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現階段,由于各種因素我國很多城市的雨水洪澇問題比較嚴重,這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且隨著現代城市化發(fā)展進程的加快,其道路、廣場、建筑屋頂等等硬化的面積在城市用地中所占比例也在爆發(fā)式的擴大,這就嚴重的降低了自然滲透,增加了地表徑流,益發(fā)加重了城市內澇以及缺水等的問題,增加的地表徑流造成的溢流污染問題也愈加嚴重。在城市建設中推廣使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于改善城市環(huán)境,減少城市的內澇現象,增加大氣濕度進而改善區(qū)域氣候環(huán)境,高效的利用雨水資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市政道路;設計要點;分析
1 導言
我國推行海綿城市的城市數量越來越多,也為更多的關于海綿城市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實驗田。從近幾年各地實行的結果來看,采用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城市內澇情況,并且還能實現城市用水來源的多樣化,對城市雨水進行有效的利用,節(jié)約了城市用水資源,應和綠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概念。
2 簡析海綿城市的優(yōu)點
2.1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當道路受到雨水的沖刷時也會給湖泊、江河等帶來大量的污染物,如微量元素、生活垃圾、重金屬等,這也是出現徑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建設海綿城市也能將這些問題解決,讓道路直接滲流雨水,盡可能減少因為雨水的沖刷攜帶大量的垃圾。與此同時,在層層的過濾下以及有了土壤微生物的攔截也能有效清理污染物,最大程度的減小對地下水資源的污染,提升雨水質量,最終起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除此之外,對城市的氣候來說,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也同樣有著深遠的意義。海綿城市道路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滲水量大,配合 LID 設備也能將地面的溫度逐漸降低,將溫室效應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減小,為居民提供更加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
2.2補充地下水
人們過度開采,再加上道路滲透能力較差,地下水資源也逐漸變得匱乏。為此,這方面的管理人員要主動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補充地下水資源。通過分析傳統(tǒng)的道路系統(tǒng),我們也能從中了解到因為受到快排觀念的影響,導致雨水快速排入到湖泊或者是江河中,這也就加快了雨水排出的速度,因此也就無法充分的利用雨水,無法及時補充地下水。但是在建設海綿城市市政道路時,雨水可以充分的滲透到地下,通過層層篩選、過濾,也能起到補充地下水的作用。
3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要點
3.1科學選擇城市道路路面材料
就城市道路建設來分析,通常主要是以水泥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為主。為了能有效建設海綿城市,因此相關人員在設計城市道路時應選擇更加科學的施工材料,以透水瀝青路面組合的方式科學設計。一種是路面雨水能從路面到基層,并將其排入到排水系統(tǒng)中。另一種是從路面排水系統(tǒng)進入到表面層,之后再進入到排水系統(tǒng)中,雖然說這兩種途徑都能起到排水的作用,但是并未處理水資源,因此也就沒有實現蓄水以及再次利用雨水的功能。此外,還有一種組合的方式就是透過路面將雨水滲透到路基當中,這比較適合一些荷載較輕的道路,如公園、小區(qū)等,但是這種排水方式較為緩慢,但是城市主干道經過的車輛多,因此該種方式并不適用??梢?,為了保證城市道路建設,還應強化研究道路材料,盡可能選擇高質量以及環(huán)保性能較高的材料保障施工順利進行。
3.2邊坡支護設計要點
通常情況下,邊坡支護設計主要是應用在城市周邊地區(qū),邊坡支護方式不單單是要考慮海綿城市的基本理念,同時也要考慮一旦遭到周邊城市潛在的雨水威脅時能否將這種邊坡轉變?yōu)榕R時防洪堤。由此可見,在選擇邊坡支護時應優(yōu)先考慮植草防護以及護面墻兩種形式。實際上,從表面來看設置護面墻與海綿城市并無明顯的聯系,但是在當前市政施工工藝逐漸創(chuàng)新的情況下也逐漸引入了滲水層設計方案,使得護面墻與植草防護相比控水能力要低一些,但是其具有的優(yōu)勢是具有較強的倒流性與穩(wěn)定性,因此也適用于一些海拔落差較大的城市 。
3.3人行道設計要點
考慮到公園、小區(qū)、人行道等道路的荷載較低的情況,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道路時應優(yōu)先選擇透水性能良好的人行道板鋪砌。其中,以透水混凝土鋪砌基層,以碎石鋪設墊層為主。為了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各種因素影響地基,還需要于靠近道路一側做好隔離層設計,并鋪設碎石溝,且按照路基深度決定鋪設碎石溝的深度。有效連接道路范圍內的雨水與滲水層,如此也能集中處理雨水。綠化人行道的一側也能起到搜集雨水的作用,這主要是通過設計滲透層實現。除此之外,在設置透水性較好的人行道時也應選擇滲透性較好的土基,只有滿足這些要求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效果。
3.4道路橫坡與綠化帶設計要點
分析傳統(tǒng)的城市道路設計可知比較突出的就是道路中間高,逐漸向兩邊傾斜,其排水主要是通過兩邊的排水系統(tǒng)實現。在這種道路下雨水也能逐漸從道路匯集到排水口中,最終也會流入到地下排水系統(tǒng)。一般來說,在設計綠化帶時通常是比路面高十幾厘米左右,給人一種凸出感。這類凸起類型的綠化帶,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水資源灌溉綠化帶。為了能高效解決城市道路雨水問題,在設計城市道路時要以凹型為主。凹型中間綠化帶能充分收集并實現雨水的二次利用,降低了城市綠化的養(yǎng)護成本,也能起到減少人力以及水資源的作用。在綠化帶鋪設碎石層并設置有關的灌溉設備,并裝置智能感應設備,使該設備在旱季來臨時其會自動噴灌,而在雨季來臨時其不會打開。如此一來也能充分利用雨水,有效地遏制城市的內澇問題,為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起到鋪墊作用。
4 結語
海綿城市是未來城市發(fā)展所要經過的一個必要階段,在目前的技術限制下來看,城市發(fā)展必定會造成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土地硬化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目前的技術限制下尚不能得到完美的解決,城市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城市內澇的情況也是可以預見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夠提前對市政道路系統(tǒng)進行規(guī)劃和升級,減少城市內澇對于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所造成的阻礙,才是市政道路規(guī)劃部門工作人員在未來工作的一個重點。
參考文獻
[1]劉凱.淺談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設計[J].裝飾裝修天地,2017(11):164.
[2]李小偉.探究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0):2432.
[3]陳曉偉.市政道路設計中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運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6):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