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芳
一、歷史起源
“金襄陵銀太平,數(shù)了曲沃數(shù)翼城”。太平繡球是流傳在古平陽太平縣,以晉南臨汾市襄汾縣一帶為中心廣為流傳的傳統(tǒng)民俗工藝品,它歷史悠久、內涵深厚、造型優(yōu)美、多彩多樣、圖案夸張,體現(xiàn)著古太平縣一帶的傳統(tǒng)文化和勞動人民的智慧,蘊含著遠古創(chuàng)造和原始審美,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太平繡球精湛的工藝充滿著生活的氣息,是世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和特征之一。
2017年,太平繡球被山西省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古時襄汾文化氛圍濃厚,為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民俗手工藝提供了滋養(yǎng)的沃土,歷經(jīng)千百年,依舊延續(xù)著頑強的生命力。距離襄汾縣城30千米的趙康鎮(zhèn),是現(xiàn)今太平繡球的生產(chǎn)地,也是太平繡球的故鄉(xiāng),正因襄汾古時候稱作“太平”縣,因此流傳于這里的繡球又被稱作“太平繡球”。
太平繡球的產(chǎn)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何時尚無定論,據(jù)傳,漢代民間流行獅子滾繡球圖案就來源于此,也有說可追溯到堯舜時期,雖無這方面的文字依據(jù),但與帝堯采摘種植中草藥的傳說有著某種聯(lián)系。堯舜之前,人們大多沿河而居,潮濕的洞穴散發(fā)著污氣異味,蚊、蠅、蛇蝎、蜈蚣、潮蟲等害蟲經(jīng)常對人類進行襲擾。傳說,后羿射九日,震驚天庭,天帝惱怒,命雨神向凡界下大雨,以逼迫人敬天神,暴雨連下七七四十九天,雨水沖刷高山滑坡,亂石滾動,狂流兇惡,低洼峽谷,惡浪奔波,平地汪洋,莊稼淹沒,垅堰成豁,人禽傷亡,飛禽無處棲息,走獸無處藏躲,人們無安身住所,活人悲啼,死尸漂泊,蛇、蝎、蚊、蠅等害蟲更加劇了對人類的傷擾。雖為民間神話傳說,但那個年代暴雨成災,洪水泛濫,堯命大禹治水在史書上多有記載。為了求生存,堯想辦法防治病蟲害,據(jù)魏憲章老先生著《平民話堯》中記載:“天生奇人不同眾,奇花奇草有奇能。堯,天性慈善,資質聰明,加之在母親的細心教誨下,養(yǎng)成憨厚仁愛、勤勞樸素、善好種植的性格?!彼自捳f:庸人遇事沒辦法,奇人遇事想辦法。堯發(fā)現(xiàn)艾蒿氣味芬芳,有去穢氣、醒心肺、強精神的效用。艾葉點燃生煙,可解除污氣異味,熏蚊、蠅、白翅等害蟲,艾葉敷身有驅寒濕、理氣血、醫(yī)寒瀉、療疥瘡等諸多功能,于是他種植了艾蒿;堯發(fā)現(xiàn)遠志草有治痰喘咳嗽、心虛驚恐、病毒蔓腫、心經(jīng)伏熱、小便不利等功效,便種植了遠志草;部落里有人得了耳內痛病,堯挖草根,榨汁滴耳,疼痛竟然治好,堯稱帝后,人們把這種草稱作“帝皇”,因這種草根為黃色,后來醫(yī)學界譜稱“地黃”,再往后地黃又分生、干、熟三種藥材,各有功效;最奇特的瑞草當數(shù)莫英了,這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象征祥瑞的草,它每月初一到十五,日生一葉,后半月從十六到月終,則日落一葉,若月為二十九天,所剩一葉則延而不落。堯不斷地探討摸索,用自然界的有用物質為天下人驅穢氣、防蟲害、滅病毒、戰(zhàn)病魔。
此后,關于繡球傳情、擇偶的風俗在《漢書·禮樂志》中有記載,漢代民間流行“獅舞”,兩人合扮一獅,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騰跳躍,活潑有趣。
有關太平繡球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宋代,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寫道:“上巳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駝,男女目成,則女受駝而男婚已定。”
朱輔《溪蠻叢笑》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土俗節(jié)數(shù)日,野外男女分兩期,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來拋接,各日飛蛇。”
《慶遠府志·諸蠻》載:“溪峒,當春日載陽,男女互歌謂之浪花歌,又謂之跳月。男吹蘆笙,女拋繡籠。繡籠者,彩球也。”
二、制作工藝
太平繡球由12片花瓣拼接縫合而成,使繡球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是一朵完美的蓮花。在棉花內加香料、中草藥,如艾葉、藿岙、菊花、薄荷、朱砂、白芷、丁香等,太平繡球由20多道工序制作,每一步驟都緊密相扣、貫穿匯通,每個固定點都非常重要,為太平繡球做“圓”起著重要作用。太平繡球第一步打襯子,每一襯都要均勻抹平,不能有氣泡,根據(jù)繡球的大小不同決定襯子的層數(shù),襯子抹好,需要晾曬5天左右才可以裁剪圓形,共需要6個圓形,每一個圓裱一層精致的布后晾曬一天。然后即可開始做繡球,找到圓的4個中心點,6片的每個點連接固定起來拼接一個大圓,接著包花瓣,剪出與繡球尺寸匹配的12個花瓣布,每個花瓣放純棉花和中藥材,棉花要裝至飽滿圓潤起來,塞大了就太鼓了,塞小了就扁了,這就是太平繡球的絕妙之處。
三、繡球種類
太平繡球的工藝含針織、刺繡、雕繪等多種藝術元素。傳統(tǒng)的制作技藝在民間老藝人的傳承和保護下,又研發(fā)推出了含十余種中草藥成分的獅子繡球、姻緣繡球、招財繡球,還有掛件、鞋藝、布老虎、斗篷、香包、香囊、香枕、室內裝飾等十余種非物質文化技藝的太平繡球,并遠銷北京、廣東、深圳等地,深受市場歡迎。姻緣繡球、招財繡球、繡球耳墜等工藝品受到廣大民間工藝愛好者的青睞,眾多外國朋友更是愛不釋手。
四、繡球功效
繡球具有芳香開竅、醒腦提神、防蚊防蟲,安神鎮(zhèn)靜等防蟲、驅邪納祥之意。例如,薰衣草系列的太平繡球包括耳環(huán)、耳線、項鏈、胸針等,配比色都是成套的,里邊主要放置熏衣草,可裝點服飾,美化生活。古典毛衣鏈繡球、耳飾類繡球,最小的耳飾繡球直徑約2.5cm,只有成人大拇指的指甲蓋那么大,非常小巧可愛。
五、繡球寓意
太平繡球有12片花瓣,寓意一年12個月團團圓圓、和和睦睦。在山西省晉南地區(qū)有自古流傳的習俗,新媳婦嫁來之后,婆婆贈送其繡球,寓意吉慶祥和;小孩出生后懸掛繡球,驅災辟邪,祈福孩子健康平安。繡球延續(xù)至今多用棉花、香料、藥材為內飾物,具有提神醒腦、芳香開竅、防蟲驅邪的獨特功效。繡球除了作為古時愛情的信物,在晉南,繡球成為最普通的民俗產(chǎn)物,做繡球,玩繡球,送繡球,小小繡球也成為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東西。
圓圓的繡球也被人們寄托了錦繡吉祥的美好寓意。每年農(nóng)歷四月,家家戶戶門前懸掛的繡球,也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F(xiàn)如今,在襄汾縣還流傳著“四月四,掛繡球,滾災滾病”的俗語,因為四月正是春末,夏季開始,繡球在制作時都裝有朱砂,朱砂本身是一種辟邪的物品,是祈求吉祥的吉祥物,掛到門上,病災不進門;掛在身上,病災不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