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軍 張遠軍 朱建華 張林
摘要目的:探討喘可治注射液聯(lián)合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的療效及對患者炎性反應遞質和肺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資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84例,依據隨機對照試驗(單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采用喘可治注射液聯(lián)合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對照組單純采用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2組療程均為7 d。比較2組療效,主要癥狀體征評分、炎性反應遞質及肺功能變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2.86%)高于對照組(69.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咯痰、喘息、咳嗽、哮鳴音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低于對照組而干擾素γ(IFNγ)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占預計值、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喘可治注射液聯(lián)合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療效顯著,且可改善患者炎性反應遞質和肺功能。
關鍵詞喘可治注射液;布地奈德氣霧劑;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療效;癥狀體征評分;炎性反應遞質;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242;R56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32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主要是一種慢性氣道炎性疾病,其臨床特征為氣流受限可逆性,其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咳嗽、胸悶、喘息等[1]。近年來哮喘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全世界成人哮喘患病率為1.2%~25.5%[2]。哮喘具有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特點,嚴重影響人們生命安全,且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3]。哮喘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十分清楚,臨床上主要從炎性反應遞質、炎性細胞、免疫機制、神經調節(jié)機制及遺傳因素等進行探討,但其效果十分理想[4]。隨著近年來中醫(yī)藥的不斷研究進展,用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取得良好療效,且不良反應少[56]。因此,本研究探討喘可治注射液聯(lián)合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療效及對患者炎性反應遞質和肺功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資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84例,依據隨機對照試驗(單盲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38.49±4.15)歲,病情程度:輕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1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39.56±4.36)歲,病情程度:輕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9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依據《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關于哮喘診斷標準[7]:1)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或支氣管運動激發(fā)試驗陽性;2)呼氣流量峰值(PEF)日內(或2周)變異率≥20%;3)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試驗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增加≥12%。具備以上至少1項診斷為哮喘。
中醫(yī)診斷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相關診斷標準[8]:屬腎虛挾痰證,臨床證候可見喘促日久、反復發(fā)作、畏寒、汗多、腰酸肢軟、發(fā)時喘促氣短、動則加重,咳嗽、喉有痰鳴,痰白清稀不暢,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1.3納入標準
1)患者處于哮喘急性發(fā)作期;2)患者年齡18~60歲;3)納入患者均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4)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排除標準
1)患者處于哮喘緩解期;2)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3)精神疾病者。
1.5脫落與剔除標準
1)不配合治療者,治療依從性差者;2)中途退出治療者,未完成治療者;3)資料不全者。
1.6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于入院后采用常規(guī)治療,包括化痰止咳、解痙、抗感染、支氣管擴張等。
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氣霧劑(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047328),2 mL/d,1次/d,霧化吸入,15 min/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喘可治注射液(廣州健心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10172),4 mL/d,2次/d,肌內注射。
2組療程均為7 d。
1.7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體征評分變化,包括咯痰、喘息、咳嗽、哮鳴音。1)咯痰:以無為0分,以患者白天間斷咳為1分,以患者白天咳嗽且夜里偶咳為2分,以患者晝夜頻繁咳為3分;2)喘息:以無為0分,以患者偶發(fā)但不影響活動或睡眠為1分,以患者喘息日夜可見但尚能堅持工作為2分,以患者喘息不能平臥且影響活動和睡眠為3分;3)咳嗽:以無為0分,以患者白天間斷咳為1分,以患者白天咳嗽且夜里偶咳為2分,以患者晝夜頻繁咳為3分;4)哮鳴音:以無為0分,以患者偶聞為1分,以患者散在為2分,以患者滿布為3分。
觀察2組治療前后炎性反應遞質變化,包括白細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干擾素γ(IFNγ),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3 mL外周靜脈血,以離心半徑15 cm轉速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于24 h內測定。
觀察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包括FEV1占預計值、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量。
1.8療效判定標準
1)臨床控制:患者哮喘癥狀完全緩解,以及患者FEV1增值≥35%;2)顯效:患者哮喘癥狀明顯減輕,以及患者FEV1增值25%~35%(不包括35%);3)有效:患者哮喘癥狀減輕,以及患者FEV1增值15%~25%(不包括25%);4)無效:患者哮喘癥狀無改善,以及患者FEV1增值<15%[8]。
1.9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2.86%)高于對照組(69.05%)(P<0.05)。見表1。
2.22組主要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咯痰、喘息、咳嗽、哮鳴音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咯痰、喘息、咳嗽、哮鳴音評分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咯痰、喘息、咳嗽、哮鳴音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2組炎性反應遞質比較
治療前,2組IL4、IgE、IFNγ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IL4、IgE水平降低而IFNγ水平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4、IgE水平低于對照組而IFNγ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2組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2組FEV1占預計值、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FEV1占預計值、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量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占預計值、用力肺活量、呼氣峰流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兩肺出現(xiàn)散在、彌漫分布的呼氣相哮鳴音,且呼氣相延長,吸氣相和呼氣相有干羅音,甚至表現(xiàn)為靜止肺,呼吸音低下、哮鳴音消失,容易產生呼吸驟停[910]。布地奈德氣霧劑是一種糖皮質激素,具有抑制支氣管痙攣、抗炎作用,改善肺功能,且能夠抑制炎性反應遞質釋放、炎性細胞趨化,降低氣道高反應[1112]。
中醫(yī)認為哮喘屬“喘證”“哮病”等范疇,急性發(fā)作時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氣促、胸悶、咳痰、喘息及喉中哮鳴有聲等癥狀。中醫(yī)理論認為疾病病因為痰伏于肺,遇感引觸,痰隨氣生,氣因痰阻,壅塞氣道,肺失宣降,而造成痰鳴如吼,氣息喘粗。哮喘病位在肺,可分為2個階段,分別為發(fā)作期和緩解期[1314]?!端貑枴ぬ庩柮髡摗吩唬骸胺纲\風虛邪者,陽受之則入六府,陰受之則入五臟。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隋·巢元方曰:“肺主于氣,邪乘于肺則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澀,故氣上喘逆,鳴息不通”。本研究認為哮喘急性發(fā)作屬本虛標實,其中腎虛為本,痰濁為標,認為肺失宣降、復感客邪、痰濁雍肺。應以標本同治和虛實兼顧為主。因此,臨床因以溫陽補腎、平喘止咳為治療法則。本研究應用喘可治注射液是一種中成藥,組成主要包括淫羊藿、巴戟天,具有溫陽補腎、平喘止咳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喘可治注射液具有抗炎、抗過敏、平喘、止咳、抑菌及調節(jié)免疫等作用,且可促進下丘腦皮質腎上腺皮質激素,改善患者免疫[15]。方佳等[16]研究證實,納入的91例支氣管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療,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8%高于對照組75.6%,且治療后肺功能明顯改善。本研究結果表明,喘可治注射液聯(lián)合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用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且可明顯改善肺功能,與上述文獻報道基本一致。但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對炎性反應遞質的研究,旨在為其作用機制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哮喘主要由多種細胞因子、炎性反應遞質、炎性細胞、免疫細胞參與的呼吸道慢性炎性反應為特征的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而其中炎性反應遞質網絡失衡在哮喘發(fā)病中具有重要作用。IL4、IgE、IFNγ均有重要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炎性反應遞質。IL4是重要的一種炎性反應遞質,當抗原進入體內作用于T淋巴細胞時,Th2細胞釋放的IL4能夠與B細胞表面的IL4受體結合,從而促進B細胞增殖、生長,IL4是IgE合成必不可少的一種因子[17]。哮喘主要由IgE介導的一種Ⅰ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是引起過敏反應的一種主要抗體,且在哮喘發(fā)病中具有重要作用。IgE分泌后粘附于肥大細胞上,使得組胺釋放,且可使分泌增多、黏膜水腫、微血管滲漏、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使支氣管狹窄造成哮喘的急性發(fā)作[18]。IFNγ是重要的抑炎因子,且為Th1亞群的一種特征性細胞因子,同時也為抑制哮喘發(fā)病的細胞因子[1920]。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后IL4、IgE水平低于對照組而IFNγ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喘可治注射液聯(lián)合布地奈德氣霧劑可降低IL4、IgE水平及增加IFNγ水平。
綜上所述,喘可治注射液聯(lián)合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患者療效顯著,且可改善患者炎性反應遞質和肺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義。但本研究存在觀察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及觀察指標較少不足,因此還需在后續(xù)研究中增加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及增加觀察指標深入研究,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Lieberman D,Lieberman D,Printz S,et al.Atypical pathogen infection in adul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3):406410.
[2]柳興林.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臨床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4546.
[3]Kim S,Kim J,Park SY,et al.Effect of pregnancy in asthma on health care use and perinatal outcome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5,136(5):12151223.e16.
[4]胡家榮.布地奈德聯(lián)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5,36(5):841841.
[5]劉琳琳,楊巧玉,何青,等.完全控制支氣管哮喘患者用藥情況及其對哮喘急性發(fā)作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4(31):38183821.
[6]楊巧云.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0):161162.
[7]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360.
[9]李東升,李風森.哮喘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yī)藥,2016,34(4):123125.
[10]郭強,唐穎,閆百靈,等.血清肥大細胞羧肽酶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7,33(11):17131715.
[11]鐘遠芹,藍偉峰.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及對患者TGFβ1、CRP水平和肺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6,37(6):915917.
[12]劉麗芬.霧化吸入布地奈德與沙丁胺醇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對HMGB1的影響及治療效果評價[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805808.
[13]杜忠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效果探討[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13):9394.
[14]王騰云.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哮喘的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4(18):164165.
[15]蔡斌,周霖,單崢崢,等.喘可治注射液預防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實驗研究[J].上海醫(yī)學,2003,26(1):6263.
[16]方佳,王云,梁英英,等.喘可治注射液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臨床觀察[J].內科,2016,11(5):753754,815.
[17]張晶,賴飛,梁小亮.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2、IL4及外周全血T細胞亞群水平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6,26(19):6974.
[18]吳曉蓉,汪俊,王紅鸞,等.老年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4和IgE的表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2):64626464.
[19]鄧趕飛,宋智心,楊蟠儲.血清IL17、IL4、IFNγ和IL33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16,36(21):16271630.
[20]姜明明,韓雪梅,于明濤.布地奈德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IL4、CKLF1和IFNγ水平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3):46.
(2018-02-02收稿責任編輯:楊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