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七碗茶中的寒士、游仙與仁者

      2019-09-10 07:22:44張則桐
      中華瑰寶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盧仝寒士茶歌

      在中國茶文化史中,盧仝《七碗茶歌》是與陸羽《茶經(jīng)》并稱的經(jīng)典,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文人的飲茶模式。盧仝的七碗茶是一種怎樣的飲茶方式?《七碗茶歌》又有著怎樣的精神內(nèi)涵?

      唐代詩人盧仝(約775—835年),乃“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后代。他出身貧困,少有才名,自號玉川子,年輕時曾隱居少室山讀書,頗有拯世濟民之志,但終生未仕進。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被后人譽為茶詩一絕,千古流傳,也稱《七碗茶歌》《玉川子茶歌》,對其后的茶文化發(fā)展和茶詩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陽羨新茶的情誼

      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主要敘寫喝茶的體驗,而且把重心放在精神層面。開篇從寄茶寫起: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谠浦G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唐代中期,常州的陽羨紫筍、湖州的顧渚紫筍成為貢茶,“有唐茶品,以陽羨為上供”(《茶事拾遺》)。詩題中的孟諫議即孟簡,曾任諫議大夫、常州刺史等。盧仝與孟簡交情甚深,曾游其幕下。此時孟簡任常州刺史,他利用職務(wù)之便給隱居山中的盧仝寄了一塊剛制好的陽羨茶餅,包裹在白絹做的袋子里,袋子表面蓋了三道官印,以示鄭重,足可見盧仝在孟簡心中的地位。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盧仝還在熟睡,懶散頹放,正見山人本色。他輕輕摩挲陽羨茶餅,滿溢著鐘愛之情,這正是一位嗜茶者的態(tài)度。盧仝接著回筆寫陽羨茶: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fēng)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fēng)暗結(jié)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驚蟄后的陽羨山中,茶樹在溫煦的春風(fēng)中綻開了金黃色的嫩芽,這正是皇帝要喝的紫筍茶,連其他花草都不敢搶在茶樹發(fā)芽之前開花。茶農(nóng)要及時采摘嫩芽,蒸焙成茶餅后立刻包裝準(zhǔn)備運到京城。盧仝的筆法頗為巧妙詼諧,既顯示天子的權(quán)威,又有調(diào)侃揶揄之意。如此精美的貢茶只有皇帝和權(quán)貴能夠享用,現(xiàn)在卻到落魄的山人手里,盧仝充分感受到這塊茶餅的珍貴和友情的深厚,雖未言謝,而謝意盡在言外。

      從寒士到游仙

      面對朋友的盛情,盧仝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接受并享用: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盧仝獨處山中,寂寥孤獨,陽羨新茶來得正是時候。“紗帽籠頭”,表明了他的隨意和急切,成為后代文人煎茶的經(jīng)典造型。這里的紗帽可不是官帽,應(yīng)該是一種紗巾做的軟帽。一碗清雅澄澈、馥郁芬芳、浮著細(xì)小泡沫的茶湯煎好了,果然是好茶!于是開始品飲: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前四碗寫出了盧仝作為寒士的不平和牢騷。盧仝自稱山人,其生平行跡應(yīng)該屬于寒士階層。林庚先生認(rèn)為:“中國古代的作家大都屬于‘士’這一階層。‘士’多是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身份寒微,生活困苦,也即我們所稱的‘寒士’。”(《中國文學(xué)簡史·導(dǎo)言》)盧仝終生未入仕途,他密切關(guān)注現(xiàn)實,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不合理現(xiàn)象多有抨擊,對下層民眾頗多同情,這在他的詩中多有體現(xiàn)。所謂“孤悶”,包含著寒士寥落之感。枯腸中搜出五千卷文字,又于困頓中顯示出對自己才華的自負(fù),字里行間頗有狂狷兀傲之氣。第四碗是作者著力之處,寥落山中,盧仝胸中的塊壘正要找一個宣泄的口子,此時幾碗茶湯下肚,出了一身輕汗,總算把心中的憤懣不平之氣從毛孔中發(fā)散出去。在這里,熱茶遇上了詩心,成就了本詩的第一個文化人格—兀傲不平的寒士。

      盧仝是一位外表粗陋而內(nèi)心激越的詩人,陽羨茶湯不能澆滅他胸中的塊壘,他內(nèi)在的詩情需要升騰與凝聚,于是有了五、六、七碗茶: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此時,他在飲茶中達到了“肌骨清”“通仙靈”“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的神仙境界。這種境界遠承古代游仙詩“坎壈詠懷”(即因命運的坎坷而抒發(fā)情志)的傳統(tǒng),近承太白灑脫不羈的詩風(fēng)。這是本詩中的第二個文化人格—飄舉飛升的仙人,正如元初的南宋遺民鄭思肖《題盧仝煎茶圖》詩所寫:“七碗不妨都吃了,恣開笑口罵群仙。”

      心系蒼生的仁者胸懷

      盧仝的詩情到此并未消歇,而是在空中轉(zhuǎn)身、外拓,最后又回到人間: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美好的茶湯沒有讓盧仝陶醉其中,他到天上不是為一人成仙,遠離苦難的人間,而是為幫助朋友孟簡履行職責(zé)。他要詢問蓬萊仙山的神靈,那些在山巔采茶、飽嘗艱辛的蒼生,幾時才能免除勞苦,得到休養(yǎng)生息。詩思猛然一轉(zhuǎn),出人意料卻又回扣題目,開拓出深廣厚重的境界,展現(xiàn)了盧仝關(guān)注民生、拯濟蒼生的情懷。

      唐代的貢茶制度實為榷茶,即朝廷對茶葉專賣征收茶稅或者管制茶業(yè)生產(chǎn),其實質(zhì)是“利歸于官,擾及于民”(《瑞草總論》),給茶農(nóng)帶來沉重的負(fù)擔(dān)。陽羨茶成為貢茶,使當(dāng)?shù)夭柁r(nóng)疲于奔命,憔悴不堪。袁高《茶山詩》寫出了茶農(nóng)的辛苦:“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陰嶺芽未吐,使者牒已頻?!崩钲恫枭截暠焊琛穭t寫下了地方官的苦惱:“天涯吏役長紛紛,使君憂民慘容色。就焙嘗茶坐諸客,幾回到口重咨嗟?!碧拼泻笃?,茶稅不斷增加,袁高和李郢作為常州地方官員也找不到減輕茶農(nóng)負(fù)擔(dān)的好辦法。盧仝一介布衣,不得不向神靈請命,詩境高曠,詩心極苦,體現(xiàn)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精神,與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家國情懷息息相通,也是寒士文學(xué)的精華所在。這是本詩中的第三個文化人格—心系蒼生的仁者。

      在人格形象上,本詩從兀傲不平的寒士、飄舉飛升的仙人到心系蒼生的仁者,實現(xiàn)了思想的超越。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本詩體現(xiàn)了盧仝詩歌的特點:句式錯落,呈現(xiàn)散文化的傾向,但節(jié)奏感強烈,形成跌宕頓挫的氣勢;同時以險怪著稱,詩思靈妙,轉(zhuǎn)折有力,能夠看出李白、韓愈奇險詩風(fēng)的影響。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結(jié)合,成就了這首“與陸羽《茶經(jīng)》齊名”的《七碗茶歌》。明末陳繼儒《茶董補》中收錄此詩時評論:“此詩豪放不讓李翰林,終篇規(guī)諷,不忘憂民,如杜工部,詩之上乘者。”可謂知言。

      陸羽《茶經(jīng)》主張:“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薄胺蛘漉r馥烈者,其碗數(shù)三。次之者,碗數(shù)五。”盧仝的七碗茶,顯然超出了陸羽劃定的范圍。陸羽的朋友詩僧皎然寫道:“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别ㄈ坏娜氩杓润w現(xiàn)了陸羽清凈儉約的茶道精神,又有修養(yǎng)心性的內(nèi)涵。然而無論是飲茶方式還是精神內(nèi)涵,盧仝的七碗茶都不同于陸羽的茶道,它是屬于詩人的,是茶與詩的相遇。盧仝的茶,更像李白的酒,濃烈、酣暢,有一種胸懷天下的格局和力量。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興起的時期,茶詩創(chuàng)作也呈繁盛之勢。盧仝的《七碗茶歌》以開闊的詩境和豐富的人格意蘊在古代茶詩中獨領(lǐng)風(fēng)騷,對后來的茶文化發(fā)展和茶詩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盧仝七碗茶在后代已積淀成一種飲茶模式和文化心理。如陸游“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玉川七碗何須爾,銅碾聲中睡已無”,放翁醉酒后以茶醒酒時還不忘調(diào)侃一下盧仝的七碗茶。又如曹丕曾寫詩說“與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體生羽翼”,意為服用丹藥而成仙,而東坡居士卻說“何煩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服什么丹藥啊,只要有盧仝七碗茶的境界,人生何時何地不可到至妙的仙境呢。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的《茶經(jīng)》通過茶具的擇取和飲茶方式的規(guī)定,闡釋了簡約樸素的茶文化精神,盧仝的《七碗茶歌》則創(chuàng)造了一種酣暢浪漫的飲茶精神,二者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茶文化的兩翼,顯示出豐富的內(nèi)涵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張則桐,閩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

      猜你喜歡
      盧仝寒士茶歌
      董長貴
      盧仝《茶歌》的發(fā)散效應(yīng)
      書屋(2021年1期)2021-01-27 02:25:17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遼河(2020年4期)2020-04-23 09:34:56
      盧仝:與陸羽齊名的茶人
      月讀(2019年6期)2019-06-18 11:40:36
      致杜甫
      詩潮(2017年12期)2018-01-08 07:25:49
      阿妹一曲請茶歌
      九月
      茶博覽(2016年8期)2016-10-20 02:51:57
      湖北五峰采花鄉(xiāng):陽春三月茶歌香
      民族大家庭(2015年3期)2015-08-21 08:00:36
      三月茶歌
      寒士文學(xué)作家左思壯而不悲的范型特征
      华蓥市| 孟连| 上虞市| 翁源县| 武清区| 通河县| 长沙市| 治县。| 驻马店市| 耿马| 府谷县| 金寨县| 榆社县| 西乌珠穆沁旗| 苗栗县| 陵川县| 惠安县| 锡林浩特市| 兴山县| 赤峰市| 集贤县| 余姚市| 奉贤区| 五河县| 临安市| 呼伦贝尔市| 山东省| 尉犁县| 慈溪市| 苍南县| 榆树市| 民勤县| 历史| 资源县| 临猗县| 南澳县| 邮箱| 大石桥市| 孟津县| 河北区|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