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進
摘要:中小學時期的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培養(yǎng)其語文素養(yǎng),各項能力的提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教師、學校甚至是家長都以提高學生語文成績視為教學要素,用成績當作衡量學生的標桿,無法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以及全面發(fā)展。因此,在今后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勇于突破,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性策略,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诖耍疚膶χ行W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實踐的有效性策略進行探究和討論。
關鍵詞: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有效性
引言:
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認知能力,增加其知識儲備,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使其三觀的形成,實現(xiàn)學生各項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視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圍繞其發(fā)展特征與學習需求開展教學活動,給予其有效引導,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語文學科在教育領域中的良性發(fā)展。
一、現(xiàn)階段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一)缺乏合理的教學方法
在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缺乏合理的教學方法,沒有設計教學方案,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古c延伸,過于依賴課本和輔導書,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缺少創(chuàng)新,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沉悶。在枯燥的教學過程中,中小學學生對課堂產生了較大的排斥,產生學習障礙,更不用說提升學習興趣,教育教學也受到影響。
(二)教育技巧沒有推陳出新
雖然教育體制改革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充滿趣味性的手段進行授課,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師依舊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使用灌輸式、填鴨式等方法讓學生接受新知,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枯燥的氣氛下,師生的交流較少,容易出現(xiàn)許多問題,即使學生被迫接受枯燥的學習方式,卻無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三)缺少教學內容的深思
教學活動反饋對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實際可根據(jù)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相應解決措施,總結教訓,并進行改進,在每一次改進后,也要觀察效果的提升,以便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目前,不少教師缺乏教學總結的習慣,對于教學課堂的問題,沒有正確認知,在教學中長時間用同種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缺乏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也缺少正確的認識。教師的職責重大,每個學生的身心成長都需要教師的認真對待。
二、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實踐的有效策略
(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語文的整體觀
語文學科具有包羅萬象,涵蓋萬物的特征,其應用性也非常廣泛。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使其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魅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了解的是,語文素質并不是指單純的某一方面特性,而是包括學生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能力,智力、習慣以及審美情趣等,都是輔助能力。這些能力綜合起來,共同構成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融會貫通教學中的三種思路——作者的思路、教師的思路、學生的思路,這樣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
(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工具開展教學活動
中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就要豐富教學內容,將學生喜歡的講課方式融入其中,如受各個領域歡迎和擁護的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其課堂參與意識,使其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同時可以利用學生愛看視頻的天性,以動畫的形式更好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解決學生記憶能力弱的缺陷,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記憶。例如,在《游漓江》教學中,可以先放映漓江的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然后播放專業(yè)的朗讀演示,使學生自己先行把握課文思想,結合自己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增加了學生的見識,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合作學習引導
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對人才的發(fā)展需求,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強對學生合作精神與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其今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大合作學習教學力度,在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時,在教師簡單的講解后,可以請學生講出自己對于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心理特點的理解,然后請學生分組扮演角色,融入角色中理解角色心情、性格,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氛圍的調動有很大作用,加強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深度,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探索習慣,對以后的學習產生深遠影響。再如,在《蘇州園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情境下感受蘇州園林的美以及作者濃厚的喜愛之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語文學科在整個教育事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與性格特點,積極探索新穎獨特的教學策略,并將其運用在實際教學中,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其高中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文學.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實踐的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上旬刊),2017,03(25):107-108.
[2]梁桂珍.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轉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7,21(07):292-293.
[3]王先平.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實踐的有效性策略[J].北方文學:下,2017,19(06):102-104.
[4]畢勝航.新課程改革實施后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6,33(06):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