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肯擦黑板,理由是會滿手都是粉筆灰;不會縫扣子,新買一件就可以了;掃地不干凈,因為沒人教過怎么掃。學校開展衛(wèi)生大掃除,通知一出,就有不少家長打電話給學校說孩子體質(zhì)弱,不能碰冷水,不能擦玻璃,甚至不能掃地……有學生說得最多的是“在家不需要勞動,媽媽說只要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就行了”。
家庭灌輸?shù)囊恍╁e誤勞動觀念讓孩子產(chǎn)生價值偏差。一是鄙視普通勞動者,“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像他一樣掃大街”;二是覺得孩子太小,與勞動無關(guān);三是把勞動當負擔,怕影響孩子學習;四是勤勞已經(jīng)是“貧困”的代名詞,“勞動光榮”變成了“誰家請得起保姆誰家就有面子”;五是有的家庭用勞動懲罰孩子,傳遞“我沒犯錯誤,不用勞動”“我成績好,不用勞動”等思想。
有教師認為,“當前,勞動教育出現(xiàn)了邊緣化甚至異化的趨勢,影響到了國民整體素質(zhì)。重構(gòu)勞動教育體系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議題?!?/p>
為孩子補上缺失的“財商教育”
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動支付的普及,對年輕家長們來說,如何在家庭中對那些“不曾吃過苦中苦”的孩子進行恰當有效的金錢觀教育,讓孩子懂得基于自己真實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量入為出”,顯得尤為迫切。如今,兒童巨額打賞、借貸平臺逼債致學生借貸人違法犯罪甚至自殺的事件,屢見不鮮,令人唏噓。
首都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麗穎教授認為,應(yīng)針對家庭的經(jīng)濟情況,教育孩子如何合理消費、量入為出,樹立了正確的金錢觀,孩子既不會有叛逆心,也不會有自卑感,能既有節(jié)制又有尊嚴地生活。為此,家庭財商教育不能缺席。財商教育不是一個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一種關(guān)乎幸福的能力,能夠促進人獲取尊嚴、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最后擁有一種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財商教育能指導(dǎo)我們?nèi)绾斡韶?、由窮到富有,幫助孩子擁有自律與自我控制能力,擁有正確的消費觀,在生命早期做出合理的未來規(guī)劃。”
不和孩子談錢是做父母的失職
熊孩子在網(wǎng)上用父母的錢打賞主播的新聞,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見諸報端:9歲男孩看快手,趁父母不注意打賞主播近3000元;杭州12歲男孩打賞游戲主播,兩天花掉5萬多元;10歲男孩給游戲主播打賞3萬多,家長一年積蓄沒了;男孩為打賞女主播偷偷轉(zhuǎn)出母親40萬余額……
這些孩子可能對金錢沒有概念,甚至在孩子眼里,錢就是幾張二維碼、幾個數(shù)字密碼,他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數(shù)額對父母意味著什么,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么。反思孩子胡亂花錢的背后,是父母金錢教育的不到位,進而導(dǎo)致孩子不懂錢來之不易,不懂怎么合理地用錢。
不需要每天耳提面命,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掙錢多不容易,很多生活的小細節(jié),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梢詭Ш⒆尤ゲ耸袌?,讓他感受賣菜的不容易,間接體驗掙錢也不容易。金錢教育還有一個重點,即教導(dǎo)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好多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本能就是想要買,不知節(jié)制。最好的方法是,大人幫助孩子區(qū)分想要還是需要。告訴孩子,只買需要的,而不是所有想要的,學會取舍,合理消費。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