部麻醉生效后,常規(guī)穿刺左鎖骨下靜脈,右股靜脈,放入
冠狀竇、高位右房、右心室電極,分別進行心室、心房分級遞增及程序刺激,行常規(guī)高位右房、右心室程序刺激完成心電生理檢查,確定室上性心動過速發(fā)作類型。
1.2.2消融過程
左側房室旁道參與的折返性心動過速,消融時予以穿刺右側股動脈、導管從右側股動脈血管鞘向左心室遞送,在二尖瓣左心室側掛勾,一些患者位置比較向前和二尖瓣環(huán)下消融效果較差的患者可予以其經房間隔于二尖瓣環(huán)心房側穿刺消融;右側房室旁道參與的折返性心動過速,消融時導管自右股靜脈送至三尖瓣環(huán)心房側,消融導管貼靠不良或固定困難時采用Swantz長鞘作為輔助支撐;在針對隱匿性旁道時,心室起搏下或心動過速時,VA最近,逆性A波最提前為消融靶點;在針對顯性旁道時,采用竇性心律下V波起始處比體表心電圖預激波最早起點提前10-30 ms為消融靶點。
1.3消融成功的標準
旁道:體表心電圖delta波消失,心房和心室起搏未誘發(fā)出心動過速,心室起搏呈室房分離或以希氏束導管A波最早的室房遞減性傳導。房室結雙徑路:心房程序期前刺激無A-H問期跳躍延長,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后,重復心房程序期前刺激未誘發(fā)出心動過速。
2結果
所有患者中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14例,占50.00%;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12例,占42.85%;房性心動過速2例,占7.14%;消融成功25例,成功率為89.28%。有1例出現局部血腫,占3.57%,見表1。
3討論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區(qū)的心動過速,大多數是由于折返激動所致,少數由自律性增加和觸發(fā)活動引起。心電圖連續(xù)3次以上室上性過早搏動稱為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包括房性和交界區(qū)性心動過速,有時二者心電圖上難以鑒別,則統(tǒng)稱為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對于左側旁道參與的折返性心動過速,絕大多數可以在左房室瓣環(huán)的心室側消融,少數患者可在心房側消融。消融成功的關鍵是精確定位,一般采用冠狀竇粗標,消融電極細標,故準確的置入十極冠狀竇電極是非常必須和重要的。右側旁道射頻消融成功率相對左側旁道及房室結雙徑路為低,由于右房室瓣環(huán)不是一個完全連續(xù)的纖維環(huán),其與右室心內膜面交角較小呈銳角,右房心肌和右室心肌在右房室瓣環(huán)處相互重疊,使右房室瓣環(huán)水平的心內膜形成隆突狀,從而使消融導管不易固定,因此,右側旁道消融時消融電極貼靠右房室瓣環(huán)困難,穩(wěn)定性差,阻礙了射頻電流產生的熱效應向心肌深層侵襲,不能有效阻斷旁道。房室結雙徑路消融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為永久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一旦出現,則需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這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還會對患者造成新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房室結雙徑路的消融方法主要有下位法和后位法,后位法雖然比下位法操作時間長,放電次數多,但發(fā)生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危險性小于下位法。對于顯性旁道又有臨床癥狀的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首先標測和消融體表心電圖竇性心律時QRS波群與delta波特征指示部位的旁路。放置冠狀竇導管到位。該導管可作為消融的影像學路標。
綜上所述,射頻消融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安全、有效。術前完善發(fā)作時體表ECG和術中詳細的心內電生理檢查是明確診斷、提高療效、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