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莉
教學教育過程的最優(yōu)化理論是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他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經(jīng)驗,系統(tǒng)地、具體地論述了教學最優(yōu)化原則,告訴我們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幫助學生成長。本文淺談我個人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方面的一點感悟與心得。
一、學生更愛好脾氣的老師
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溫暖的話有時就能化解學生心中的不良情緒,相反,一句嚴厲的責備可能會將學生推得更遠。
作為老師,我深知小科的課堂更需要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需要學生全神貫注。但是很多學生只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主課上,認為小課的地位不那么重要。于是,在課堂上放松休息,甚至打擾他人學習。以前,剛踏上教師崗位時的我,遇到類似這樣的學生,經(jīng)常是怒火中燒,不管青紅皂白的點名批評,跟學生硬碰硬,缺乏一定的耐心,但效果卻不盡人意。部分學生受了批評后,依舊我行我素;但有一部分學生受了批評后就像霜打了的茄子,精神不振,影響了今后的學習效果。事后我站在學生的立場反思了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體會到學生不需要一個處處去打壓他們的老師,更需要一個平易近人、好言好語的老師。學生們愿意聽從的也絕對不是一個愛發(fā)脾氣的老師?;貞浧鹱约簩W生時代的求學經(jīng)歷,那時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或者一個不經(jīng)意間的動作都讓我的內心觸動極大。于是我決定為了我這群可愛的學生們也為了我這份教師的神圣職業(yè)而改變!
當我走進教室,看到吵鬧的學生,亂糟糟的課桌,我不再重重的敲講桌,不再大聲斥責,而是催促幾遍,給學生進入狀態(tài)的調整時間;當我發(fā)現(xiàn)有學生在課堂上講話,我不會立馬點名批評,而是慢慢走到他身邊,輕輕地敲一下他的課桌以示提醒,學生自然會覺得不好意思,則會立即停止自己的不當行為;當我注意到有學生在課堂上走神了,我會和他對視,打手勢暗示他跟上學習進度;當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時趴在桌子上,此時的我不會立刻責備,而是先關切的詢問是否身體不舒服,給學生們真心的關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刻意改變,批評學生的次數(shù)少了,提醒和關心的語言多了,反而和學生的關系卻更親近了,課堂的學習氛圍與效果也明顯改善了。
二、學生更愛坦誠的老師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朋友關系?!?/p>
陳子豪同學是去年我所帶班級的一名學生,初次見面時,我就發(fā)現(xiàn)在他屬于班上自律性較弱的學生,會經(jīng)常不穿校服,上課時課桌上不及時擺放書本,上課時的坐姿也不端正,有時在課堂上還喜歡講話。但經(jīng)過后期慢慢的接觸與了解,我覺得這位同學本質不壞,很尊重老師,有時能大聲回答問題,只不過學習上不太能堅持,自控力較差。
有一次,課堂上講到有趣的一個知識點,同學們興趣盎然,但不知是誰喊了一句不合時宜,嘩眾取寵的話,我有些生氣,判斷聲音的來源大致在陳子豪同學這里,就直接點名批評了他,并讓他站立一節(jié)課。當時他雖然解釋說不是他講的,但是當時的我不想聽過多解釋,丟給他一句話“下課再說!”陳子豪同學不情愿的拿著書站到了教室后面,我注意到他接下來的時間里情緒很低落。下課后,我把陳子豪同學叫了出來,問清了事情原由,發(fā)現(xiàn)的確是我錯怪了他,我真誠的向他道歉并和他約定了一個時間來給他補習這節(jié)課的內容。事后他按約定時間來了,認真的補習了這節(jié)課。奇妙的是,這件事情以后,陳子豪在我的課堂上不僅不搗亂了,還主動幫助我維持紀律,處處維護我。我深深地感覺到他認可我了,不再覺得我居高臨下,咄咄逼人了。我的一次坦誠的道歉收獲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學生更愛關心自己的老師
孔子曾說“親其師,信其道,惡其師,疏其道。”
學生更容易學好自己喜歡的老師教學的科目。怎樣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堂呢?我覺得要與學生拉近一些距離,去主動了解他們。作為非班主任老師,我與學生的接觸主要就是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了解不太全面,不能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來幫助他們學習。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的個體,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性格和興趣都不一樣。我決定一方面在課前和課后時間里多與學生交流互動,多方面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我也會從班主任老師那里側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性格及其他課程的學習情況。對學生了解的更多,才能因材施教。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真心關愛和關注。
四年前,我?guī)У陌嗉売幸幻麑W生,上課時不太專心,但是每當我講到有趣的部分時,他總是喜歡笑出很大甚至是有些奇怪的聲音,我多次暗示無果之后,我找到了班主任胡瓊老師側面了解這個孩子的情況。原來,這名學生父母離異,父母都已經(jīng)重新組建了家庭,他現(xiàn)在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心里瞬間理解了他這樣的行為,在家庭中他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甚至沒有存在感,他這樣做是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有了這樣的理解之后,我找這名學生談話,雖然他一開始沒有打開心扉,但卻能感受到我對他關心和關愛。后來的課堂上,他的表現(xiàn)就改善了很多。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我堅信只要我真心的關心和理解我的學生,他們也會喜歡上我這個老師,那樣就更容易學好我教學的這門課程。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qū)別于父子和母女,區(qū)別于兄弟姐妹,區(qū)別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人類快樂的源泉來自于良好的人際關系。無數(shù)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良好,教育效果就越好;反之,則越差。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堅持不懈探索嘗試,讓師生關系更和諧,更愉悅,形成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