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一位朋友的攝影作品中看到這一奇景的,照片上一條鮮紅的經(jīng)幡被風吹動著舒展開來,占據(jù)了主要視角,那黑色的經(jīng)文清晰可見,一個符號連一個符號,很規(guī)則而又很整齊地排列在上面,被風一吹,隨經(jīng)幡飄了起來。我認識這些筆畫,或者說這些形狀的符號,這是些排列整齊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這是藏文化中最傳統(tǒng)的祝福語,據(jù)說念一遍六字真言就能減輕六道輪回眾生之痛苦,具有辟邪、祈福、求愿、消除罪孽、凈化心靈之功效。而將經(jīng)幡懸掛在曠野中,是為了迎候風的吹動,在藏民族古老的觀念里,風每吹動一次經(jīng)幡就等于念了一遍經(jīng)文。所以他們總是把經(jīng)幡掛在很神圣的曠野高處,任憑來自不同方向的風吹動著,祈禱著他們心中美好的祝愿。照片的后背景是白、黃、藍、綠、粉等其他顏色的幾十條經(jīng)幡和藍天白云,以及影影綽綽的連綿雪峰,那些經(jīng)幡也抖動著,只是上面的經(jīng)文看上去有些模糊,變成了一個連一個的黑點點。照片的立體感很強,我不僅一眼看到了在風中抖動的五彩經(jīng)幡,還看到了獵獵作響的冷風…… “這是什么地方?”我吃驚地問。朋友看著我有些奇怪地說:“昆侖山口啊,怎么你沒去過?”昆侖山口?我怎么能沒去過呢?少說也路過了十幾趟吧!我忽然吃驚自己的粗心,去了昆侖山口十幾趟,竟然沒有注意過抖動在風中的五彩經(jīng)幡,那我注意了些什么?那座藏羚羊的群雕,還是那幾塊矗立著的石碑?我一時想不起,只感覺心中荒禿禿的一片……
去游覽昆侖山口的欲念就在這一瞬間陡然升起。
迎著早晨的太陽,我們一路追著進藏的火車馳進山中。連綿的山峰在高原早晨的霞光中露出了它少有的慈祥,兩條天路時而蜿蜒、時而挺直、時而交叉著向山中延伸。與列車并馳在天路上,心一直在突突地跳,學生時代那種百米沖刺的感覺開始在心中涌現(xiàn),總想著汽車能在火車的前面到達山口,這樣才不枉與火車并馳在天路上??裳劭粗熊囈呀?jīng)將我們遠遠地甩在了后面,我心想完了,今天又白起這么早了,我們只能聆聽到火車駛過山口的那聲鳴叫了。卻聽司機說火車在到達山口前要拐好幾個大彎,汽車走的是直路,如果順利的話我們能在火車前面趕到山口。一聽此言那種百米沖刺的欲望又一次從心中升騰,于是就催促司機集中精力,加足油門往山口沖……
天不是很好,從山頭后面升起的太陽時隱時現(xiàn),使我們對太陽的期望也時高時低。
早晨是攝影的好時辰,光線是決定攝影作品優(yōu)劣的重要因素。對于我這個攝影初學者來說,能在早晨拍攝火車通過昆侖山口的這一瞬間,那實在是個難逢的好機會。剛剛選好位置,就見列車從山口前的那座鐵路橋上駛了過來,并以極快的速度駛到了眼前。我急忙按連拍,方才記錄下了列車通過昆侖山口的這一瞬間。
昆侖山口是個神圣的地方,無論是在藏族人民心中還是其他民族人民心中,那飄動在風中的五彩經(jīng)幡就證明了它在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這里是通向人類凈土可可西里的重要驛站,也是通向東方神山——昆侖山腹地的重要隘口。在古老的藏文化中,昆侖山被認為是藏族人民所崇拜的神山——岡底斯山和圣湖——納木錯湖的兒子,它勇敢、堅強、偉岸、雄渾,博大的胸懷包容了世間萬物,綿延的雪峰撰寫著千古絕唱。多少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牧民們總是將美好的期望寄托在這里,也將渴望寧靜和富裕生活的愿望刻寫在這里。各界人士都爭著來給這片神圣的土地增添人氣,鐵路和公路之間那并不寬敞的土地上就矗立起了好幾塊紀念碑和雕塑,有旅游局立的昆侖山口標示碑,有地震局立的昆侖山地質(zhì)公園標示碑,還有可可西里保護站立的杰桑·索南達杰紀念碑,他的墓就在紀念碑旁邊,這位藏族人民優(yōu)秀的兒子依然像生前一樣守候著這片土地。當然最顯眼的還是那座可可西里保護站塑的藏羚羊的群雕:幾只藏羚羊緊緊地偎依在一起,雄藏羚羊充滿靈氣的雙角戳向天空,將無畏和勇敢抖擻出來,警惕的目光射向遠方,雌藏羚羊和幾只小藏羚羊呢喃地偎依在雄藏羚羊身邊,乖巧的嬌態(tài)讓人不禁心中一動——它們是多么迷人的動物,嬌弱無助地渴望著人類的呵護。順著這座雕塑環(huán)顧山口四周,發(fā)現(xiàn)西南角側(cè)矗立著一個碗口粗的經(jīng)柱,經(jīng)柱被幾條繩索從四面八方固定在那里,繩索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經(jīng)幡。所有的經(jīng)幡在風中抖動著獵獵作響,經(jīng)文清晰可見,其中最大的一條便是鮮紅色的。冷風一吹,它便迎風抖動發(fā)出呼啦啦的聲音,將藏羚羊群雕的整個南側(cè)面不規(guī)則地遮擋起來,令人產(chǎn)生一種神秘的遐想。我忽然想起朋友的攝影作品,并確定這就是照片上的那條鮮紅經(jīng)幡,于是便急忙趨步向前,用手拽住那條鮮紅的經(jīng)幡撫摩,并忍不住輕輕念誦: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
不知什么時候藏羚羊的群雕前又建起了一個兩米多高的白塔。大概是信佛的人捐建的,塔灶里還有柏香和佛表之類的東西在燃燒。一個藏族小伙子在離塔約五米處,也就是緊靠青藏公路邊上站著,前面放了張兩尺見方的桌子,桌子上擺滿了香、表、飛鹿、飛馬(彩色的薄紙上印上長有翅膀的、正在飛翔的鹿和馬,家鄉(xiāng)人叫飛鹿、飛馬)等信佛者祈禱用的東西。天還早,游客們正在趕往山口的路上,小伙子還沒有生意可做,只好孤零零地站在路邊,眼巴巴地向路的兩頭張望。
臨近中午,車輛逐漸多了起來,大巴、中巴、小車,還有自駕的摩托車隊,將整個山口粉飾得格外熱鬧??腿艘惨粨芙右粨艿貋砹?,他們中有從格爾木上來的,也有從山里出來的。小伙子急忙沖大家招攬生意,許多人圍了上去,我也跟著圍了上去。東西并不貴,但都寄予愿望,所以大家紛紛掏身上的零錢購買。我雖然不是信佛的人,但從小受母親的影響,遇上這樣的事情也不敢怠慢,總是喜歡去湊湊熱鬧,燒上一兩炷香,為自己,也為家人求個平安和健康。何況還有飛鹿飛馬,按青海的說法在高處放飛鹿馬,算是在天地間做的一次祈禱,神圣而靈驗。昆侖山口海拔4767米,寧靜而空曠地佇立于天地之間,在這里放飛鹿馬,為家人為自己作一次祈禱,求得一生的平安和健康,豈不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我急忙買了飛鹿飛馬香表等物跟著別人一起祈禱,很多客人并不知道飛鹿飛馬是干什么的,他們見我買也跟著買,并跟在后面問我飛鹿飛馬的紙片有什么用。我告訴他們這是祈禱用的,按我們本地的說法就是放飛心愿的意思。聽了我的話客人們便爭著購買,一時間藏族小伙子忙得不可開交。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
我往白塔的灶膛里添香表時發(fā)現(xiàn)白塔的底座跟前有一袋子青稞和一袋子柏香,袋口是打開的,大概也是那個小伙子帶來的,我知道藏族人把青稞叫珍珠,據(jù)說可以驅(qū)邪祈福,柏香全國各地都通用,是在佛面前祈福的好東西,可為什么他沒有放在攤位上出售?我不解,但我還是很恭敬地用雙手捧了一小捧柏香虔誠地添進了白塔的灶膛,然后才圍繞白塔拋撒飛鹿飛馬。就在這個時候,天空忽然飄起了雪花,花瓣很大,中間還夾雜著珍珠一般的雪霰子,打在臉上有點疼,我毫不回避,繼續(xù)圍繞著白塔拋撒手中的鹿馬……
陽光艷麗,冷風呼呼,雪花隨風亂舞,五彩經(jīng)幡依然在風中獵獵作響,昆侖山口呈現(xiàn)出一種少有的喧鬧,惹得一些沒見過雪花的南方人大呼小叫,許多人急匆匆拍完照片后相繼離去,同時又有一些車輛陸續(xù)到達。今天的山口像趕集一樣熱鬧,藏族小伙子的生意自然也紅火極了,一直在那里忙。白塔灶膛里的香表燃燒得越來越旺,飛舞在空中的鹿馬也越來越多。一名朝圣的藏族群眾走過來,到白塔前祈禱,看見塔旁邊的“珍珠”和柏香,很自然地抓起一把添進了灶膛,順便也將身邊的幾張鹿馬撿起來添進了灶膛,然后磕了幾個頭后轉(zhuǎn)身離去了。沒跟任何人打招呼,也沒跟賣香表的小伙子打招呼,小伙子也沒有跟他打招呼,只是目送著他離去。我忽然明白小伙子沒有將“珍珠”和柏香放在攤位上出售的原因,這是專為那些去往拉薩朝圣的信徒們準備的,那可都是藏族同胞啊,千里迢迢路過昆侖山口,讓他們?nèi)鲆话选罢渲椤逼砬箜樌?,添一把柏香了卻佛緣。
我雖然沐浴過太陽雨,卻從沒沐浴過太陽雪,如今站在太陽光下看雪花隨風飛舞,心中忽然沒了任何雜念,只是很虔誠地拋撒飛鹿飛馬,看那些拋出去的彩色紙片夾雜在風中隨雪花飛舞、飛舞……
風小了,雪停了,游人逐漸散去了,新的游人還沒有到來,山口恢復了原本的寧靜。放飛的飛鹿飛馬凌亂地鋪在了地上,鋪就著游人彩色的夢。飛落的雪花融化了,將整個山口都淋濕了,連整個視野都變得濕漉漉的。在濕漉漉的天地間,所有事物都是靜止的,人的思維也是靜止的,沒有了私心雜念,忘卻了人生寵辱,唯有那懸掛的五彩經(jīng)幡依然在風中獵獵作響,守候著山口的千年風雨,為行走天路的人兒祈禱著平安健康!
作者簡介:蔣應(yīng)梅,筆名梅爾,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供職于格爾木市旅游局。出版有長篇紀實小說《逐玉昆侖》《西進 西進》、中短篇小說集《我住長江頭》,《西進 西進》獲得2017年中國作協(xié)重點扶持項目。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