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延慶區(qū)香營鄉(xiāng)聶莊村是縉陽山下的一個小村莊。這兩年,快閃、MV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村里開展得紅紅火火。村里的扇子舞隊跳到了城里、跳出了名氣,村里組織孩子們拍攝MV,有位小朋友還成為“網(wǎng)紅”……
在聶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帶動下,村民們成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參與者、建設者,他們共同繁榮文化、享受文化,營造出文明鄉(xiāng)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美美與共的新氣象。
建設宣傳思想文化陣地
“媽媽,今天我還想去圖書室看《皮皮魯?shù)墓适隆?。”每天放學后,家住聶莊村的小學生蘇雨桐都會對媽媽說同樣的話。
讓蘇雨桐念念不忘的圖書室是聶莊村文明實踐站里新開的益民圖書室。這里,有孩子喜歡的科幻故事、童話故事和漫畫等書籍,孩子們放學后都愿意來這里看書、寫作業(yè)。大人們也時常來看報讀書,村里的文化氛圍濃了。
公共圖書室惠民,這是聶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結下的碩果之一。建成近一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經(jīng)成為村民們常來的活動陣地。走進10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鮮花盛開,綠樹成蔭,雪白的墻上張貼著“黨的一大至十九大會議主題及主要內容”等系列宣傳畫,引得人們駐足觀看。黨員學習室、村民電教室、益民圖書室、村級衛(wèi)生室、矛盾調解室、村民之家和道德大講堂分列在正房和兩側廂房,每個屋里,桌椅、舞臺、幕布、各類圖書資料一應俱全。
各類活動室為村民活動提供了理想的活動場所,村里通過微博、微信、微課等新媒體平臺撰寫稿件、制作微視頻,向村民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目前,我們正在不斷為平臺增建新的陣地,進一步夯實我們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甭櫱f村黨支部書記周海龍說。村里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建設了百姓大舞臺;為解決村民常見的棘手難題,建設了婦女兒童之家、益民超市。一批包括老年餐桌、村民美發(fā)室在內的便民設施也正在籌建中。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平臺,為聶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提供了肥沃土壤。
創(chuàng)造活躍的文化環(huán)境
“聶莊村以前是個軟弱渙散村、低收入村,老齡化嚴重,平時村民的休閑活動就是打打牌、聊聊天?!甭櫱f村第一書記陳浩說。
2017年,聶莊村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首發(fā)集團與聶莊村結成“一村一企”幫扶對子,通過建設現(xiàn)代蔬菜種植園產(chǎn)業(yè)基地,村民們不僅能得到土地流轉金,還在家門口實現(xiàn)了就業(yè)。2018年底,全村44戶低收入戶全部“脫低摘帽”,人均年收入達到1.6萬元。
“現(xiàn)在我們老兩口每月有5000元收入,日子太幸福了?!贝迕裎捍蠼阏f。曾經(jīng)的魏大姐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患病后,老伴兒為照顧她,無法外出打工,只靠每年賣點玉米和每月500元的老年退休金支撐著,是村里的低收入戶。種植園建成后,魏大姐的老伴兒第一時間報名到種植園負責除草、修苗等工作。種植園離他家不足50米,在打工的同時,還能照顧魏大姐,一舉兩得。
正是有了村里的產(chǎn)業(yè)興,志愿服務的種子開始萌芽,大家在致富的同時都想為村里做點事。
“合作醫(yī)療就是好,農民看病有依靠,大病小病都管報,真好……”
2018年春節(jié)前夕,文明實踐站里傳出抑揚頓挫的聲音,四位村民正在為即將拉開帷幕的“村晚”排練“三句半”——《說說家鄉(xiāng)新變化》。時值隆冬,實踐站里卻熱火朝天,載歌載舞,歡聲笑語。
《說說家鄉(xiāng)新變化》是村里的文藝骨干王惠芬、王海霞共同創(chuàng)作完成的。自從村里建起種植園,兩人收入翻番,腰包鼓了,心里特別高興。眼瞅著要過春節(jié)了,她倆想用百姓容易接受的“三句半”在“村晚”中抒發(fā)喜悅心情。兩人用了一天時間寫完初稿,當晚就找到第一書記陳浩,讓他幫忙修改。在陳浩手把手地指導下,《說說家鄉(xiāng)新變化》僅用兩天時間就創(chuàng)作完成。
“節(jié)目通俗易懂、貼近生活,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家鄉(xiāng)的變化。”村民張大叔說。“村晚”中的獨唱、快板、詩朗誦等節(jié)目也都是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參加到文明建設中來。“道德講堂”“婦兒之家”定期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潛移默化間,新時代文明實踐精神在全體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精準對接村民文化需求
“右手抬高點兒,腰挺直了。好的,就這樣,非常好!”
在聶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場舞蹈培訓正在火熱開展中。授課的是區(qū)職教中心的舞蹈老師,20多位學員是村里熱愛舞蹈的阿姨們,平均年齡55歲。城里老師來村里講課,不是花錢請的,而是村民們通過“點單”點的。
這源于延慶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18年搭建的“點單派單”網(wǎng)絡平臺,全區(qū)47個單位和社會組織共發(fā)布223個服務項目,提供公益理論政策宣講、法律咨詢、教育培訓、文化活動、醫(yī)療養(yǎng)老等七大類上門服務,基層實踐站所需要什么,直接“點單”即可。
“我特別喜歡跳舞,平時只能通過視頻學習,有了專業(yè)老師指導我們,動作規(guī)范多了?!蔽乃嚬歉赏鹾O颊f。村里熱愛文藝的人比較多,村黨支部通過“點單派單”平臺從區(qū)里請來專業(yè)老師,提高村民的舞蹈水平。在鄉(xiāng)文化站和村文化組織員的指導下,村里還成立了村舞蹈隊,編排了扇子舞《中國美》等優(yōu)秀文藝節(jié)目。在今年6月舉辦的鄉(xiāng)舞蹈大賽中,《中國美》拿了一等獎。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以來,聶莊村通過點單,已經(jīng)完成了廣場舞、健身操、腰鼓、大鼓以及舞蹈等多種培訓;村民反映老人多、吃飯不方便,村里就把老年餐桌的建設工作列入計劃;村民想學一些技能知識,村里就積極與文化站、社保所等部門溝通,給村民進行電商知識、燈籠制作、衍紙畫、葫蘆烙燙、電工等技能培訓。上線6個月來,“點單派單”平臺共開展服務近20次,吸引200多人參與。
現(xiàn)在的聶莊村,鄰里齟齬的少了,互幫互助的多了;家庭矛盾少了,母慈子孝的多了;亂扔垃圾的少了,愛護環(huán)境的多了……縉陽山下的小村莊,在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中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閆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