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發(fā)
摘 要:明有《陽明先生行狀》、《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所載,“陽明先生初至龍場時,發(fā)生了龍場當?shù)厣贁?shù)民族欲用蠱毒殺害陽明先生的事件”。然而在其它相關史料中并未有所提及,且與陽明先生詩《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中事實相左。
關鍵詞:陽明先生;蠱毒;辨誤;龍場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陽明先生到達貴州貴陽,在做過短暫停留后,于同年春季初次到達貴州龍場,“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1]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與外來流放人員雜居的地方。然而就在這一年的龍場,發(fā)生了一個當?shù)厣贁?shù)民族欲用蠱毒殺害陽明先生的故事,故事起源于《陽明先生行狀》。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陽明先生病逝與江西青龍鋪碼頭,于嘉靖九年(1530年)歸葬浙江洪溪。宿儒仙逝,蒼天流淚,王門學子更是嚎啕痛哭,其門生黃綰撰寫了《陽明先生行狀》,行狀中就有談到陽明先生初至龍場時的蠱毒事件。
一、古籍中蠱毒事件記載
黃綰《陽明先生行狀》載:“始至、無屋可居。爰于叢棘間、遷于東峰、就石穴而居。夷俗于中土人至,必蠱殺之;及卜公于蠱,神不協(xié),于是日來親附?!盵2]這里說到,陽明先生剛到龍場沒有房屋居住,于是經(jīng)過荊棘叢生的地方,遷移到東峰,在石穴中住了下來。按照夷人的風俗,當內地人來到這里時,必定用蠱毒殺害;可是在用蠱毒占卜陽明先生命運時,神靈不相協(xié),從此前來歸附陽明先生的人就漸漸增多了。在這記載中,講到了龍場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有個奇怪的風俗,用巫蠱占卜害人。當陽明先生到達龍場時,他們也欲圖殺害??晌讕熢谡疾逢柮飨壬\的時候,發(fā)現(xiàn)神靈不相協(xié),所以就放棄了殺害陽明先生的想法,都來歸附陽明先生。此后當?shù)厣贁?shù)民族便與陽明先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二、蠱毒事件辨誤
首先看《陽明先生行狀》其作者黃綰,“字宗賢,黃巖人侍郎孔昭孫也。承祖蔭官后府都事,嘗師謝鐸、王守仁。嘉靖初,為南京都察院經(jīng)歷?!盵3]據(jù)錢德洪《王陽明年譜》所載:“五年庚午,先生三十九歲,在吉。升廬陵縣知縣……冬十有一月,入覲。先生入京,館于大興隆寺,時黃宗賢綰為后軍都督府都事,因儲柴墟巏請見?!盵4]由是可知,黃綰是在陽明先生離開龍場后在京城結識陽明先生的,他對于陽明先生在龍場的這一段史事并沒有親身參與。在《明史·黃綰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評價:“綰起家任子,致位卿貳。初附張璁,晚背璁附夏言,時皆以傾狡目之?!盵5]有此可見黃綰為人陰險、狡詐。因受祖蔭入仕,在朝堂上為謀求一定地位而用盡手段、趨炎附勢,當屬常理。既然黃綰人品不端,而又與陽明先生私交深厚,在作《陽明先生行狀》時,為增添神話色彩,而藝術性地加入蠱毒事件以傳奇陽明先生,也屬正常。至于馮夢龍先生所作的《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以紀傳小說問世,本身就需要故事的傳奇曲折、跌宕起伏,又兼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陽明先生行狀》,故而在龍場當?shù)厣贁?shù)民族欲用蠱毒殺害的記載上,與黃綰的《陽明先生行狀》所載自然如出一轍。
在錢德洪所著《王陽明年譜》中對陽明先生初到龍場時,關于當?shù)厣贁?shù)民族想要用蠱毒殺害陽明先生的事情并未言及。年譜曰:“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歲,在貴陽。春,至龍場,先生始悟格物致知。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從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與居夷人鴃舌難語,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6]年譜中雖有提及了“蠱毒瘴癘”,但也只是為了說明陽明先生在龍場時所處的惡劣條件,并沒有提及龍場當?shù)厣贁?shù)民族欲用蠱毒殺害陽明先生的事件。據(jù)《明史·王守仁傳》載:“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7]在這一段記述中,也只談到了陽明先生因俗化導,與當?shù)厣贁?shù)建立融洽的關系,并沒有提及少數(shù)民族欲用蠱毒殺害陽明先生的事件。在民國所修的《修文縣志》中,它在參照了過往的史料記載同時,也摒棄了當?shù)厣贁?shù)民族欲用蠱毒殺害陽明先生的事件,對此事也之字未提。
三、從陽明先生的詩看事件真相
據(jù)《修文縣志·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所載,陽明先生詩曰:“草庵不及肩,旅途體方適。開棘自成籬,土階漫無級。迎風亦蕭疏,漏雨易補緝。靈瀨響朝湍,深林凝暮色。群獠還聚訊,語龐意頗質。鹿豕且同游,茲類猶人屬。污樽映瓦豆,盡醉不知夕。緬懷黃唐化,略稱茅茨跡。”[8]此詩是陽明先生初到龍場時所作。雖然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但早晨能聽得到流水湍急的響聲,傍晚也能看得見林間凝結的暮色。當?shù)厣贁?shù)民族邀約來看望陽明先生,他們的語音龐雜,但情意卻是那樣的真切。故陽明先生不禁感慨到:“鹿豕且同游,茲類猶人屬。”龍場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擺宴招待陽明先生,用土制的酒杯與餐具,同陽明先生盡情暢飲。其中以“群獠還聚訊,語龐意頗質”、“污樽映瓦豆,盡醉不知夕?!弊钅苷宫F(xiàn)龍場當?shù)厣贁?shù)民族歡迎陽明先生到來的盛況,雖然言語不通,但卻情真意切。從陽明先生詩來看,龍場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對陽明先生的到來還是很歡迎的,并沒蠱毒殺害之說。
四、結論
陽明先生初到龍場時,龍場當?shù)氐纳贁?shù)民族不僅表現(xiàn)得極為熱情,而且還擺酒招待陽明先生。黃綰在作《陽明先生行狀》時,對陽明先生初到龍場的經(jīng)歷并沒有親身參與,故而所載有誤。至于以剽悍的惡俗惡習來增添其傳奇的色彩,是為了達到給陽明先生鳴不平,神話陽明先生。而馮夢龍先生的《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因采自黃綰《陽明先生行狀》,故也兩有失誤。
參考文獻
[1](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出版社,1974年,第5160頁
[2]楊光、姜波等編,《王陽明全集》,北京煙山出版社,1995年,第437頁
[3](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出版社,1974年,第5219頁
[4]楊光、姜波等編,《王陽明全集》,北京煙山出版社,1995年,第73頁
[5](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出版社,1974年,第5221頁
[6]楊光、姜波等編,《王陽明全集》,北京煙山出版社,1995年,第38頁
[7](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出版社,1974年,第5160頁
[8](明國)陳嘉言修,《修文縣志》,貴陽大中印刷所鉛印,1948年,卷六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十里河灘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