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兩年前,我住進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一家民宿。
那家民宿很是簡陋,留給我這個房客的是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沒有床,只有地鋪。民宿的女主人50多歲,在一所學校工作。她是津巴布韋人,1983年來丹麥旅行時遇到了心愛的人,于是留在了丹麥,結(jié)婚生子。她說自己的祖父是華人,看她的膚色,似乎可以印證她有華人血統(tǒng)。
我對于津巴布韋的印象,還停留在這個非洲國家經(jīng)歷了惡性通貨膨脹,津巴布韋央行甚至發(fā)行了100萬億面值的紙幣。
“津巴布韋現(xiàn)在怎么樣?”
“我每年都會回故鄉(xiāng)一趟,那里的人民很善良,但是過得很苦?!彼荒樛葱模m然遠隔萬里,但她一直關注著那里的新聞。
她知道中國是個“很大的國家”,問我來自中國的哪個地方。讓我意外的是,她居然知道不少中國的新聞。
我很好奇,一個普普通通的外國人,為什么會關心遙遠的東方國家的新聞。
她答:“我關心津巴布韋和丹麥,也關心中國。這個世界是一個大家庭,我們要關心這個大家庭里的所有人?!?/p>
我向很多人講起過這一幕——如果這句話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面對電視鏡頭,慷慨激昂地說出的,那么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但在那個逼仄、昏暗的客廳,當這個丹麥的小職員用有點兒奇怪的眼神看著我,似乎在說“你為什么這么問?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啊”,然后很認真地對我說出這句話時,我的內(nèi)心是震撼的。
很多時候,這樣的體驗是書本給不了的。
作為一個出版業(yè)從業(yè)者,這么說似乎有點兒不正確。
并非是要否定閱讀,只是想說,當閱讀的重要性被人越來越多地提起,很多時候,這種“重要性”指向的只不過是功利的目的。比如,對于學生,閱讀和寫作將在未來的高考中占據(jù)更多的分數(shù),重視閱讀就是贏下未來;對于職場人士,閱讀是提升理解、邏輯思考、概括總結(jié)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升職加薪的助推器……
閱讀或許會帶來直接的收益,但我并不覺得這樣的閱讀能夠讓人愛上閱讀本身。
作為這本雜志的編者,我們希望提供給讀者的內(nèi)容,不一定讓人變得精明,卻可以讓人獲得智慧;不一定帶來直接的收益,卻可以讓人保有內(nèi)心的平靜;不是去釋放心中的怨憤,而是激發(fā)人內(nèi)心的良善和愛,甚至在某一刻,因為一些情感的激蕩和共鳴而生出歡喜。
我們希望這本雜志能夠讓你享受閱讀,并且因為雜志里那些動人的故事,讓你愿意在放下書本之后,走向人群,走向遠方,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與不同的人交流,收獲更多沒有機會寫在書本上的故事。
洞察人性幽微,體驗世間遼闊。
2019年9月,《讀者》(原創(chuàng)版)雜志15歲了。15年,感謝每一位讀者的支持和陪伴。
訂閱季就要到了,請繼續(xù)訂閱《讀者》(原創(chuàng)版)雜志,請相信,這將是更多美妙故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