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君 曹桂芹
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與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方式。朗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字詞句的音韻變化,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小學生的文學啟蒙大都是從朗讀開始的,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重大。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 教師范讀,為小學生做好朗讀示范作用
小學生天生對教師充滿了崇拜之感,會不自覺地模仿自己的崇拜對象。因此,要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的范讀是十分必要的。《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篇具有濃烈情感表達的文章,字里行間都充斥著作者對帝國主義侵略行徑的憎恨,充滿著對五壯士的贊美和對革命英雄主義的贊揚,是朗讀教學的好材料。當讀到最后一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時,教師的語氣應當是昂揚向上的、堅強不屈的,既能夠讓人感受到五壯士犧牲時的悲壯、戰(zhàn)爭的殘酷,還要能夠讓人感受到五壯士對未來的期望,對革命信仰的堅定信念。如此,學生便能夠切身體會到朗讀所帶來的魅力,并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加深自己的感情,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
二、 抓住作品的畫面感,開展朗讀訓練
朗讀的過程,即是對文學作品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以《火燒云》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以孩子的口吻描述了火燒云的壯觀景象,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準確地抓住文章的語言文字,感受火燒云的奇幻魅力,激發(fā)學生對于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在朗讀指導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天空中那美麗的云,一會兒變成一匹馬,一會變成一條大狗,一會兒變成一頭大獅子。如此,學生讀的時候便會有形有色,從而帶來一種強烈的畫面感。
三、 讀思結合,讓朗讀更有韻味
在開展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在讀正確的前提下,還要引導學生對朗讀內(nèi)容的思考,對文章內(nèi)涵的把握,真正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把文章朗讀得更好。在教學《白楊》一課時,學生僅僅照著文章內(nèi)容讀下來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在文章的朗讀過程中思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作者在文中采用大量篇幅寫白楊,實質(zhì)上是在寫自己以及同自己一樣守衛(wèi)邊疆的人。當學生能夠在朗讀中思考到這些內(nèi)容時,就會自然流露出對白楊的尊敬與贊嘆,從而使朗讀更有韻味。
四、 運用多種方式開展朗讀訓練,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形式,也是最為基本的訓練形式。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便可以通過設置角色情境,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情景氛圍,進行角色分配,展開朗讀訓練。如此,不僅能夠增強小學生朗讀的參與感,還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投入更多的感情,體會到語言的意境之美。
總之,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應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則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朗讀教學策略,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不斷促進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