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具有內容的傳承性、主題的一致性、目標的延續(xù)性和班級文化的標識性等特點,是承載班級精神密碼的重要活動形式和平臺,對班級的發(fā)展和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班主任在打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時,要做總體規(guī)劃設計,確定蘊含豐富而清晰的兒童成長目標,要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要重視活動的儀式感,這樣才能讓活動深入每一個學生心中,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并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學生發(fā)展;延續(xù)性;標識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23-0037-04
一班一世界。一個班集體形成之后,班級中的班主任(教師)和學生就攜手形成了一個成長共同體。在小學階段,這個共同體中的大多數(shù)成員會一起學習生活6年,初中階段也有3年。一個具有凝聚力和成長力的共同體,一定有其成員共同擁有的精神內核和成長目標,這就是為什么有的班主任(教師)在班級建立之初就會帶著學生一起給班級取一個含義積極而豐富的名字,為什么要設計一個蘊含深意的班級LOGO,為什么要譜寫一首大家喜愛的班歌或撰寫一首班詩……除了班名、LOGO、班歌、班詩這些固定下來的標識,還有一種富有活力的活動值得班級空間內的所有人用心打造,那就是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
一、什么是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
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就是班級師生共同設計的、具有班級特色的、周期性開展的活動。這種班級活動既區(qū)別于班級例會、晨會、季節(jié)性活動等常規(guī)活動,也不同于即時性的活動。一般而言,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是其他班級可能沒有而自己班級獨有的傳承性活動。
就像常見的班級特色活動一樣,這類班級活動首先具有班級特色,專為本班學生的共同成長而打造。不僅如此,這種具有班級特色的活動,不是開展一兩次就算了,而是只要班級存在,就會一直周期性地開展,具有傳承性,所以同時被稱為“傳統(tǒng)”活動。它從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形成一種班級文化傳統(tǒng)。
2.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在主題上具有一致性。
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一般會有一個固定的名稱,就像某些電視綜藝節(jié)目一樣,名稱是不變的,主題也是不變的,例如“相約星期二”“成長,說來聽聽”等。一個班級,一個特色傳統(tǒng)活動,一個名稱,可能連續(xù)6年或3年不變,始終圍繞同一個主題開展。
3.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在成長目標上具有延續(xù)性。
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從創(chuàng)生開始,就指向學生成長的幾個重點目標,一次次活動的開展,使目標一步步得以實現(xiàn)。這樣,循著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的時間路線圖,就能串起班級學生成長的重要線索。例如,我從三年級開始打造的“相約小劇場”活動,把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的活動串起來,就能看出學生三年級到六年級成長的線索。
4.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具有班級文化創(chuàng)造的標識性。
一個班級,一個成長共同體,需要形成共同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認同和信仰的集體文化。這種集體文化,越具有特色和標識性,就越具有積極性和凝聚力。班級文化有諸如教室布置、班服等這類顯性文化,也有蘊含在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中的隱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班級隱性文化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影響更加深刻,因此它成為學生們引以為傲的共同的精神密碼。
二、為什么要精心打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
1.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讓學生擁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一個學生在一個特定班級里的成長,有可能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體驗狀態(tài)。既擁有積極的自我體驗,又有精神文化歸屬感的學生,往往對自己所在的班級懷有發(fā)自內心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能給學生帶來積極歸屬感和成長體驗的班級,都會有區(qū)別于其他班級的獨特之處。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因為具有班級文化的標識性,且這種標識性是每一個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用行動來一次次詮釋和強化的,所以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這是自己班級獨特且優(yōu)秀之處,從而對自己的班級產(chǎn)生信賴,感到親切和自豪。
2.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讓學生擁有成長的目標和自信。
精心打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能夠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看見自己和同伴的成長、蛻變,感受到成長的價值。因為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主題的一致性和目標的延續(xù)性,讓學生可以很清晰地對比自己、同伴在前后活動中的不同表現(xiàn)和體驗,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長處,從而明確自己下一階段的成長目標,并為之付出一定的努力。例如,前文提到的“相約小劇場”活動,“相約”是不變的大主題,每一次相約,無論是主持,還是表演節(jié)目,都是一次合作和展示的機會,更是一次遇見不一樣的自己的機會。當參與若干次這樣的活動后,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走上舞臺越來越自信了;也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學會了合作,表現(xiàn)更精彩了;還可能領悟出,積極參與就是最大的收獲……當然,學生也會從同伴身上發(fā)現(xiàn)自己接下來的成長目標是什么。
3.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讓學生擁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因為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是自己班級獨有的,別的班級可能沒有,學生就會因此對自己的班級有非常積極的自我評價,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就在心中生根發(fā)芽了。這種榮譽感,能夠促使學生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來迎接和參與每一次活動,讓活動更加精彩。這種榮譽感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讓班級師生呈現(xiàn)出陽光積極的面貌,以班級成員的身份做好每一件事。
4.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能讓家長更加認同和支持班級工作。
筆者班級還有一個特色傳統(tǒng)活動,那就是期末慶典——每學期的期末慶典都會有班級戲劇展示,每學期頒發(fā)給學生的成長頒獎詞都是精心設計的(輪流由教師、家長、學生撰寫)。每到期末,家長就會和學生一樣,對期末慶典充滿了期待,他們從期末慶典活動中看到了孩子成長的軌跡。期末慶典上,孩子的精彩,就是家長的榮光,因此家長平時就會非常積極地支持班級工作和活動。
5.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能夠保證班級文化的積極傳承和發(fā)展。
現(xiàn)實教育情境下,很少有班級連續(xù)6年或3年不換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很多班級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換了,由于彼此的教育理念、班級建設思路以及個人風格的不同,師生之間往往會經(jīng)歷一個較長時間的適應和磨合的過程,甚至會讓學生遭遇成長的困惑。如果一個班級已經(jīng)有了體現(xiàn)和承載著鮮明而積極的班級文化的特色傳統(tǒng)活動,新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就可以通過積極地傳承活動去融入班級,收獲學生、家長的信任,保證班級工作和學生成長的穩(wěn)定性、延續(xù)性和積極性。
三、怎樣打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
既然優(yōu)秀的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對班級建設、學生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打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就要真正從班級建設和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fā),讓活動能真正串起學生身心成長的線索,能真正成為助力學生生命成長的舞臺。如何打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確?;顒拥目茖W性和成長價值,是每一個一線班主任(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那么,一般而言,打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需要在哪些方面著力呢?
1.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要蘊含豐富而清晰的兒童成長目標。
筆者當初為什么要打造“相約小劇場”活動?除了讓學生在活動中清晰地體驗自己的成長變化,激發(fā)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和成長的自我意識,還要通過具體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合作和分享,收獲一份責任與擔當。同樣,期末慶典中的戲劇展演,旨在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認識生活,學會共情,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這些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積累,需要在延續(xù)中遞進,因此,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就成了最好的載體和平臺?;顒訌牡湍昙壍礁吣昙?,延續(xù)、傳承、發(fā)展,要以循序漸進為原則做整體規(guī)劃,有序落實。例如“相約小劇場”活動,三年級時,學生們在第二課堂時間學習了葫蘆絲、尤克里里等,重點展示他們的才藝,培養(yǎng)他們多方面的興趣和自信,感受走上舞臺的快樂和成就感;四年級,每次活動都與教學課程融為一體,讓“相約小劇場”成為課程的一部分,成為學生進一步感受課程之于成長的積極意義,將合作意識、分享意識、擔當意識融入其中;五年級,從經(jīng)典浸潤到讀書分享,學生們在系列“相約小劇場”活動中拓寬視野,豐盈精神,分享體驗,相互借鑒,攜手進步;六年級是小學畢業(yè)季,考慮與北京十一學校初中課程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對接,學生在課程和學習上有了全新的嘗試,“相約小劇場”活動內容和主題的設計便有了這樣一條線索:起航—蛻變—逐夢—飛翔,成長目標聚焦“志誠意遠,思方行圓”。
2.讓每一個班級成員都成為創(chuàng)造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的主角。
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是為班級這一成長共同體服務的,更是為每一個具有獨立性的生命個體——具體的學生服務的?;顒又?,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能獲得清晰的自我成長體驗。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保證班級內每一個成員都能成為活動中的主角。如“相約小劇場”系列活動,每一次都是一個過程性活動,從主題的選定到形式的選擇,從展示內容的確定到具體任務的分工,從籌備到展示再到反思小結,要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都擁有存在感和參與感,都能得到深切體驗和內心成長。例如,我們的一期以“蛻變”為主題的“相約小劇場”活動結束后,有位學生寫下了這樣的感言:“同三、四年級的自己相比,我終于克服了惰性和緊張,敢登臺與同學們一起唱歌表演了,我也不再動不動就和同學動手打架了。這些是我最得意的蛻變?!绷硪晃粚W生則說:“表面上的改變,來自內心的蛻變,如果想要做回最好的自己,行為上就會做出努力,就像我努力做好作業(yè)、積極回答問題得到老師的表揚、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調解同學間的糾紛一樣。從一個因為惹事棄學被頻頻請家長,到本學期成為相約小劇場主持人并被同學贊賞,這是我的蛻變。”只有當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角時,他們才會對自己的蛻變有這樣清晰的體驗和分析。
3.要將儀式感作為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的一個重要元素。
儀式感使得活動在師生的心中顯得更加莊重,更加特別。注重活動的儀式感,通過具有儀式感的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責任感,體驗到成長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促使學生從內心里生發(fā)出對真善美的追求,這是教師應努力做到的。如我們班每一次期末慶典上的戲劇展示,開幕時是一個介紹所有參與人員職務和角色的短片,謝幕時是特別設計的謝幕儀式,這樣,當學生走上舞臺,就有了對舞臺的敬畏和尊重,就有了對舞臺下為自己鼓掌的觀眾的感謝和尊重。每一個角色的呈現(xiàn),用心用情,善始善終,這是每一個學生在戲劇表演中由儀式感激發(fā)出的責任心的體現(xiàn)。演出結束,掌聲響起來,舞臺上的每一個人手牽手,鞠躬謝幕。一開始,有些學生從頭到尾都比較緊張,謝幕時會匆匆鞠躬,然后“逃離”舞臺,經(jīng)過反復體驗,他們體會到了謝幕儀式的莊重、真誠以及演出成功的自豪感,于是就認真設計謝幕的動作,努力做到從容、優(yōu)雅。儀式感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如每次活動的開啟和結束、著裝的設計、主持詞的撰寫等。這些方面都融入儀式感,經(jīng)過6年或3年的熏陶,學生就會因為共同經(jīng)歷和擁有過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將責任放在心中。
班級特色傳統(tǒng)活動的打造,讓一個班級有了共同的精神信仰,有了共同的夢想,使班級生活洋溢著生命的熱情和活力,讓學生的成長有了一以貫之的線索和追求,值得班主任(教師)用心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李竹平.關系建構:班級活動中學生成長的重要命題[J].江蘇教育:班主任,2019(15):47-50.
[2]周文娟.特色活動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標(上),2018(10):216.
[3]王懷玉.班級特色活動建構與班主任思維品質提升[J].班主任,2018(10):21-24.