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決定開辟一片空中青菜園。我剪開一只舊麻袋,重新將其縫制成一個(gè)中型的“沙袋”,先虛虛地裝上自己配置好的土雜肥,中間再插上一根打通了關(guān)節(jié)、鉆了許多孔眼且底部堵實(shí)了的青竹竿,然后把“沙袋”吊在陽臺(tái)上焊好的三角形鋼筋架子上?!吧炒亍笔膛昧?,該播種了。我拿來一把錐子,排著在“沙袋”上扎眼。每扎一眼,我便放進(jìn)三四粒青菜種子。一包青菜種子種完了,我的空中青菜園也便開始孕綠兒了。
每天早晚,我都要向“沙袋”中的竹竿里慢慢加一些水。水經(jīng)過竹竿上的孔眼,一滴滴滲透到“沙袋”土中,正好可以滿足小青菜的需求。至于竹竿中加入水量的多少,全靠自己掌握,只要“沙袋”的表面始終保持濕潤就可以了。
一周過去了,小青菜從錐眼里紛紛探出腦袋,舒展出葉片。那葉兒黃中透綠,嫩極,似乎一碰,馬上就會(huì)斷。錐眼中,先長出的小青菜莖兒長,后長出的莖兒短。整個(gè)“菜園”,自下而上,黃綠相襯,參差不齊,將原先灰黃的“沙袋”片兒點(diǎn)綴得一片生機(jī)盎然。15天過后,小青菜嚴(yán)嚴(yán)遮住了“沙袋”表面。由于“沙袋”底部水分充足,所以小青菜的茂盛程度常常是自下而上,逐步減弱。那些舒展開來的葉片于熹微的晨光中微微顫動(dòng),恰似一大群綠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老伴高興得合不攏嘴,每天拔青掐綠,不是青菜蛋湯,就是青菜下面條,常吃得我腹飽不已,卻不忍止筷。
“菜園”底部的青菜吃完了,我馬上重新補(bǔ)種。等到上部的青菜吃完,底下的青菜已泛出碧綠。就這樣,一茬又一茬,我的空中青菜園真正成了一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寶地。(摘自《特別健康》 李星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