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楊慎、黃娥都是明朝著名的文學(xué)家,享年都是71歲。在結(jié)婚后的50年漫長歲月里,他們有42年分居兩地。距離無法改變黃娥的癡心,在絕句《寄外》里,她表明深切的杜鵑啼血心緒:“懶把音書寄日邊,別離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郎君自是無歸計,何處春山不杜鵑!”
楊慎出生于四川省新都縣,父親楊廷和是武英殿大學(xué)士,官至吏部尚書。楊慎自幼天資聰穎,特別喜歡學(xué)習(xí),在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23歲參加殿試的楊慎名列前茅,如愿以償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正式登上政治舞臺。
黃娥出生于四川省遂寧縣,父親黃珂是成化年間進(jìn)士,官至工部尚書,母親王氏也是名門閨秀,懂詩書守禮節(jié)。父母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黃娥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是京都有名的才女。黃娥善于吟詩作詞,尤其擅長散曲,詩文驚天下,美名傳四方。
“金釵笑刺紅窗紙,引入梅花一線香。螻蟻也憐春色早,倒拖花瓣上東墻?!秉S娥寫的《閨中即事》技驚四座,登門求親的顯貴子弟絡(luò)繹不絕。對于眾多提親的人,黃娥沒有輕易答應(yīng),不是品學(xué)兼優(yōu)的人,她絕對不會嫁的。楊廷和、黃珂都是朝廷高級官員,也是關(guān)系密切的朋友,楊慎隨著父親到黃珂家拜訪,黃娥在家里見過他,對他情有獨鐘。
嘉靖皇帝朱厚熜不管朝廷事務(wù),朝中奸臣當(dāng)?shù)栏瘮〔豢?。不忍心看到朝廷腐敗,黃珂干脆利落地辭職,帶領(lǐng)家人返回四川。父親辭職的原因,黃娥心里清清楚楚,想起自己生活多年的京城,還有京城的親朋好友,自然而然有些傷感。
黃娥感懷京都舊事,忍不住揮筆寫下散曲《玉堂客》寄情舊友:“東風(fēng)芳草競芊綿,何處是王孫故園?夢斷魂縈人又遠(yuǎn),對花枝空憶當(dāng)年。愁眉不展,望斷青樓紅苑。合離恨滿,這情表怎生消遣!”《玉堂客》問世后,很快在京城流行開來。
《玉堂客》給楊慎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欣賞黃娥的才華,覺得她是罕見的才女。楊慎找人提親,黃娥爽口答應(yīng),他們的親事順利定下?!吧袝畠褐茫紫鄡合睜钤??!辈抛蛹讶说拿罎M婚姻令人羨慕,在楊慎的家鄉(xiāng)十分轟動,以至于他們結(jié)婚的時候,彩色轎子路過的地方,很多人紛紛爭相圍觀。
結(jié)婚后楊慎、黃娥的感情非常融洽,在新都桂湖之濱的榴閣過著詩情畫意、相敬如賓的甜蜜生活。
在結(jié)婚第六年,楊慎、黃娥的命運發(fā)生很大轉(zhuǎn)折,厄運居然接踵而來。世宗嘉靖三年,楊慎憑借知識分子的執(zhí)著,堅決反對嘉靖皇帝弄虛作假,朱厚熜最顧忌的就是臉面,尤其糟糕的是他性格暴戾,楊慎的反對很快惹怒皇帝,遭受殘酷無情的廷杖毒打,直接將他打得血肉橫飛。
楊慎受到兩次廷杖毒打,嘉靖皇帝看到他還活著,干脆判處他永遠(yuǎn)充軍,將他貶謫蠻荒之地云南永昌。當(dāng)時黃娥年僅26歲,深愛心心相印的丈夫,即使楊慎已經(jīng)落魄,也沒有拋棄他,不僅毫無怨言,反而深表同情。從北平到云南,路程遙遠(yuǎn)。得到楊慎被押差送走的消息,黃娥擔(dān)心他經(jīng)不起途中艱難,帶著巨大的悲痛收拾行裝,前去追趕他的囚車,希望親自護(hù)送他。
身披紅色囚衣、項系沉重枷鎖的楊慎已經(jīng)被押差送出京城,囚車從通縣下潞河上船,黃峨趕到天津口改乘大船,沿運河入長江,從洞庭直上江陵,在潞河渡口與丈夫相見??粗鴹钌髟獾蕉敬蚝鬂M身創(chuàng)傷、虛弱不堪,黃娥痛不欲生,兩人抱頭痛哭,押差感動不已。
情真意切的患難夫妻,在途中風(fēng)雨同舟,歷盡了千辛萬苦。黃娥從小在富貴家里長大,從來沒有吃過苦頭。臘月十五的深夜,黃娥陪伴著丈夫行至江陵的驛站門前,看到妻子風(fēng)塵滿面疲憊不堪,楊慎想到路上艱苦,云南的生活環(huán)境更是惡劣,不忍心讓她向前護(hù)送,極力勸她回新都去。
本來黃娥還想護(hù)送,在楊慎誠懇的勸說下,只能聽從他的話,從湖北回四川。楊慎要去遙遠(yuǎn)的邊疆,在江陵黃娥依依不舍,也只得含淚而別。離別的時刻,楊慎隔水看著妻子孤苦伶仃地獨自乘舟遠(yuǎn)去,江邊沙灘上的水鳥雙雙飛來又結(jié)伴而宿,讓他分外的羨慕。在楊慎遭受與愛妻離別的痛苦,深感寂寞孤單的時刻,空中冉冉升起的滿月,偏偏把皎潔的光芒投射在他身上。
在江陵分開后,楊慎在押差運送下,經(jīng)湖南過貴州到云南;黃峨溯江而上,回到四川做家庭主婦,照顧老人操持家務(wù)。
黃娥回到四川,最初以淚洗面,想著曾經(jīng)的幸福生活,突然變成兩地分離,不知何時能夠再見,猶如生離死別,讓她黯然神傷。離別的憂愁只是開頭,為了照顧公婆管理家務(wù),黃娥只能獨守空閨榴閣,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楊慎在云南,黃娥在四川,他們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每天都是在牽掛中度過。
“辭家衣線綻,去國履痕穿?!痹谄诖锝K于收到楊慎從云南寄來的家書,黃娥凄然譜成散曲《黃鶯兒·雨中遣懷》,抒寫思念丈夫的愁苦,成為眾人傳誦的名篇:“積雨釀春寒,看繁花樹殘,泥途滿眼登臨倦。云山幾盤,江流幾灣,天涯極目空腸斷。寄書難,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
楊慎格外想念家鄉(xiāng)的妻子,讓他無可奈何的是天下大赦,嘉靖皇帝居然特旨不赦他。黃娥堅守自己的婚姻,始終惦記著遠(yuǎn)方的丈夫。嘉靖五年楊廷和生病,楊慎獲準(zhǔn)趕赴家中看望父親,幾個月后父親痊愈,黃娥跟著丈夫到云南,在他流放的地方住了兩年多。
嘉靖八年楊廷和去世,楊慎獲準(zhǔn)離開戊所,隨著黃娥回到新都,幫助辦理父親后事。在楊慎返回云南時,黃娥不得不留在四川,照顧剩下的家人。
依照明朝法律,罪人年滿70歲不再服役,可以回到家里。朱厚熜是出了名的小心眼皇帝,本來楊慎已經(jīng)70歲,可惜剛剛回到四川,朝廷就派人將他抓回云南。71歲那年,楊慎在寺廟中含恨去世,得到噩耗的黃娥悲痛欲絕,花甲之年忍受悲傷前往永昌,打算將丈夫的棺槨運回新都安葬。
在途經(jīng)瀘州的時候,黃娥遇到楊慎靈柩,很快作出哀章當(dāng)眾宣讀,詞語格外凄愴哀婉,讀后忍不住放聲痛哭,身邊的人跟著紛紛落淚。知道嘉靖皇帝不會輕易罷休,黃娥只能讓楊慎的葬禮從簡,朱厚熜果然派人趕來檢查棺木,沒有找到任何借口,只能悻悻回去。
黃娥不僅是才女詩人,而且是珍重情義的女性代表,天各一方40多年,依然沒有放棄楊慎,她的忠貞不渝,永遠(yuǎn)值得敬仰。在黃娥的故鄉(xiāng)立著43塊各種石碑,展示她不同階段的人生,傳遞她對愛情卓爾不群的堅守。對于真愛的人,無論哪種挫折,都會俯首稱臣。
(責(zé)編 拾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