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恰逢新春佳節(jié),我特意遴選了吳天祥老師的《今年過年不回家》作為新春賀禮,以饗讀者。
我很喜歡這篇作品的標題—《今年過年不回家》,看似陳述句,實則疑問句。當標題跳入讀者眼簾時,其頭腦里容易條件反射地產(chǎn)生一個疑問:為什么不回家?對呀,好端端的,為什么不回家呢?很顯然,剩下的活兒,就是寫作者必須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來滿足讀者的閱讀期待。
作品開篇采用了人物對話的形式,五個自然段的父子對話,層次分明,簡短耐讀,行文精彩。第一段第二段,屬于兒子和父親之間的一問一答。父親的回答其實很明確,但容易讓人忽略而過,因為接下來的第三段,筆鋒一轉(zhuǎn),兒子懷疑父親在外面“有新家”。而第四段父親前一句的回答有些含糊其辭。這種含糊其辭相信會讓很多讀者興奮起來,此處很有可能是一處伏筆,呼應結(jié)尾“新家”的出現(xiàn)。然而,這只是寫作者的虛晃一槍,因為父親后一句的回答作出了承諾,“明年回家買一套新的房子!爸爸就不再外出了”。這種承諾,加上第五段兒子轉(zhuǎn)告母親“她只是想要你”的心愿,讓故事走向多了幾分悲情的征兆,明年此時,很有可能房在人不在。比如新房買了,父親卻因勞累意外身亡;或者父親讓人愛恨交加,既給兒子買了新房,又在外面無端生出一個“新家”。遺憾的是,當我們讀完全文,卻發(fā)現(xiàn)作者對這些自我潛在的信息視而不見,或者對自己編織的網(wǎng)渾然不覺。
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所謂編故事,其核心點不在于“編”,而在于不動聲色,巧妙地讓故事情節(jié)自我發(fā)展,順其自然,河水般流到哪里算哪里。世上之路千萬條,每一個岔路口都面臨諸多選擇,無數(shù)個岔路口環(huán)環(huán)相扣,錯一步則遺憾終身,因為我們只能走其中一條。所以,編故事不是人為地設(shè)定誰生誰死,誰死誰又生,大筆一揮,傷生伐命,草菅文字,而是善于隱匿在文字背后,不斷引導和修改河流前進的方向,直至流向你早已設(shè)置好的碼頭。即使是歐·亨利式的結(jié)尾,那也是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寫作者的胡編濫造。
走中國象棋亦是如此,一步生三步,三步生九步,九九八十一,步步為贏,最終才能取得勝利。這種勝利,來源于上千種選擇中的少數(shù)甚至唯一。這里面有一個推演的過程,作為高手,你得清楚每一種選擇后果。這種推演,和編故事的手法可謂同宗同源。
讓我們回頭再來分析這篇《今年過年不回家》。寫作者似乎是耍了一通花槍后,毅然決然地奔入了購房的泱泱大軍里,讓夫妻雙方無比任性,買大白菜一樣不打任何招呼幾乎同時各買了一套房。這等《麥琪的禮物》式的低端模仿,不僅硬傷頻頻,而且瞬間瓦解了開篇五個自然段所耗費的匠心。這種故事走向,屬于千萬條路中最無意義的一種選擇。
文中第十一自然段有一個“飛車特技表演”,寫作者不吝筆墨,用了331個字的篇幅進行了精彩描繪。這本來是一個不錯的意象,既耐人尋味,同時又可以左右故事走向。然而,我讀了半天,發(fā)現(xiàn)寫作者還是在?;?,為描繪而描繪,和全文無半毛錢關(guān)系。
所謂編故事,看似復雜,玩的是智商,事實上多捋幾遍,會明白不過是套路罷了。
最后,夏陽祝福本刊廣大讀者和寫作者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康泰,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