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馮小明院士,學界首先想到的是他及其團隊以手性雙氮氧-Sc(OTf)3配合物催化劑實現(xiàn)的首例催化不對稱Roskamp反應。由馮小明院士帶領的課題組,歷經(jīng)近20年的努力,在不對稱合成方面開展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獲得了一些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自然新聞刊物《自然—中國》評價這一研究工作是“令人鼓舞的手性”。這一研究成果,入選了201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相比巨大的榮譽,馮小明院士及其團隊的科研起步卻顯得頗為坎坷。自1999年開始手性雙氮氧類不對稱催化劑的研究,直到2007年成果初顯,馮小明院士老老實實地坐了8年的冷板凳。他坦言道:“這8年其實很困難?!彪m然困難重重,但馮小明院士依然堅定地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為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基礎?!皩嵤虑笫恰?,是馮小明院士在接受采訪中提到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直堅持的人生準則。在科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馮小明院士,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教師”的身份,他十分強調(diào)教師在能力啟發(fā)和知識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做不好科研、教不好書,都不是好老師?!?/p>
在獲得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物質(zhì)獎后馮小明院士表示,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愛科研則中國科研強。未來科學大獎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科研成果,提振中國科學的信心,它最重要的意義在于致力于培養(yǎng)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的科研精神,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使他們從小就能夠?qū)W科學、愛科學,從而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科學研究,成為促進中國科學發(fā)展的新生力量。
◎ 來源|四川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